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1/17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的三级预防(一)一级预防:亦称病因学预防或发病前预防。①增进健康:②特殊预防:如疫苗接种、高危人群做定期体检等。(二)二级预防:亦称发病学预防或发病早期预防,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发现的办法有:普查、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检查等。(三)三级预防:亦称病残预防或发病后预防,主要是康复治疗措施,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健康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健康教育吸烟意外伤害吸毒性淫乱药物依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酗酒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环境职业环境生物疫源地化学元素性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压力事件心理失衡并导致焦虑性格特征遗传衰老成熟、发育预防性照顾康复性照顾诊治性照顾2020/1/17吸烟与健康-吸烟的成因生物学因素1、生理依赖,吸烟可以成瘾1)烟碱的药效原理:烟碱使烟民得到刺激并导致生理依赖。乙酰胆碱受体上调2)多巴胺学说: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被认为是尼古丁作用的关键部位,吸烟者的体内单胺氧化酶含量低,使DA代谢减少,导致心理成瘾。2、遗传因素:人体有代谢尼古丁的酶-CYP2A6,如果基因发生改变,在体内降解就会下降,人就不易成瘾,最新研究发现2020/1/17吸烟与健康-吸烟的成因心理社会因素1、条件反射:吸烟使人产生欣快、缓解焦虑和减轻疲劳等快感,这成为一种阳性的强化因素,通过奖励机制,强化吸烟;尼古丁含量下降,产生烦躁不安、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作为阴性的强化因素,通过惩罚机制,强化吸烟。2、父母和同伴模范作用:第一他们吸烟表现出成熟、有魅力或有男子气概;第二不能达到同伴的标准时可能会有负性心理社会反应,包括被拒绝感和孤独感。2020/1/17吸烟与健康-吸烟的危害不同的香烟点燃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有所不同,但主要是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1)醛类、氮化物、烯烃类,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3)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4)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有致癌作用。(5)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6)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2020/1/17吸烟与健康-吸烟的危害1988年4月7日,卫生组织宣布为第一个“世界无烟日”。2003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条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公约》要求各国至少应该以法律形式禁止误导性的烟草广告,禁止或限制烟草商赞助的国际活动和烟草促销活动,镇压烟草走私,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在香烟盒上用30%至50%的面积标明“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使用“低焦油”、“清淡型”之类欺骗性词语。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2020/1/17肥胖肥胖测量:1、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18.5~23.9,适宜范围;24.0~27.9,超重,;28.0以上肥胖。2、腰围:国内男性≧85cm;女性≧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3、腰臀比:测量时,身体自然站立放松,测量脐以上至胃部之间的腰围大小,然后测量臀部最大值,两者的比值就是。女性大于0.8,男性大于0.95定为偏高。腰臀比能更准确地预测肥胖引起的健康风险,因为它跟好的说明了腹部脂肪堆积。2020/1/17肥胖导致肥胖的因素:心理生理调节机制:一是生理的调节因素,另一个是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摄食行为因素:体力活动因素:缺乏体力活动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力活动由职业工作(上班时进行的活动)、家务劳动(日常生活时进行的活动)和休闲时的体力活动(个体休闲进行的活动,包括锻炼和运动)心理社会压力因素:据推测,有人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人格缺陷,情绪不良必须通过进食才能缓解,藉以满足自己对安全和自尊的需要。多食之所以能达到以上目的,是由于不能区分饥饿和其他心理生理激活状态。2020/1/17减肥-减肥的手段主要手段催吐、强运动、吃减肥药、节食、自我引发排便节食的误区:每天只吃香蕉,苹果;每天只吃素不吃荤;只吃肉不吃饭;回避发胖的食物2020/1/17减肥-减肥的危害(1)很多疾病都和减肥不当关系密切,而且这种伤害可能会在10年后到来胃癌:几年前因为胃癌去世的美食家原晓娟也曾经总结自己身体受损的原因:我没有善待自己的胃,饮食极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而且常常节食减肥,这样反复折腾,胃成了身体上最薄弱的器官(节食,报复会在10年后到来)神经性厌食症:可怕之处在于一旦患上这种病,就算自己想治愈都很难营养不良:减肥导致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严重不足,摄入能量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和骨质疏松2020/1/17减肥-减肥的危害(2)抵抗力低下: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对百余位体重超标的健康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反复减肥过,每次减重超4.5kg,测试他们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时发现,那些体重反复反弹次数最多的人(5次以上),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数最少,体重恒重者最多情绪低落:好发于只吃肉不吃饭的人中健康提醒:节食,要减量不减质,即使要减肥也要吃三餐,只是适当的控制主食和肉类,建议水果和蔬菜不要减,牛奶不要减,尤其是女性,引起钙质含量2020/1/17饮酒与健康按饮酒行为对个体影响程度的大小,分为社交饮酒、酒依赖、酒精中毒。社交饮酒:一般不造成什么不良后果,饮酒者一般也能自制,若过于频繁或过量,宜发展成酗酒。酒依赖:也称饮酒成瘾,表现为连续性或定期饮酒的行为。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酒精中毒:一次性摄入过量乙醇引起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的失常状态,出现共济失调。轻者可自愈,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020/1/17饮酒与健康酒精中毒性脑病:Wernick脑病:在长期饮酒的基础上,一次过量饮酒后突然发生谵妄、昏睡、肌肉抽搐或眼球麻痹、去大脑强直或昏迷,清醒后可转为以下二种综合征。A柯萨可夫精神病:缓慢起病,以记忆障碍为主,伴虚构或错构、定向力障碍,可有情感和动作迟钝。可发生程度不同的多发性神经炎,检查见肢体感觉障碍、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可瘫痪。B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缓慢起病,有严重的人格改变,记忆减退及智能障碍;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消失。脑电图可有改变;脑CT示脑室扩大,大脑皮质特别是颞叶显著萎缩。2020/1/17饮酒与健康酗酒:又称问题饮酒或酒滥用,指没有节制的过量饮酒.美国对酗酒的最新定义:是一种原发的慢性疾病,遗传、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其发展和表现,该病成进展性和致命性,其特点是:对饮酒不能自控;思想关注于酒,饮酒不顾后果;思维障碍,最显著的是否认;每一症状可以是持续性或周期性。应激与健康一应激的概念;二应激源与应激中介机制;三应激反应与疾病;四应激干预策略一应激的概念应激(stress):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应激不仅是作用过程,而且是作用系统。也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其中,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二应激源与应激中介机制应激源:指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或环境需求。而且要能引起人们紧张感的才可以。分类:按属性: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按现象:工作问题/恋爱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经济问题/个人健康问题/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喜庆事件按对个体的影响:正性和负性生活事件18二应激源与应激中介机制中介机制有以下几种认知评价:赛里: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文化背景:2020/1/17三应激反应与疾病-应激的生理变化应激反应是随着生物的进化而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应激反应的心身中介机制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应激的生理变化模式为“一般适应综合症”(GAS),即由许多有害因素产生的一种综合征。分为警觉(alarm)、抵抗(resistance)和衰竭(exhaustion)三个阶段。警觉阶段:分泌肾上腺激素和皮质激素,血液重新分布,也称动员阶段,症状:发热、头痛、没有食欲和疲劳等,此阶段,消除应激源,立即恢复。抵抗阶段:肾上腺和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各类腺体分泌增加,易患适应性疾病,衰竭阶段:肾上腺和皮质激素再次升高2020/1/17三应激反应与疾病-心理行为变化1、常见的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2、常见的行为反应:a、逃避与回避:逃避是接触之后产生的,回避是没有接触就产生b、退化与依赖:放弃成年人方式而改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对。c、敌对与攻击:共同的心理基础是愤怒。d、无助与自怜:无助心理基础包含抑郁成分,自怜包含对自身的焦虑和消极评价等成分。e、药物滥用2020/1/17四应激干预策略应对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其一是改变现存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其二是情绪关注应对,即控制或减弱负性情绪。1、提高自我控制能力2、改善认知水平:我们不可能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但能控制如何对这些事情作出反应。成功的应激控制,其关键在于仅仅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应试图控制别人的生活。3、提供社会支持系统:并不都是绝对信任关系,朋友关系和良好的沟通关系也可。4、应激释放:没有释放应激的人易患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和癌症,他们存在一种优势因子,不能有效表达愤怒。第三节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二、健康促进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包含的主要内容: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疾病或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健康促进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活动或行动;健康促进不仅作用于卫生领域,还作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健康促进指导下的疾病控制已非单纯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应采取多部门、多学科、多专业的广泛合作。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产生健康信念,促其产生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的行为。首先充分让他们对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坚信一旦改变就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自我效能)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四.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目标①增进大学生的卫生知识,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②帮助大学生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任务①培养大学生的现代健康意识②掌握必要的卫生防病知识、急救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③认识到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的危害④健康是历史赋予的使命⑤针对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②第二章学习卫生学习的用脑卫生学习负担的评价学习中的常见问题用眼卫生第一节学习的用脑卫生学习的生理心理基础学习:语言、文字、符号→视听器官→大脑皮层→分析、综合、选取信息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1、记忆:①记忆保持时间:感觉性记忆(又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第一级记忆)、长时记忆(第二级记忆)、永久记忆(第三级记忆)②记忆目的:无意记忆(不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随意记忆)③记忆方式: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理解、逻辑记忆)2、大脑发育需要大脑的三个基本功能联合区参与,即①保持调节紧张度和唤醒状态的联合区:②接受、加工和保存外部信息的联合区:③制定程序,调节和控制情感心理活动的联合区。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及卫生意义(1)优势兴奋灶:人从大量刺激中选择性地接受最强或最重要的、符合本身目的、愿望和兴趣的少数刺激,这些刺激在皮层所引起的兴奋区域称优势兴奋灶,特点:兴奋性高于其它区域;吸收和抑制其
本文标题:65应激与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9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