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_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_选修2
用心爱心专心1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答案】C【点拨】《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在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0题)“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答案】D【点拨】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内容。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分析:题干材料所提到的中心事件很明显指“刺杀宋教仁”。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7题)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用心爱心专心2【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重庆谈判,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4.(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6题)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指导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答案】A【点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机构中,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从材料中“参选议员”来分析,议员产生的方式为民主选举。陕甘宁边区当时为特区,并不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党外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并不是多党联合政府,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本题可用排除法。审题看材料“参选议员”,指的是选举。其他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抗战时期,始终并存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的陕甘边区政府指挥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从大局角度出发,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统一领导,B项排除;1937年9月,随着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合作就已实现,但不同于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针,故C项排除;边区的抗日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的政权,并非是多党联合政府,D项排除。边区政权组织建设遵循的是“三三制”原则,其目的是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15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A.限制封建剥削B.解放广大农民C.保护封建剥削D.废除封建剥削【答案】A【点拨】农民交租交息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剥削;地主减租减息说明并不是保护保护封建剥削,这么说也与中共的性质相违背。故只能是限制封建剥削。这一政策不涉及人身隶属,也用心爱心专心3不能说是解放广大农民。6.(2010高考安徽文综18题)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选修内容,题目强调树立国际威望方面,A.B是与其他文件对比,无法体现国际威望,C仅仅是对法国的意义,因此排除。D强调其国际影响,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7.(2009年海南高考9题)《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了()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答案】A【点拨】《独立宣言》主要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等;而《人权宣言》则宣称人民在权力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包括“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可见,B、C、D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与《人权宣言》相比,《独立宣言》特别将生命权放在了突出的地位。8.(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7题)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A.孙中山B.蔡锷C.宋教仁D.黄兴【答案】C【点拨】题目的几个关键词,1913年、国国民党、国会、责任内阁,可以判断是宋教用心爱心专心4仁,改组国民党之后成为第一大党,希望能组建责任制内阁。9.(2009年海南高考10题)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答案】C【点拨】A、B两项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项说法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故ABD都不正确。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由专制走向民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10.(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C.重新划分报据地的阶级成份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答案】B【点拨】该题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背景的理解能力。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项都是目的,但是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成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所以选B。在抗战时期,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目的即在于此。故B项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11.(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34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用心爱心专心5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6分)【答案】(1)(本题可从“接受”和“不接受”两者中任选一观点作答,但只表明态度不给分,必须说明理由)答案一:应该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严峻形势、“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2分)(如回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答案二:不应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清室优待条件”反封建的不彻底性两个方面加以分析。(2分)(如回答其他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彻底废除了帝号;进一步削弱了清室特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如果照抄材料或回答“减少清室费用”、“居住地发生变化”等可酌情给分.【点拨】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考查考生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和比较能力。第一问在于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敢于提出合乎逻辑、能够自圆其说的看法和理由,回答时注意史论结合。第1小问属于开放式问法,考生可从分别从接受或不接受的角度回答,如回答“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以及“清室优待条件”的进步作用两方面分析;如回答“不接受”应从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清室优待条件”的局限性加以分析。考生在回答本问时可能只能谈及内外严峻的形势及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可能不会过多涉及“清室优待条件”问题。第2小问考查的是考生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如“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清室王权的减弱等,但回答本题时切记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这样会影响本题的得分。用心爱心专心612.(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34题)(10分)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材料二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6分)(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答案】(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点拨】第一问,材料一注意关键词“无阶级…之区别”,这中情况只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情况下才能出现,可以判断是抗日时期;材料二注意关键词“耕者有田”,实行这种制度的是解放时期。第二问,第一小问可以从对抗日战争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论述,第二小问则从对解放战争作用的角度来论述。13.(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材料二第三篇国家权力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用心爱心专心7第二节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答案】(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制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点拨】本题为选做试题,考查学生“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的“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和归纳概括能力
本文标题: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_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_选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8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