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复习要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基本原理第一节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基本内涵及功能(一)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基本内涵1、学前教育诊断的基本内涵学前教育评价重点在于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学前教育鉴定重点在于判定事物的优劣真伪;学前教育诊断最重要的是确定存在问题的根源。学前教育诊断特性:教育性、求因性、客观性、个别性2、学前教育咨询的基本内涵现代咨询业自19世纪初在英国诞生。3、诊断者、咨询者和来访者诊断者主要负责对来访者的教育状态做出判断和鉴定;咨询者主要负责为来访者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并提出教育策略。4、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情绪稳定、尊重来访者、有较强的判断力(二)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主要功能1、学前教育诊断的主要功能收集来访者的主要资料、确定咨询对象、明确问题出现的背景和条件、把握问题的实质。2、学前教育咨询的主要功能帮助来访者梳理存在问题认识问题症结、咨询者和来访者共同确定教育需要、提供教育行为策略帮助来访者自我改进。第二节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原则(一)学前教育诊断的原则1、客观真实2、科学有序3、耐心谨慎(二)学前教育咨询的原则1、资访结合的原则2、综合原则3、灵活原则4、保密原则5、尊重原则第三节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基本过程及相互关系(一)学前教育诊断的基本过程1、全面诊察2、筛选补充3、问题探索4、症结判断(二)学前教育咨询的基本过程1、目标设定2、方案探讨3、方案实施4、评估终止(三)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的相互关系1、科学的诊断是有效咨询的前提2、诊断与咨询存在交叉(四)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中的注意点1、不要轻易打断来访者的谈话2、不要过早地对来访者加以褒贬3、不要过早地解释第二章学前课程的诊断与咨询第一节学前课程方案的诊断与咨询(一)学前课程诊断与咨询的基本步骤基本理念、目标、内容及其组织、基本的活动形式和程序、评价的途径和方法1、寻找学前课程方案的整体文本2、研读学前课程方案3、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学前课程方案4、参考一些与方案相关的文献(二)学前课程方案诊断的基本内容1、学前课程理念(理念的有与无、理念的清晰与模糊、理念的一致与矛盾、理念的正确与错误、理念的下移与停滞、理念的体现于扭曲)2、学前课程目标(学前课程目标的有无与全缺、目标的可能与不可能、目标的全指向与多指向、目标的必要与不必要、目标的增加与遗漏)3、学前课程内容(内容与目标的一致与不一致、经验化与非经验化、确定与不确定、平衡与不平衡、生活化与非生活化)4、学前课程机构(结构与理念的一致与不一致、完善与不完善、合理与不合理)5、学前课程实施的策略(与课程理念的一致与不一致、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性与离散性、确定与不确定)6、学前课程评价的策略(评价方案的有与无、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主体的广泛与单一、内容的全面与片面)第二节学前课程实施的诊断与咨询一般要求:关注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关注各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关注多层次的互动过程、关注教师作用的发挥。从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教学活动(活动反映的理念的正确与错误、教师与幼儿作用发挥的合理与不合理、幼儿的投入与不投入、材料的适宜与非适宜、策略的应变与刻板、目标的达成与未达成)2、日常生活活动(对日生活活动的重视与忽视、日常生活活动的有序与无序、日常生活活动的有效衔接与过多等待、教育的渗透与隔离、教师与幼儿作用发挥的合理与不合理)3、游戏活动(真实与虚假、自主与非自住、材料丰富与贫乏、教师参与与非参与、游戏中的创新与死板、规则的合理与不合理)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诊断与咨询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游戏环境设置的诊断与咨询(一)学前教育机构的游戏环境1、环境2、游戏环境:幼儿与物发生作用的环境和幼儿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环境(二)游戏环境设置的一般问题及对策1、一般要求:给游戏环境以清晰的边界和路线标注把功能相近的、互补的区域放在一起将喧闹区与安静区分开给幼儿留出自由支配的空间将教育的意图渗透进游戏环境中2、存在问题:游戏环境的设置缺乏刺激性游戏环境的设置缺乏层次性游戏环境的设置缺乏合理性游戏环境的设置缺乏计划性3、游戏环境设置的对策:为幼儿开展游戏设置丰富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开展游戏设置有计划的环境为幼儿开展游戏设置合理的游戏环境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游戏活动指导策略的诊断与咨询(一)学前教育机构游戏活动指导的要求1、学习与娱乐2、规则与自由3、现实与创造4、自主与指导(二)学前教育机构游戏活动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一般问题:对幼儿的游戏活动缺乏真正的观察对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缺乏足够的尊重对幼儿游戏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2、指导游戏的对策:有效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根据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游戏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诊断与咨询(一)游戏发展水平的基本内涵从认知发展的角度、从游戏的不同水平(二)学前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诊断与咨询的方法1、观察法(一般观察法:追踪法、定点法、扫描法;量表观察法)2、谈话法3、作品分析法第四章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置的诊断与咨询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设置的诊断与咨询(一)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的一般要求1、物质环境应具有功能性2、物质环境应具有安全卫生性3、物质环境应具有经济性4、物质环境应具有美观性(二)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设置的常见问题1、非参与性2、安全隐患多3、成人化4、豪华与缺乏(三)常见问题的一般成因1、教育观念陈旧,不考虑幼儿特点与利益2、缺乏经济保障3、模仿心理(四)解决策略1、保障供给2、更新教育观念,为幼儿发展创设环境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心理环境的诊断与咨询(一)学前教育机构心理环境的一般要求1、从宏观上看,教师与幼儿、园长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2、从中观上看,幼儿有受教师、家长教育和保护的确立,教师与家长、园长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教育合作者关系3、从微观上看,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动态的、多样化的关系,随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教师与家长、园长与教师之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4、从本质上说,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应该是自由的。(二)学前教育机构心理环境构建的常见问题1、整体心理环境不平等2、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3、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功利化(三)一般成因1、缺乏现代化的教育观念2、不恰当的管理模式3、缺乏适宜的教育能力与教育技巧4、办园体制不规范(四)解决策略1、满足个体的需要2、建立恰当的角色期待、合理的规章制度与评价模式3、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4、提高教育能力,营造和谐的班级群体心理气氛第三节学前教育信息环境开发的诊断与咨询(一)一般要求:幼儿信息环境要求、教师信息环境要求、家长信息环境要求(二)常见问题:幼儿的信息环境的不足超载与不恰当、教师信息环境的贫乏与不恰当、家长的信息环境的贫乏与不恰当(三)一般成因:信息环境创设在缺乏筛选能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信息源不足(四)解决策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信息鉴别能力、多渠道收集各种教育信息第五章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的诊断与咨询第一节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诊断与咨询(一)教科研工作的实质(二)教科研工作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三)常见问题、一般成因与可能的解决策略1、教研组织的诊断从以下方面考虑:是否有利于增强参与教师的主体意识;是否有利于特定问题研究的展开;是否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了本单位的人力资源;有无可能争取到本单位以外的咨询资源。2、教研目标的诊断与咨询从以下方面考虑:教研目标是否来自本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研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教研目标是否有可能达成;教研目标是否能转化为具体的预期成果3、教研方法的诊断与咨询从以下方面考虑:方法是否明确、是否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协同解决复杂问题、是否能够切实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4、教研进程的诊断与咨询从以下方面考虑:是否有预先的大致规划、是否注意按预先的规划进行、是否注意在需要时对预先的规划进行调整5、教研资料的诊断与咨询从以下方面考虑:是否已经尽可能搜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是否已经研究和整理了与问题有关的他人研究的信息、是否明确他人的研究信息对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启发、是否已经对怎样收集、整理、保管自己的研究资料做出了初步的规划6、教研成果的诊断与咨询从以下方面考虑:与预期成果是否一致、价值是否真正明确、是否形成了及时利用的计划是否有新的课题从刚告段落的教研活动中产生出来第二节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的诊断与咨询(一)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的实质(二)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三)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的常见问题、一般成因与可能的解决策略1、科研目标的诊断与咨询:科研目标的价值、科研课题的来源、科研课题与研究目标的合理性2、科研方案的诊断与咨询:文献检索、理论依据、方案与目标的一致性、方案的可操作性可完成性3、科研组织的诊断与咨询:人员能力结构的合理性、组织分工的合理性、实际投入的可能性4、科研管理的诊断与咨询:有无具体的管理组织机构、有无可执行的管理方案、具体执行的管理是否得力5、科研资料的诊断与咨询:是否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做出了具体的规划、收集资料的规划是否合理、已经搜集的资料是否有漏洞、是否需要采取资料搜集的补救措施6、教研成果的诊断与咨询:实际成果与预期成果是否一致、实际价值如何、推广价值是否做出了预期推广的规划、是否有新的课题从成果中产生出来。第六章幼儿园教师的诊断与咨询第一节幼儿园教师角色期待与实际水准差异的诊断与咨询幼儿园教师角色期待与实际水准差异的诊断与咨询的基本要求:1、掌握幼儿园教师角色期待的理论依据2、掌握幼儿园教师角色期待的法的依据3、掌握来访者的实际水准4、能够正确分析差异成因5、能够商定解决策略(一)幼儿园教师角色观念的诊断与咨询1、幼儿园教师儿童观的诊断与咨询(1)应具有怎样的儿童观(2)偏差(3)成因:不了解、不熟悉或不理解关于如何看待儿童的法律条文有选择地喜欢孩子,导致偏爱对儿童的个体差异及发展不均衡的认识片面导致不公正评价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导致功利思想(4)解决策略:尽可能地认识幼儿的本质尽可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尽可能地呵护幼儿的身心2、幼儿园教师教育观的诊断与咨询(1)应具有怎样的教育观(2)偏差(3)成因:对幼儿教育任务的理解片面对幼儿教育应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认识不足对环境的理解不够全面对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及幼儿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幼儿教育评价的意义认识模糊(4)解决策略: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学习,进一步认识幼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园班级规模的规定,尽可能开展小组教学或小组活动营建宽松、愉悦的园内或班级氛围,亲近每一个幼儿开展游戏与幼儿发展、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游戏指导策略以及游戏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科学而又灵活地确立幼儿教育的评价指针、评价方法等。3、幼儿园教师教师观的诊断与咨询(1)应具有怎样的教师观(2)偏差(3)成因: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片面对幼儿教师职业态度悲观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认识不足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艰巨性缺乏认识(4)解决策略:增强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认识是改善幼儿园教师教师观的关键幼儿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愿意为幼儿教育贡献聪明才智幼儿教师与幼儿的良好关系不仅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关,而且通过教师对幼儿的爱折射出幼儿对他人的爱。幼儿教师实施的虽是启蒙教育,但由于幼儿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因此只有知识渊博、技能全面的教师才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展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二)幼儿园教师角色行为的诊断与咨询1、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行为的诊断与咨询2、幼儿园教师交往行为的诊断与咨询第二节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诊断与咨询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诊断与咨询的基本要求是:广泛了解来访者工作年限、业务水平、学历层次及职称级别等基本情况;了解来访者专业化发展的动机;深入了解来访者专业化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理清实现来访者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分清来访者已经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和尚不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能够确定来访者最重要的和最可能的近期目标。(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一般问题(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一
本文标题: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8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