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赛迪顾问-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1新研究本期主题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本期主题: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第一章中国省级开发区及其产业发展特征1.1中国开发区及其发展历程起源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开发区,以1978年在广东蛇口创办的首个出口工业区为标志。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开发区已形成投资环境优势、管理体制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各类人才优势等显著优势,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1.1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当前除港澳台外,中国共有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1568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24个,省级开发区1344个;类别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开发区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表1:开发区类型与数量等级类型数量备注国家级开发区(22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54含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宁波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海南洋浦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52006年批准的53家,2007年升格的宁波高新区和2009年升格的湘潭开发区出口加工区57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因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而列入经济开区之列保税区16含宁波洋山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6台商投资区4共有5个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因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而列入经开区之列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2边境经济合作区14边境互市贸易区2国家旅游度假区12跨境工业区1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澳门)是国内唯一跨越两个行政地域的国家级开发区3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国内唯一的以“金融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1344个)经济开发区810工业园区(产业园区)53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63个合计1568数据来源:国土资源部/发改委2009,061.1.2开发区热和开发区治理整顿1993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建立开发区的“圈地运动”,全国设立的县级以上开发区超过6000个,规划占地1.5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当时所有城市用地面积总和的1.34万平方公里。1993年,国家对开发区进行了第一次清理整顿,撤销一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开发区,保留了大部分省级开发区。2000年以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又掀起了一股大办特办开发区的热潮。据统计,截至2004年8月,我国有各类开发区6866个,规划面积达3.86万平方公里。2003年底,国家开展了新一轮的开发区清理整顿。经过清理整顿,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已撤并各类开发区4813个,占原有总数的70.1%。核减开发区规划面积2.5万平方公里,压缩64.5%;退出土地2617平方公里,复耕1324平方公里,回收闲置土地116.5平方公里。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通过清理整顿的开发区名单和四至范围。其中,分五批共公布经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222个;分八批共公布经过审核的省级开发区1346个。最终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共1568个。2007年1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由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湘潭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因此截至目前中国国家级开发区54个,高新区55个,加上出口加工区、边境贸易区等,合计224个,而省级开发区数量相应变为1344个。目前国家级开发区和大部分省级开发区已经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技术创新的孵化地、自主品牌的发育地、新兴企业的成长地以及高端人才的培养地,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中国开发区,特别是一些省级开发区,还存在着产业类别趋同、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种种发展问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1.1.3中国开发区分布特点中国开发区空间分布的首要特点体现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这与其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和区域发展手段的地位息息相关,改革开放是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渐次展开,开发区在宏观区位上具有较强的沿海指向性。尽管国家通过西部开发等政策对区域差异进行了一定的调控,但在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投资主体在区位选择上的自主权更倾向区位条件好、发展较快、经济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开发区东重西轻的局面就此形成。随着中西部地区崛起速度的加快,中部城市和西部地区必将在未来开发区发展中取得更快的发展。开发区空间分布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与城市分布特点相一致。一般来说,开发区都依托一定规模的城市建立,我国的国家级开发区一般都是依托直辖市、省会城市和重点地级市来设置,省级开发区大多是依托地级或地级以上城市来设置,少数省级开发区是依托县级市或县来设置。因此,我国开发区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城市分布空间一致的特征。基于以上两个特点,在东部地区的我国六大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地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海峡西岸、辽中南六大城镇群,形成了开发区分布的密集区域。仅从省级开发区的分布情况看,长三角地区的省级开发区不单数量相对较多,而且表现出比较强的竞争力,无论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还是政策措施等软件条件都优于其他区域。相比之下,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省级开发区从竞争力上看还略显不足。可以说,在中国省级经开区的竞争中,长三角地区领先于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图1:中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布局图5资料来源:知网数据库2009,061.2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特点及其竞争力研究赛迪顾问长期关注对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特点和竞争力的研究,特别是通过连续多年的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年度研究,总结出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中的新特点,并按照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竞争力。1.2.1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特点中国省级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特别在软硬件条件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为其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一些省级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些优秀园区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特点。第一,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提。优秀省级开发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尽管省级开发区所依托的城市等级往往低于国家级开发区所在城市,但是与其他一些工业集聚区相比,省级开发区在基础条件投入上有相对较大的可操作性。集中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一些省级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或者超越了国家级开发区的条件。湖北省黄岩经济开发区在2008年集中力量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程建设资金9049.51万元,建成道路6.14公里,排水管线12.13公里,排污管线11.44公里,绿化面积2.56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园区配套建设的水平,为加快企业开工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吉林省延吉开发区注重平台建设,在1999年建设了中小型工业园,2006年建设了IT产业园,2007年建设科技工业园,启动建材工业园、农业机械化产业园、能源工业园以及香港工业园、韩国园一期等园区建设。在“七通一平”建设上,建设了高荷载标准新东桥、拓宽长白山东路、向东延伸人民路等工程。截止2008年年底,延吉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1亿元,交通网络已全部建成。第二,具有特色的产业规划成为指导特色发展的保障。优秀省级开发区都注重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明确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并通过大项目带动的方式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产业规划,省级开发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和环境,在综合分析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借鉴其他园区的对标特点,确定未来要发展的核心产业、重点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同时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江苏省泰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机械等支柱产业,依托现有的石油化工产业以及泰州良好的机械制造业基础,发展与石化产业配套的化工设备制造业,如管道、阀门、仪表等。远期将新能源、新材料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培养,主要发展光伏、风电设备、绿色锂电池、光伏电子设备和照明设备等产业。河北省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新扩区定位为塑料工业园,划分塑料机械设备区、工程塑料加工区、特种塑料加工区、塑料包装制品加工区和塑料产品加工区五个部分。重点发展包装塑料制品、建筑塑料制品及农用塑料制品,适当发展改性塑料、塑料加工设备、塑料模具等配套产业,具有清晰的发展思路。第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渐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在优秀省级开发区发展经验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龙头企业在所属行业的影响范围广、力度大,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龙头企业在开发区通过产品链和服务链的连接形成一批企业的集聚,逐渐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量级。在省级开发区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相对更低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吸引下,更多的大企业愿意将新拓展项目落户在省级开发区,这些项目也在省级开发区发展中成为重要带动力量。江苏省江阴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了贝卡尔特、瀚宇博德、福汇纺织、兴澄特钢等大项目,大批世界著名公司在开发区落户,形成了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石油化工六大主导产业。广东省惠州惠阳开发区通过联想科技园、中建电讯科技园等一系列大企业大项目分园区的建设,夯实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有效形成产业关联,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7第四,特色政策与人才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优秀省级开发区特别注重特色政策和人才体系这两方面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政策层面上,包括水电价格补贴、税费减免、手续办理简化、招工培训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各省级开发区出台,对于投资额大的项目和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还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招商引资上灵活处理。在人才体系建设上,不仅对技术人才大力引进和培养,对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等的关注也是优秀省级开发区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人才的吸引、落户、待遇等各方面有所体现。1.2.2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赛迪顾问根据多年对开发区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针对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的方法体系,在投资环境竞争力上,赛迪顾问的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开发区多角度、全方位的竞争能力,制定基础条件竞争力、产业生态竞争力、管理服务竞争力、特色政策竞争力和技术创新竞争力等5个一级指标,并提出22个二级指标和若干衡量指标。基础条件竞争力:由于区位以及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固有硬件条件,园区的基础条件竞争力差异明显。赛迪顾问在诸多研究中发现,开发区的基础条件竞争力依然是影响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设计这一指标体系旨在比较各开发区土地供给、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生产配套、生活文化、市场需求等基础条件的差异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根据对这些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对开发区投资环境进行基础条件这一角度的比较。产业生态竞争力:产业生态竞争力是赛迪顾问一直强调的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基础性指标之一。赛迪顾问认为开发区发展的要点在于开发区产业本身是否先进和健康、产业的“生态环境”是否优良。产业生态竞争力可以从产业规模条件、产业结构条件、产业群落条件、产业外向程度等方面进行衡量。管理服务竞争力:开发区的管理服务竞争力被看做开发区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在实际访谈和调研中,赛迪顾问发现,投资者对开发区管理服务的认可成为投资取向的重要决定因素。事实上园区的管理服务能力也直接通过管委会和服务支撑机构的执行力体现在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对政策的管理落实等诸多方面。特色政策竞争力:政策环境是开发区成立之初就非常具有特色的方面,也正式由于政策环境的独特性,成就了开发区产业集聚的辉煌。在时代变迁中,很多原有的政策不再是开发区独有的,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等,但也有一些政策仍然是无法替代的。特色政策竞争力旨在对开发区税收优惠、土地利用、人才引进、产业促进、技术创新等政策差异,对开发区在制定和执行这些政策中有利于投资环境竞争力提升的部分进行评估
本文标题:赛迪顾问-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6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