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历史)东莞市2013届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1东莞市2013届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自查历史注: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1.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第二子)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但封建史学家仍认为他“篡位”,主要源于他A.实行暴力夺取政权B.使唐朝迅速走向衰落C.破坏宗法制的传统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2.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尊重周天子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绩D.标榜君权神授3.17世纪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察举制D.科举制4.明史专家吴晗认为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5.下列关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6.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从中可以看出皇帝集权的的方式包括①重视功臣,分封疆土以拱卫中央②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2③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直至废除宰相制度④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强化宗法制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直接民主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A.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B.擅长辩论的文化传统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D.相对宽松的思想氛围8.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恩格斯认为罗马法:A.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9.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此时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征税权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10.2012年11月6日,奥巴马在美国大选中成功实现连任,当选为美国总统。下列有关美国总统的表述,错误的是:A.总统是由间接选举产生的B.美国国会可以弹劾总统C.总统可以不通过国会颁布和制定法律D.美国总统任期为四年,最多可以连任两届11.一般认为,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捍卫者。但从1808年起,拿破仑所封的贵族头衔多达成百上千个,直至1814年,拿破仑下诏册封了3600个贵族爵位。这说明:A.欧洲封建残余势力复辟成功B.法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C.拿破仑是一个封建皇帝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失败12.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责任内阁制B君主制C共和制D联邦制13.1896年,俾斯麦跟李鸿章的谈到德国的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B.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314.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一般都是“代议制”。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②实行直接民主③实行政党政治④政府首脑由选民选举产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5.有学者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6.有学者认为,传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符合这一价值标准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17.19世纪末,俄国为在中国东北扩张势力,纠合德国、法国“干涉还辽”,这在事实上修改了A.《南京条约》的内容B.《天津条约》的内容C.《马关条约》的内容D.《辛丑条约》的内容18.被人们认为“虽有名无实”,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广东的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历史。下列事件的发生与广东无关的是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20.李大钊说:“我们的三大信誓是: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此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西安事变C.五四运动D.七七事变21.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修改了这一历史结论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422.右图是1938年10月陈嘉庚著名的30字提案(提案内容为“在敌寇未推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处”),该提案有力地打击了妥协投降势力。该提案提出的背景是: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B.西安事变爆发,民众抗日情绪高涨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内出现消极抗战的情绪D.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大反攻23.《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24.新中国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5.下列关于我国基层民主选举说法正确的是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实行村“两委”直接选举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26.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27.“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科学”指的是()5A.科学社会主义B.启蒙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28.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材料中“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A.获得“面包”与“和平”B.推翻沙皇专制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D.实现共产主义29.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A.鸦片战争时期珠江口的战争状况B.“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体制建设情况D.天平天国时期南京定都南京的情况30.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很多学者纷纷从历史的原义出发,提出了具体的“历史”概念,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记录B.历史,一是指过去;二是指对过去的反映;三是历史学的简称C.人类对“历史往事”的记录,是从口头传说开始的D.影音录像历史记录已经取代传统的文字记录方式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共2小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1.(20分)历史教育是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实践成就及其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烙上其特有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开始,历史教育之内容与价值观问题日益与王朝“正统”(改朝换代的合理性)、道德观念相呼应。——郑流爱《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源流与传统》(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教育目的。(2分)【材料二】1912年颁布的《共和国教科书》如其编辑主旨所述,“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之人格;注重表章中华固有之国粹特色,以启发国民之爱国6心;注重国体政体及一切政法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注重汉满蒙回藏五族平等主义,以巩固统一民国之基础。”——王应宪《制造国民:近代修身教科书的政治诉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和国教科书》编写的背景和目的(8分)【材料三】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普通高中历史标准》(3)列举1840—1949年间反映中华民族为争取独立、民主、富强而不断努力的重大历史事件(6分)(列举三项即可)【材料四】台湾高亚伟教授在《历史教育的立场问题》提出:本国史的教学应采取中华民族的立场……但是,陈光棣教授认为对历史的最低要求是忠实、可靠,这就不能有所谓“立场”,因为有立场就不能公正和客观。问题:(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赞同谁的观点?阐明你的理由。(4分)32.(20分)“革命”一词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延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用什么制度打破了“部落政治”?(2分)汉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2分)【材料二】“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爆裂的行动”——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以近代中国为例,分析属于材料二所定义的“革命”有哪些?选择其中一场革命谈谈它所产生的影响。(6分)7【材料三】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哲学家乃至政治活动家一般认为,暴力斗争只是“革命”的一种形式,创造性的变化才是“革命”的核心内容。——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3)结合材料三,试以近代英、美两国为例,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指出“创造性变化”的具体表现。(8分)【材料四】1995年,香港出版了李泽厚和刘再复合著的《告别革命》,提出“革命”是激进主义和情绪化的,“二十一世纪不需要革命”。问题:(4)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革命”一词的看法。(2分)8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上。)12345678910CCDCBBADDC11121314151617181920BADCAACDBC21222324252627282930DCADDBAA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0分,其中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直接在答题卷上作答。)31.(1)为封建王朝统治提供合法性,为维护封建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2分,如抄材料“改朝换代的合理性”亦可得分。)(2)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共和政体。(4分,每点2分。)目的:弘扬传统文化;维护共和政体;宣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培养和塑造现代国民意识等。(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得4分。能言之成理亦可给分。)(3)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斗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每点2分,举出三例即可得6分。如果是写出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小事件,如虎门销烟等,也可以相应给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4)赞同高教授的观点:历史教育应该为现实服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言
本文标题:(历史)东莞市2013届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4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