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18页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840环境科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水环境容量2.完全培养基3.转基因生物4.水华5.环境背景值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简答(共4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与常规的化学监测相比,生物监测有哪些特点?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土壤中的农药是怎样迁移、降解、转化的?3.环境规划的一般内容是什么?4.试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的内容是什么?三、论述(共2个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哪些内容?以你所在的城市为例,设计一套环境质量监测方案。2.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作用是什么?第2页共18页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840环境科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环境基准:2.环境影响评价:3.点污染源: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5.环境仪器标准:6.湖泊和河流监测断面设置异同对比:二、简答(共6小题,每题10分,共60分)1、活性污泥几种运行方式及原理优点2、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转化过程3、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4、燃煤脱硫技术然前脱硫、燃中脱硫、燃后脱硫的经济分析比较5、环境排放标准由转变成的意义作用6、家用电器上标有能效标识的作用意义三、论述(共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1、地表水监测步骤2、生物质能源与自然资源、环境技术的关系3.用循环经济的原理论述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作用第3页共18页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840环境科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优先污染物和水质指标2.生态平衡3.生物监测4.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5.危险废弃物6.土壤污染二、简答题(共4个,每个15分,共60分)1.城市污水处理流程(参见)2.电容器除尘装置原理3.污水水质的指标及主要项目4.常用的水体有机物含量指标三、论述题(共2个,每个30分,共60分)1.化石能源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状况。2.循环经济与3R原则的关系。试题2008年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水环境容量:水体所具有的自净能力就是水环境接纳一定量污染物的能力。一定水第4页共18页4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2.完全培养基:指培养细胞时,具备可使其最大限度地生长和繁殖的条件而含有满足各种培养缺陷突变型要求的培养基,完全培养基用于短期内无性增殖大量细胞,以及分离和增殖营养缺陷突变型。3.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也叫遗传改性生物或遗传工程生物,指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生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生物及其后代。4.水华: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大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往往使水面呈现红色、棕色、蓝色等颜色,这种现象发生在江河湖泊叫作“水华”。5.环境背景值:指自然环境在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各种环境要素中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正常含量。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二、简答(共4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与常规的化学监测相比,生物监测有哪些特点?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答:生物检测法是指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映,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该方法与常规的化学监测相比,具有综合性、连续性、灵敏性和累积性等特点。存在的问题是它不具有化学监测的快速、准确定性和精度定量等优势,但将其与常规的化学监测相结合,能够更科学,更全面的表征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和变化过程以及预测发展趋势。2.土壤中的农药是怎样迁移、降解、转化的?答: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主要有:通过挥发随空气迁移;经淋溶随水扩散迁移;被土壤中微生物降解;被土壤吸附而残留于土壤中等。(1)农药随空气和水体迁移农药在土壤中迁移的速度和方式,决定于农药的性质,以及土壤的湿度、温度和土壤的孔隙状况。有人用农药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中的溶解量的比值作为衡量各种农药扩散性能的指标,提出当比值小于1×104时,农药主要以气体挥发和扩散作用为主;而当比值大于3×104时,则以水迁移扩散为主。第5页共18页5(2)农药的降解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包括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作用等。光化学降解是指土壤表层受太阳辐射而引起的农药分解。化学降解可分为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非催化反应包括农药的水解、氧化、异构化、离子化等,其中以水解和氧化作用最重要。而农药的生物降解作用使有机农药最终分解为CO2而消失。(3)农药的吸附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变换作用有物理吸附和物理化学吸附,其中主要为物理化学吸附或离子交换吸附,化学农药被土壤吸附后,其迁移能力和生理毒性也随之发生变化。一般当其被土壤吸附后,其活性和毒性都有所降低,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土壤对某些农药的缓冲净化解毒作用。3.环境规划的一般内容是什么?答:(1)区域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体系的研究①区域环境目标的确定:根据区域环境功能以及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环境目标。②区域环境指标体系的确定:1)污染指标:包括大气污染指标,如SO2,NOx及颗粒物(TSP)等;水污染指标包括COD,BOD,DO,SS,NH3-N等。2)资源指标:包括自然资源及文物古迹资源。(2)环境预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①环境预测研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预测今后环境的变化,研究建立各种预测模型。②环境问题的研究:根据环境预测的结果,找出今后区域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3)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研究①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特点,建立合理的生产地域综合体,确定合理的工业结构及产业结构。②根据区域环境容量的特点,确定大、中型重污染工业企业的合理布局。③制定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案。④制定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案。⑤制定固体废弃物,特别是有害废弃物的处置方案。(4)区域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究第6页共18页6①提出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政策。②提出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③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政策。④提出区域固体废弃物及有害废物的处理政策。⑤提出适宜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⑥提出合理的区域环境保护投资政策。为保证区域环境规划得以顺利实施,除了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外,在区域环境规划工作中还要研究和制定出适于区域特点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4.试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的内容是什么?答:(1)传统经济模式。大多是一种由“资源生产(污染物排放——消费(产生丢弃包装物和其他废物)”构成的物质单项流动的线型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人们通过机械化技术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样最终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导致了社会环境污染,其严重程度已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2)以“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进步表现在已意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但这种事后治理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它是一种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繁荣的道路,在工业化初期大多国家都是采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追求利润采取低成本工艺,把大量有用资源当作废物排泄到自然环境中,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3)循环经济模式。这是一个“资源生产(减少污染)——消费资源再生(废弃物充分回收再利用)”的物质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转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体系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生产或者只生产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可以使资源在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得到利用。三、论述(共2个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哪些内容?以你所在的城市为例,设计一套环境质量监测方第7页共18页7案。答:城市大气监测的七类污染物类别最具代表性的污染物含硫化合物SO2含氮化合物NO2、NO碳氧化合物CO、CO2氧化剂O3卤素及其化合物HF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铅组分监测时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选择,根据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现阶段大气污染监测的常规分析指标有SO2、CO、NOx、O3和可吸入颗粒物五种,根据需要还可增加对总烃、铅及铅化物等进行监测,此外还对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进行测定。以济南为例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依据。2)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3)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二)调研及资料收集1)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通过调查,将监测区域内的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一一弄清楚,同时还应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2)气象资料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迁移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8页共18页8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温度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资料。3)地形资料地形对当地的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情况等有影响,是设置监测网点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4)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状况是不同的,因此设置监测网点应考虑监测区域内土地利用情况及功能区划分。5)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掌握监测区域的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空气污染危害情况及流行性疾病等资料,对制订监测方案、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有益的。(三)监测项目1)空气污染物监测TSP,SO2,NO2(NOx)、硫酸盐化速率、灰土自然沉降量。(四)监测站点和布设具体内容参见《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林肇信主编,P360页,简要答就可以。(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采样频率是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二者要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方法、灵敏度等因素确定。例如,为监测空气质量的长期变化趋势,连续或间歇自动采样测定为最佳方式;事故性污染等应急监测要求快速测定,采样时间尽量短;对于一级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要求不得少于夏季和冬季两期监测,每期应取有代表性的7天监测数据,每天采样监测不少于六次。2.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作用是什么?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控制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方式、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或负荷、污染物去除率、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监测频率和工况要求等,必要时可规定实施标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体现环保技术法规的特点。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以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而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所作的限度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必要手段,其作用在于直接控制污染源,从而达到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制第9页共18页9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环境质量标准不能有效的防止环境污染。试题2009年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环境基准:在制订环境标准时,必须首先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对人体、生物以及物质财富等的危害影响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污染物剂量、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关于这种相关性的系统资料称为环境基准,它是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科学依据。环境基准是一种综合性基准,它是由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卫生基准、与各种动植物保护有关
本文标题:08-10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9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