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结题报告 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结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作为我校我校承担的“十一五”课题区级子课题于2006年7月进行开题研究。三年来,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拓展并逐步深化,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们认为,改变单一的传授性教学方式和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实施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向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社会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家振兴在于科技,科技创新,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兴,则国强,教育衰,则国弱,这种认识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思路、新的经验、新的困惑层出不穷,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效性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迫切的时效性,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极其重大。走进我们的小学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如何真正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有机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校承担的“十一五”课题区级子课题《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了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也为我校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因此,急需在学校其余学科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并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上述分析,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建立课题组,依靠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信息,研究中外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2.调查分析法。借助访谈、问卷、测试对教与学的现状调查,找出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第一手材料,便于进行个案总结。为研究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打下基础。3.行动研究法。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三维方式的学习,之后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再反思,逐步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尤其注重提炼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二)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8~2007.1):筹备立项阶段: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开展学习方式变革的学习研讨活动,制定研究计划。第二阶段(2007.2~2007.7):开题论证阶段:进行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在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分析和理清相关研究问题的概念,完成开题报告。第三阶段(2007.8~2008.7):组织实施阶段: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研究重点,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的工作计划。各成员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围绕学习方式变革进行教学研究,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及时进行交流。同时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举行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示范观摩,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第四阶段(2008.8~2009.7):结题鉴定阶段:汇编研究论文集、示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学校“十一五”课题立项申报以后,学校立即邀请区教研室领导和专家莅临学校,从课题研究如何选题、概念界定、研究步骤以及课题方案的撰写、实际操作等有关问题向我校课题组成员作了精心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我校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和人员作了明确的分工,并确定了承担子课题的人员组成,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责。(三)研究的内容:1.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利用教材的研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做到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有机结合,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研究。在课题实验中重点研究如何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内容交给学生,强调由单一学习转向多样学习,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3.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过程中教师角色、作用的研究。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应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四、研究的结果与分析:三年来,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序地开展了探索与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交流、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支柱的多样化、适切有效的课堂教学范式。我校教师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建立的课堂教学范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行为。在研究中,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有侧重地确定具体的教学方式、教学程序。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其他多种学习方式为辅的多样化的学习框架,构建了“三主”、“三导”、“五式”的课堂教学新范式。1.“三主”。①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特点,相信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渴望受到尊重、获得成功的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如艺术老师从学科特点出发,努力做到“两创设一保证”,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动机;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参与兴趣;保证参与时间,提供参与机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增长智能,发展素质。②以发展为主旨。语、数、英教师普遍把教学活动的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上,变教学目标单一化为多元化,着力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我们尤其注重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③以训练为主线。学生的素质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更好地形成和巩固,因此,我们把对学生技能的训练、情感的熏陶贯穿课堂,并力求训练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如我们的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时,采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摆一摆、变一变等多种训练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2.“三导”。①导趣,引导学生“乐学”。各科教师都努力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把学习视为一桩乐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②导思,引导学生“活学”。我们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思维,或以问引思,或以理导思,或以变发思,或以情激思,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创造型教学转变。③导法,引导学生“会学”。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技能,变“学会”为“会学”。3.“五式”。①读议练讲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读、议、练、讲的过程中,动眼、动脑、动口,发展能力,主要用于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其程序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②尝试解疑式。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原则,让学生先尝试学习,进而师生讨论,解决疑难,主要用于数学、科学等学科,其程序为:复习铺垫——指导自学——尝试练习——师生交流——巩固练习。③探究发现式。让学生围绕一些问题进行猜测、分析、研究、推理,得出结论,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发展能力,主要用于科学、美术等学科,其程序为:激发导入,自学探究——解疑导拨,合作探究——明理强化,实践探究——激励评价,引申探究。④情境陶冶式。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陶冶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格,同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用于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等学科,其程序为:揭示目标——创设情景——师生研讨——反馈练习。⑤“三位一体”式。主要用于艺术学科,即把欣赏、技能、情感三者集于一体,做到欣赏面宽,技能训练强,情感交流深,其程序为:激励、感知——说说、画画(唱唱)——剪剪(表演)、游戏。(二)总结了多样化学习方式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探讨了多样化学习方式改革的理论,形成了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三年来,通过各级各类新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验的培训,我校课题组教师边教、边学、边改,共同摸索,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不断总结经验,努力突破了评价的单一模式,变多维评价,以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落实。1.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来说,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也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定期对学生进行书面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方法也努力做到形式多样,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同时,我们还认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既有静态的笔试,又有动态的操作和口试,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基本技能,既注重课内的教与学,又注重课外的辅与练,体现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如一年级语文教学,我们不是仅用笔试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是多了几把评价尺子,实行分项考核评价,灵活运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形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意减少笔试次数,增加听、说、
本文标题:结题报告 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6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