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1.放射性及其应用(第1课时)
第六章核能第一节放射性及其应用教学分析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放射性现象的描述,介绍了三种放射性射线、现象的应用与防护。本节内容教材只要求一般了解,不作重点。由于本节中的放射性现象实验活动无法实现,我们只能以介绍知识为主。学生一般对于放射性有一定的朦胧意识,部分学生对其又有一定的想了解的欲望,因此可以引导在课余先进行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来共同解决这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放射性射线对物质的穿透性。2、性了α、β解射线分别是带正电与带负电的微粒流。3、了解放射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放射性现象及其应用。能力目标1、发展阅读与网上查询资料的能力;2、从资料中获取简单知识并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以辩证观念对待事物。2、尊重科学原理,增强社会责任感。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三种射线的应用。难点:如何区分三种射线,及其实验现象。课前准备教师:收集一定有关照片,相关的媒体、科普知识;学生分组进行: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收集以下信息或资料:1、放射性的相关知识,包括放射性现象发展史;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性(史实资料)、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措施。3、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传记。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了解、收集放射性现象以及放射性现象的发展史,介绍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传记,了解放射性元素。第二课时讨论学习放射线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与危害。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投影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造成的辐射带给许多爆炸幸存者产生的遗留症。旁白: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造成的辐射带给许多爆炸幸存者的是饱受辐射后遗症的折磨,包括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对人类更多的是心理的创伤。投影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和泄露后的图文及周边环境图。叙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于2005年公布的调查报告中称,只有不到50人在核电站爆炸中死亡,但因遭受长期辐射而患上各种疾病、最终导致死亡的人数却超过9000人甚至更多。所有这些对人们产生了难以消除心理创伤,那么什么是放射性呢?我们还要从放射性的发现说起:课堂教学: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小组活动:让学生按小组公布他们收集的相关科学家的资料,选择较为详细的组,让他们向全体同学进行介绍,其他组可以为他们作补充。(学生资料:见科学家小注)教师:引导学生查看阅读材料,简单介绍贝克勒尔、伦琴、居里夫妇对放射性的发现作出的贡献。(在介绍居里夫人时,特别介绍她在艰苦条件下,取得举世瞩目的科学成果过程中,开展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等情操教育。)小组活动:按小组分别将他们收集的相关放射性元素发现的知识的成果,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学生资料:天然放射现象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在实验室中无意把磷光物质防在包有黑纸的照相底片上,发现底片感光,从而发现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居里和居里夫人在贝可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发现了发射性更强的新元素。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其中一种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三、放射性现象1、什么是放射性现象?学生作答:略教师:像铀(U)、钋(Po)、镭(Ra)等元素能自发地放出一些人眼看不见的、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这种现象叫放射性现象。这些能够自发放射这种穿透力很强射线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2、射线究竟是什么?教师: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呢?它们除了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还有些什么性质呢?比如: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为了了解它们的性质,人们做了很多实验。录像:播放放射性物质通过电场或磁场的现象。并观看图6.1.3αβγ穿透力教师介绍实验过程:把放射性元素装在一个壁很厚的铅盒里(射线穿不透),在盒壁上有一个小孔,放射线可由此孔射出,然后把它们放到两个很强的电极之间,再用照相底片把射线通过电场后的位置记录下来。从照相底片上看到,放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带异种电荷;中间一束不发生偏转,说明它不带电,是中性的。这三种射线有哪些性质呢?它们的实质是什么呢?四、三种射线设问:这三种射线究竟是什么?1、α射线一束在电场中偏向负极板的射线,由带正电荷的粒子组成,我们把它叫做α射线,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α粒子带的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2倍,α粒子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结论:α射线的实质就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由于α粒子的质量较大,所以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小。2、β射线与α射线偏转方向相反,偏向正极板的那束射线带负电荷,我们把它叫做β射线。研究发现β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β粒子)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β粒子就是电子。结论:β射线的实质就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实验还表明,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还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3、γ射线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γ射线,研究表明,γ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结论: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它的能量比X射线更强,它能穿透水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五、课堂反馈(以小组抢答形式举行):1、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和,它们带电情况分别是、和,所以当它们通过电场时将分成三束,其中偏向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分别是和。这三种射线有不同的贯穿物质的本领,其中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和。2.一束在磁场和电场中都不改变方向的射线是()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α、β两种射线六、小结七、对小组进行合理评价,给以合理鼓励。布置下一节要收集的资料。八、板书设计第一节放射性及其应用一、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二、三种射线及其实质α射线实质是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氦原子核流β射线实质是高速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流γ射线实质是比X射线能量更高的电磁波科学家小注:安东尼·享利·贝可勒尔,1852年12月15日出生在一个杰出的法国科学世家。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1901年,贝可勒尔发表了关于一种元素通过放射性变为另一种元素的第一个证据。由于长期生活在射线中,贝可勒尔50岁刚过便渐渐感到浑身瘫软,头发脱落,手上的皮肤常像烫伤一样疼痛。1908年8月25日,贝可勒尔逝世于勒克罗依西克。他是第一位被放射性物质夺取生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伦琴射线的发现:1895年11月8日晚,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阴极射线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它具有极强的穿透力,由于不了解其本性,伦琴权且把这种引起奇异现象的未知射线称作X射线。它不能被磁场所偏转,它不仅可以使密封的底片感光,还可以穿过薄金属片、甚至在照片上能显示出衣服里藏匿的钱币。
本文标题:1.放射性及其应用(第1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2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