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养生与预防中基第四小组汇报目录养生养生的重要意义养生的基本原则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养生养生,又称道生、摄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养生就是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养生的概念:中医养生学: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发展规律,探索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方法的系统理论。一、养生的重要意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1、增强体质•增强体质是养生的重要内容。•体质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的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体质。•体质壮实者,抗御病邪的能力较强;体质虚弱者,抗御病邪的能力较差。•体质的形成关系到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取决于父母,父母的体质对后代的体质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体质形成的第一要素。除了遗传基础上的影响,还有母亲在妊娠期间调护也有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若父母平时注意养生调摄,肾中精气阴阳比较充实,母亲在妊娠期又注重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养,则子女会获得较强的生命力,体质也强壮。后天因素:指人出生后饮食营养、营养起居等对体质的稳定、巩固或转变所产生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说,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一旦形成不易很快改变,但也绝不是一成不变,是可以通过中医养生调摄的方法来改善。“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2、预防疾病应当保养正气,如做到精神愉快、饮食合理等使正气日渐强盛,提高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注意防止邪气侵袭,切忌暴怒、大惊等。只要慎于摄生,扶正辟邪,就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是因人体正气相对不足,邪气乘虚而入,破坏了体内的相对平衡。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健康,也是养生意义所在。在预防疾病时的注意事项:3、延缓衰老衰老与人的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早衰会使寿命缩短,迟衰就有长寿的可能。早衰现象,除了先天禀赋有差异以外,还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精神刺激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注意饮食和生活起居,适当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持之以恒地注重自我养生保健,就可以延缓衰老,保持健康,尽享天年。如何减缓衰老?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调养脾肾一、顺应自然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的交替,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的演变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顺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来进行护养调摄,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这样才有益于身心健康。春夏季节,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进行户外运动,漫步于空气清新之地,舒展身形,使阳气更充盛。秋冬季节,气候转凉至寒,风气劲疾,阴气收敛,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避肃杀寒凉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二、形神兼养形体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只有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无神则形无以主,无形则神无以附,应重视形体和精神的整体调摄,提倡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养神:主要是指摄养人体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津液等。调神:主要指调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三、动静结合动与静,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两种形式,有动才有静,动中包含着静,静中蕴伏着动。只有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才能保持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人体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应提倡“养身莫善于动”,强调“养静为摄生之首务”的原则。动:包括劳动和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气机通畅,气血调和,经络通达,九窍和利,提高防御病邪的能力。静:主要指保持精神上的清静,还包括形体活动的相对安静状态。只有心静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如此神藏而不妄耗。四、调养脾肾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元气、阴精的生发之源,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肾中精气阴阳的盛衰,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衰老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肾气充足,则精神健旺,身体健康,寿命延长;肾气衰少,则精神疲惫,体弱多病,寿命短夭。脾: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必须依靠脾的吸收和转输,才能化生为气血,营养于周身,维持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根基是肾,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是脾。养生保健,调摄脏腑,应以脾肾为先,既要顾护肾藏,又要调理脾胃,使精髓足以强中,水谷充以御外,各脏腑功能强健,精气血津液充足,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肾:预防•预防的概念是指采取仪一定的措施,防止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中医的预防思想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乱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矣!——《素问》(一)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1、重视精神调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腑脏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如何做到重视精神调养:①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安定,少私心而不贪欲,喜怒而不妄发,修德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②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使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充沛,抗邪有力,可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未病先防(一)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2、注意饮食起居: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生活就要有一定的规律性,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等。①饮食:注意饥饱适宜,五味调和,切忌偏嗜,讲究卫生并控制肥甘厚味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②起居: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来安排作息时间,培养有效率的起居习惯。③劳逸:既要注意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交替,又要注意劳作与休息结合,做到量力而行,劳逸适度。一、未病先防(一)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3、加强身体锻炼:运动是健康之本,经常锻炼身体,能够促使经脉通利,血液畅行,增强体质,从而防病祛病,延年益寿。此外,还有人工免疫的方法来调养正气。•一、未病先防(二)外避病邪,防止邪气侵害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①使用药物杀灭病邪,如燃烧烟熏法、药囊佩戴法等。②讲究卫生,做到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并防止水源和实物的污染。③避免病邪侵袭,如顺四时而适寒暑,及时隔离传染病病人,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防止跌仆损伤、虫兽咬伤等各种外伤。•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1、早期治疗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逐步加重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发病初期邪气侵犯部位较浅,病情较轻,对正气损害不甚机体抗御邪气、抗损伤及康复的能力相对较强。易治而疗效明显有利于机体早日痊愈未及时诊断治疗病邪步步深入,耗损正气病情由轻而重,日趋复杂发展深入脏腑,病位深沉治愈愈加困难减缓机体恢复健康的进程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尽早控制病情!2、控制病传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内脏在功能上互相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也会互相影响,互相传变。临床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注意其传变规律,掌握治疗的主动权,对可能被累及之处,及时地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截断病邪蔓延的途径。任何疾病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外感病: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三焦传变内伤病:五脏传变、脏与腑的表里传变、经络传变
本文标题:养生与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2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