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语·子罕篇论语·子罕《论语·子罕》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关于《论语·子罕》本篇篇名取“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句“子罕”两字为篇名。上篇谈先圣,本篇谈至圣,先圣即尧、舜、禹、文王、武王、周公,至圣即孔子,本篇谈至圣的德与行。大体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孔子的谦虚谨慎。具体的有孔子的慎言、慎名、慎礼、慎绝。慎言,即“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慎名即“达巷党人”章。慎礼有三章,麻冕之礼,从众不苟简,齐衰之礼,与人恭敬谦和,弟子行诈伪之事,孔子正真伪之礼。慎绝则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关于《论语·子罕》二、谈孔子的才能学艺。具体的有孔子的多学,多知,多能,多艺。多学,有“天降斯文于我,文不在兹乎?“仰钻瞻忽”之学,浩瀚无边。多知,叩两端而获知。多能,多能鄙事是一能;出事公卿,入事父兄是二能;正乐,使“雅颂各得其所”,是三能。多艺,我不被任用,“故艺”。三、谈孔子劝学励学。劝学,“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励学,“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语之而不惰者。”“夺帅不夺志。”四、谈孔子的哲学思想。如“凤鸟不至”,“逝者如斯夫”,“苗而不秀”,“后生可畏”,“岁寒知松柏”。“仁”,“智”,“勇”,均为孔子之哲学。“未见好德如好色”,共学、适、道、与立、与权之变化,归隐之想,唐棣之思等等。论语·子罕·一【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译文】孔子很少谈为何牟利,却称许天命和仁爱。【赏析】本节谈“利”、“命”、“仁”。因“利”字意见较为一致,无大分歧,“命”、“仁”分歧颇大,搜罗前贤,略有四说:一、罕言说;二、多言说;三、赞成说;四、赞许说。论语·子罕·二【原文】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译文】达巷地方的人说:“孔子伟大啊!学问渊博而不是靠专门的技能成名。”孔子知道后,对弟子们说:“我靠什么专能呢?是驾车之术呢?还是射箭之术呢?我还是靠驾车之术吧。”【赏析】本节记载表现了孔子乐观愉快胸襟坦荡的品德。论语·子罕·三【原文】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译文】孔子说:“用麻冕做礼帽是古礼的要求;现在大家都改用用黑丝,比麻冕节省;我就随俗从众了。(晋见国君)必先在堂下行拜礼,是古礼的要求,现在竟然直接上堂拜谒,这就太过分了。所以虽有违众意,我依然遵从先在堂下行拜的古礼。”【赏析】本节两句,第一句谈礼服,第二句谈礼仪。礼服从俭,显出俭朴,孔子赞同。礼仪从俭,显出骄慢,孔子不赞同。同是为礼,一则赞同,一则反对,表现出孔子的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论语·子罕·四【赏析】孔子说修身自律要克服四大毛病:不要主观臆断,不要绝对肯定,不要固执否塞,不要唯我独是。按朱熹的说法:“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意必是固我之因,固我是意必之果,反过来,固我是意必之因,意必是固我之果。前两者与后两者互为循环因果,恶性循环,一句话,以自我为中心,心里从不装有他人,更不用说天下国家,孔子深以为自戒自律自绝。【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译文】孔子戒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要武断专横,不要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论语·子罕·五【赏析】本节的文字表现了孔子临危不惧、乐天知命的胸襟。子畏于匡,孔子被拘禁在匡地。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经过匡地。匡地的人遭受过鲁国阳虎的暴掠,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似,匡地人错将孔子拘禁了五天。“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表现了孔子临危不惧、乐观豁达的胸襟。【原文】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译文】孔子在匡地被围困时,满怀戒惧之心的学生说:“文王已经去世了,但他的礼乐文化不还在我这里吗?如果天要丧灭这种礼乐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礼乐文化了。如果天不想丧灭这礼乐文化,那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样呢?”【赏析】本节谈的是“圣”与“能”的问题,即“圣人”与具体技能的关系问题。【原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译文】太宰问子贡说:“你们的先生是位圣人吗?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才能呢?”子贡说:“恐怕是上天要让他成为圣人,所以让他拥有这多的才能。”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他了解我吗!因我年少时贫贱,所以学会了许多粗鄙的技能。君子难道以多能显名吗?君子才不靠多能哩。”论语·子罕·六论语·子罕·七【赏析】“吾少也贱,多鄙事。”地位卑微,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不被任用,故多能多艺。梁•皇侃《论语义疏》引缪协说:“此盖所以多能之义也。言我若见用,将崇本息末,归纯反素,兼爱以忘仁,游艺以去艺,岂唯不多能鄙事而已。”可见孔子多才多艺的原因在于不做官,故能在学习中、实践中积累技艺。不做官,反而成就了他多才多艺的技能。【原文】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译文】子牢说:“先生说过:‘我不能为当世所用,因而就学习、精通了各种技艺’。”论语·子罕·八【赏析】本节是孔子谈获取知识的方法。意思是不带主观成见,客观地去从事物矛盾的双方去认识事物,逐层分析事物,这就是孔子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和方法,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和方法。【原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译文】孔子说:“我有全面的知识吗?其实没有。有位乡下人问我,我对他的问题什么也不知道,于是我就把他所问之事的正反两端逐层进行分析,以求得其中,(答案就出来了)。”论语·子罕·九【赏析】孔子对宗教神采取的是两可论,无可无不可,似有若无,存而不论。这一节与“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一样,感叹年老力衰,道之不行。透露出天下无道而又无可奈何的深深的哀怨。【原文】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译文】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也不再出现河图了,我这一生行道的冀望看来也要完结了啊!”论语·子罕·十【赏析】本节记载孔子对居丧者、居官者、乐官盲人的礼敬方式。孔子对隆装丧服、盛装礼服、乐官盲人三类人都表示极大的礼敬,不论长幼,“见之,必作;过之,必趋。”以示尊卑之礼,以表敬位之心。【原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译文】孔子见到穿丧服的,着官服的官员以及盲人,即使对方很年青,也一定站起来;如果路经他们身边,必然快步走过。论语·子罕·十一【译文】颜回由衷地感叹道:“(夫子的道德学问),愈仰望愈觉得崇高,越钻研越觉得坚深。看他似在前面,忽尔又到了后面,(难以领会)。夫子循序渐进地引导人,用文献典制来丰富我,用各种礼仪来约束我。我想停止不学也不行,已经竭尽了我的才智,夫子之道似乎仍卓在眼前,虽然想追随攀登,却不知从何举步啊。”【赏析】本节是颜渊对孔子的赞扬。共有三叹: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叹孔子教育之善,三叹弟子入门之难。【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原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译文】孔子病重时,子路将门人弟子分工充作家臣料理后事。病势略有好转的时候,孔子说:“仲由很长时间以来就干这欺诈的事了!我明明没有家臣而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骗天吗?况且,我与其在家臣的侍侯下死去,难道不更宁愿死在你们手里吗?而且,即使我死后不享有卿大夫们的葬礼,难道就会被扔在大路上吗?”【赏析】本章记载子路诸弟子伪扮家臣而受到孔子批评的行事。论语·子罕·十二论语·子罕·十三【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译文】子贡说:“如果有块美玉在这儿,是装在箱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个好买主卖掉它?”孔子说:“卖掉它!卖掉它!象我就在等待买主。”【赏析】本节表述了孔子用行舍藏的思想,亦说明了子贡深思善问的特点。孔子的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孔子的思想是经世济民的思想,孔子自己亦是主张积极用世,他亦主张“学而优则仕”,他希望社会能达到“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境界。论语·子罕·十四【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孔子想要迁到九夷之地去隐居。有人说:“那儿穷困愚味,怎么办?”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还有什么穷困愚昧的呢?”【赏析】刘禹锡的《陋室铭》即是根据这一思想而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簾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十五【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才使音乐得以订正,《雅》和《颂》各章才各得其所。”【赏析】本节文字说明两点:一、鲁国虽然保持周礼最多,在那时也不完备了;二、乐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回到鲁国,首先修正了《诗经》中的“雅”“颂”部分,将顺序错乱的作了调整。论语·子罕·十六【原文】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在外则敬事公卿,在家则敬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尽心按礼制去执行,不因酒醉而伤身误事,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的呢?”【赏析】本节记载孔子谈忠、孝、悌、礼四德。忠事、孝悌、礼敬,这几样事情对孔子来说,没有什么困难,是一个君子必须做到的。论语·子罕·十七【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的奔流向前。”【赏析】本节是孔子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时光,古往今来,常令人们有所感叹。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仁人志士,面对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化,生命随之而消失,无不发出感叹。作为圣人,孔子也是如此,面对时光如流水般失去,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发出一阵感叹,无可奈何的任其逝去。论语·子罕·十八【原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孔子说:“我还没有见到过喜好仁德像喜好美色一样的人呢。”【赏析】本节孔子谈“好德”之难。人有两个“我”,一个“本我”,一个“超我”,或者说一个是受道德约束的我,一个是放情纵欲的我,“好德”之我,常常不能胜“好色”之我。孔子说“吾未见”,一是说“仁以为己任”,好德很难,二是说“食色性也”,人的本性难移。【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译文】孔子说:“就好像用土堆山一样,只差一筐土就成了。如果停了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像平地,虽然只倒了一筐土,也是要前进,这同样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赏析】本节是孔子谈学习不论起点高低,均应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学习不在乎起点的高低,“为山”,起点在“山”,“平地”,起点在“地”,一则高山,一则大地,中途停止,虽高山亦难济事。不懈努力,虽平地亦可成功。凡事均在坚持,不论学习、工作、事业,均应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论语·子罕·十九论语·子罕·二十【赏析】本节是孔子对颜回学习态度的赞扬。孔子在《为政篇》中也说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似愚”,因其“语之而不惰”,方可与之“言终日”。“语之不惰”是弟子“学而不厌”;“言终日”是先生“诲人不倦”。一则善学,一则善教,非善学者不能“语之而不惰”,非善教者,不能与之“言终日”而不倦,教学相长,珠联璧合,千秋佳话。【原文】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译文】孔子说:“听我讲学而从不疲倦的人,大概只有颜
本文标题:论语子罕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7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