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为什么学习《三国演义》从公元前221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912年结束,一共历时2132年。在中国历史上的2132年中,一共有494个皇帝。第一个问题:你最熟悉的朝代是?第二个问题:你最熟悉的帝王是?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排行榜:第一次在明末“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第二次在清末“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第一次大量的称“三国演义”是毛宗岗评本。第二是建国之后,五十年代。《三国演义》作者是谁?第一、罗贯中:一、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署着两行字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二、明高儒的《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条载:《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十]卷,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明罗本贯中编次三、蒋大器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史传,考诸国史……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弘治七年(1494)–四、《三国志传加像序》:–而罗贯中氏则又虑史笔之艰深,难于庸常之通晓,而作为传记。–嘉靖二十七年(1548)–五、诚德堂刻本《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熊清波序:–《三国志》一书,创自陈寿……罗贯中氏又编为通俗演义,合之明白易晓。–万历二十四年(1596)《三国演义》作者是谁?第二、非罗贯中:一、明胡应麟(1551—1602)《少室山房笔丛》:胜国(按指元朝)末村学究编魏、吴、蜀演义。因传有羽守坯见执曹氏之文,撰为斯说。乾隆间的大学者翟灏亦采信此说二、章学诚则说:《演义》本无姓氏……罗氏之说,不知所出,俟考。三、陈鼎《黔游记》考“关索”的事:但不知王实甫作《三国演义》,据何稗史,而忽插入关索乎四、孙璧文《新义录》:《三国志演义》王实甫作。《三国演义》作者是谁?第二、非罗贯中:五、最主要的证据是黄正甫刊本《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二十卷二百四十段,存。明天启间闵芝城潭邑黄正甫刊本。上图,下文。图上有横标题,半页十五行,大行三十四字,小行二十六字。首癸亥正月人博古生序。《三国演义》作者是谁?第二、非罗贯中:六、《录鬼簿续编》有罗贯中的介绍:•胡适的看法比较可取:•《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作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的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三国演义》序•罗贯中应当是本书成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罗贯中生平材料很少。元末明初无名氏《续录鬼簿》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罗贯中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除《三国》外,《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小秦王词话》等都署他的姓名。他还写过戏曲,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等,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文学史上这些都是枉测之辞,不可引以为据。《三国演义》三、《三国演义》的成书1、再说演义:“演”是阐述、表现、介绍、发挥的意思。“义”就是书的内容、蕴涵的思想和故事情节等等意思。“演义”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逸民列传·周党传》: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廷,党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蹇骄悍,同时俱逝。党等言语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名,庶几三公之位。《三国演义序》罗贯中氏取其书演之,更六十五篇为百二十回。合则联珠,分则辨物,实有意旨,不发跃如。其必杂以街巷之谭者,正欲愚夫愚妇共晓共畅之。•《三国志》所以嘉靖本写道:•晋平阳侯陈寿撰,后学罗贯中编次。•2、后世史书•黄正甫刊本《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将汉末到西晋统一间的大事逐年排比,使三国历史条理分明,轮廓清晰,这种编年体史书对《三国》成书产生重要影响。《资治通鉴》叙三国史事,据曹魏年号编年,客观上承认曹魏正统地位。•南宋朱熹的《通鉴纲目》改用蜀汉编年,承认蜀汉为正统。由于南宋到元、明间的特定历史条件和朱熹的特殊地位,此书流传甚广,影响颇大。书中“尊刘贬曹”倾向对《三国演义》创作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3、三国故事在隋代就已广泛流传。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苏轼《志林》记载:“王彭尝云:深巷中小儿薄劣,其家厌苦,辄与钱,合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当时说三国故事不仅艺术效果好,而且“拥刘反曹”倾向已很鲜明。现在看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有以下几种:1、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1522)刊刻的,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尚未分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嘉靖壬午关中修髯子(张尚德)引。学术界多认为此本最接近原作,对确定罗贯中时代和《三国》成书时间,对准确把握罗贯中思想和创作倾向,具有重要价值。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也称“李评本”,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吴郡宝翰楼刊本、清初吴郡绿荫堂覆明本等,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有眉批、总批。评语系明万历、天启年间无锡人叶昼所为,假李卓吾之名。此本又称“伪李评本”。3、《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简称《李渔评本三国志》,以“伪李评本”为底本,加上李渔大量眉批,同时还修订文辞,削除论、赞、评,删改诗文,是《三国演义》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本子。中国古代文学---小说类: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反映了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再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整整一个世纪(184~28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主题歌•秦朝末年是2000多万人,到了汉初已经死亡了70%。•西汉末公元2年全国人口是5959万,到了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只有2100万了,死亡了65%。•唐代的“安史之乱”,死亡人口也将近全国人口的二分之一。•明朝末年四川原有人口1000万,随着张献忠入川,人口不满80万。•清初嘉定三屠、扬州三日直接屠杀人口过百万。•国共大战沈阳战前人口50万,战后不足10万。•58—60年官方公布数字是非正常死亡3000万人口。•从三国的建安到隋朝的统一:一共394年。•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我们不幸而生存于这个时代,我们将何以为生?又能够以何为生?家国之痛,民族之哀,中国人说:“宁作太平犬,勿当乱世人”。•我想我们最不愿生活的时代就是这一个时代——因为这是一个乱世。•《三国演义》从乱世开始,仍然结于乱世,是元末四十余年的乱世给文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感触。是他们对于乱世的反映、反思与反省。•帝入洛阳,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命杨奉且盖小宫居住。百官朝贺,皆立于荆棘之中。诏改兴平为建安元年。是岁又大荒。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汉末气运之衰,无甚于此。第14回•(郭汜、李傕,张济与樊稠)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帝只得从之。(第10回)•(但是他们还不满意,皇帝只好又封了二百多人)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第13回)•李傕说:“不须多言!我两个各不许用军士,只自并输赢。赢的便把皇帝取去罢了。”(第13回)•董卓:“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公元156年时,中国的人口是5000万•到了公元280年,三国时代结束与国家暂时统一时,全国人口就只剩下了1600万。•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蔡文姬的《悲愤诗》:•“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雅斯贝斯提出“边缘情境”:•指的是当一个人面临绝境——例如死亡、失败、生离死别时的一种突然的觉醒,这个时候,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对话关系出现了突然的全面的断裂,赖以生存的世界瞬间瓦解,于是,人们不得不睁开眼睛重新认识这个熟识的世界。•孔尚任《桃花扇小引》:•“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零涕,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三国演义》也是在局外指点,“知”中华“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从而“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相似点不同点都用火攻,以弱胜强曹操袁绍7万70多万焦点:粮草结果:袁绍大败,曹操平定了北方。曹操联军(周瑜、诸葛亮)号称80万7万多焦点:水战结果:曹军败退,三国鼎立蜀汉(刘备)75万孙吴(陆逊)10万刘备大败,蜀汉走向衰亡。焦点:水3、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结构,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炼畅达,明白如话。“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毛宗岗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2、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吴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蜀主要情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白帝托孤孔明班师秋风五丈原三分归晋三国演义与“三”、“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七擒孟获、七路下徐州、水淹七军、七星坛诸葛祭风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三国武将排座次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三雄”:枭雄刘备英雄孙权奸雄曹操奸雄——曹操英雄——孙权枭雄——刘备“三绝”:义绝关羽、智绝诸葛、奸绝曹操•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155年诞生。184年被封骑都校尉,征讨黃巾贼194年之父被杀。196年挟天子以令诸侯。200年官渡之战,大破袁绍。208年赤壁之战大败于孙刘联军。215年曹操佔汉中。216年进位魏王。220年卒于许昌。霸道之人--曹操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才”——“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多疑,骄横自负。•“治世之能臣”——驻军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一日,曹操派人来请刘备去喝酒,坐饮畅谈。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摇头。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一大惊,将匙箸掉落在地。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了警惕。诗作回顾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
本文标题:解读《三国演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1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