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赛迪顾问-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申报指南
绿色·低碳·生态·智慧新型城镇化研究系列第一章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背景与意义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背景在我国,园区的范畴主要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七种类型。在各种类型的开发区中,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为典型。根据规模、任务和批准设立机关的不同,分为国家级、省级和省级以下三个不同层级的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代园区发展模式,是我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以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开发区,其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我国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图1园区基本类型及特征资料来源:赛迪经智2013,05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类型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1、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某一类工业行业的一个或几个企业为核心,通过物质和能量的集成,在更多同类企绿色·低碳·生态·智慧新型城镇化研究系列业或相关行业企业间建立共生关系而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表1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基本要求序号基本要求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及各项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2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资料来源:赛迪经智2013,052、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是由不同行业的企业组成的工业园区,主要是指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工业园区表2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基本要求序号基本条件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及各项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2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4园区有环保机构并有专人负责,具备明确的环境管理职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园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5园区管理机构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后,规划范围内新增建筑的建筑节能率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政策和标准。7园区主要产业形成集群并具备较为显著的工业生态链条。8园区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且国内生产总值三年年均增长率不低于所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三年年均增长率。9园区应积极开展再生水利用,再生水利用应符合当地有关政策和标准要求。资料来源:赛迪经智2013,053、静脉类生态工业园区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静脉产业(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绿色·低碳·生态·智慧新型城镇化研究系列表3静脉类生态工业园区基本要求序号基本要求1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各项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2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3入园项目及园区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和开发的技术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4已对园区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评审。5园区建设符合国家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相关要求。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的论证,并经当地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批准实。资料来源:赛迪经智2013,05三、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1、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从结构上促进生态工业园区的污染减排通过园区内企业内部清洁生产、企业间共生合作和基础设施共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等途径实现工业园区或工业集聚区资源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例如,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结合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目标的实现,一方面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开工建设了一批节能减排的大项目和技改项目,如海化集团实施电机变频改造、配电系统滤波无功补偿改造等一系列大的节电改造项目,年节电940万千瓦时;热电分公司实施了抽凝机组循环水采暖改造,利用循环水的余热供生活区取暖,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00吨,废渣排放6000吨,节煤3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80吨,增效1000多万元等。2、逐步完善生态工业链条,凸显园区发展的低碳与生态性各地生态工业园区根据自身产业特点,优化和完善生态工业链网,园区生态工业链网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例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建设以区内现有的电子信息业、精密机械加工业、民生用品业3大门类1000多家企业作为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员,通过构建开放的柔性生态网络加以实现。柔性生态网络的形成、丰富和完善将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构建产业链、减量化措施及绿色招商等重点工程因地制宜逐步形成。3、强化园区环境管理能力,保障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稳定运行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职能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顺利开展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大部分开发区在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和监管能力。例如,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以碧云国际社区为试点,建立“全分类全分流”的生活垃圾收集模式,对餐厨垃圾进行就地资源化示范,开展建筑节能改造,采用高效节能照明设备;探索适合社区的中水回用方式,深化社区景观、居民的中水回用、分质使用,开展多方位的节水实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绿色社区主题活动。绿色·低碳·生态·智慧新型城镇化研究系列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1、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多产业有机组合的工业共生体模式丹麦卡伦堡是目前全球生态工业园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通过园区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该园区以阿斯奈斯火力发电厂、斯塔朵尔炼油厂、诺和诺德制药厂和吉普洛克石膏板厂四个工厂及卡伦堡市政府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利用其它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起了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不仅大大减少了废物产生量、降低了处理费用,而且减少了新原料的投入,形成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了园区内企业的污染“零排放”。图2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示意资料来源:赛迪经智2013,052、日本北九州岛生态工业园:产学研于一体的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北九州岛生态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园区主要设立三大区域:验证研究区、综合环保联合企业群区和废物再生利用工厂群区。验证研究区:在该区域内,企业、行政部门和大学通过密切协作,联合进行废弃物处理、再生利用技术的实证研究,从而成为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内包括福冈大学资源循环与环境控制系统研究所、九州岛工业大学生态工业园验证研究中心、北九州岛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废弃物研究设施等16家研究单位及企业。综合环保联合企业群区:各个企业相互协作,开展环保产业企业化项目,从而使该区成为资源循环基地。区域内主要汇集了一批废旧产品再循环处理厂,如:废塑料瓶再生厂、报废办公设备再生厂和报废汽车再生厂等。同时,园区通过整合核心设施,将企业排出的以残渣、汽车碎屑为主的工业废料等进行溶融资源化处理,同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并提供给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炼油厂石油港口梯索湖燃煤发电厂煤炭硫酸厂硫磺温室热量石膏墙板厂硫酸水泥和道路飞灰养鱼场热水区域供暖水蒸汽制药厂水蒸汽肥料污泥水蒸汽瓦斯,废水,冷却水水绿色·低碳·生态·智慧新型城镇化研究系列废物再生利用工厂群区:该区域分为汽车再生区和新技术开发区。前者是由分散在城区内的7家汽车拆解厂集体搬迁而形成,目的是通过共同合作,实施更为合理、有效的汽车循环再利用;后者是当地中小企业和投资公司应用创新技术的地方,如食用油再生厂、清洗剂再生厂、饮料罐再生厂。图3北九州岛生态工业园内企业间链接图资料来源:赛迪经智2013,053、苏州生态工业园:以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特色的综合模式苏州生态工业园区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社会消费和人居环境四个方面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一是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在规划阶段,按照资源高效利用、充分利用的原则,设计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的产业体系;在建设阶段,严格规范循环经济准入标准,控制入园企业类型;在生产阶段,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基于电子信息制造及电子废弃物处置的共生产业链,实现区内废弃物分类回收体系与园外专业化处理及系统资源化利用体系结合,形成内外集成循环利用体系;二是构建公用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循环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中水回用、污泥处置、余热利用、集中供冷供热设施,通过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实现热电冷集中联供,雨水收集和水资源分级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三是培育绿色消费模式,建设以“邻里中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消费模式,实现物品循环利用、污染集中防治;四是构建生态人居体系,发展智能交通,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推广绿色建筑,为区内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绿色·低碳·生态·智慧新型城镇化研究系列图4苏州工业园区生态产业体系构建模型资料来源:赛迪经智2013,054、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高端化、创新化打造区域综合发展模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以产业高端化、加快创新驱动步伐为发展宗旨,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和北京市唯一的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区。产业高端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高端项目多点支撑、主导产业均衡发展格局逐步显现。截止2012年12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资总额超过60亿美元,引资质量不断提升,其中奔驰前驱车、中芯国际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奠基,同仁堂集团等47个项目开工建设,德尔福等30个项目投产见效,奔驰GLK、京东方8.5代线等一批重大项目、高端项目量产,拜耳、云基地等项目进入高速增长期,带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云计算等产业不断壮大。创新驱动步伐进一步加快,坚持创新驱动的“北京•亦庄”模式在全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聚集科技创新资源要素,2012年新增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累计达37人,新增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选者32人、累计达69人,新认定的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29人、累计达185人;新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新增市级研发机构32家,新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快速发展。绿
本文标题:赛迪顾问-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申报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6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