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
《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社会危机: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激发了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口号。2.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指导:早期维新派的产生和维新思潮的形成。《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变法宣传:康有为等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尤其是北京的强学会和上海的《时务报》影响较大,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3.施政纲领: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4.组织机构:1898年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5.百日维新(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3)评价:新政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但是变法措施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和定宪法等内容。《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6.失败:新政危机四伏,遭到旧势力强烈反对。慈禧太后做好随时镇压的准备。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维新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2.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一时期,具有维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形成,他们的宣传和主张及其实践活动,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3.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这是它留给后人的最可贵的精神遗产。近代文化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近代传媒的影响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人们的认知空间扩大。维新派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影响很大。《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例】(2008·宁夏·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底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募。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解析】本题以中国维新变法和俄国彼得改革的相关材料为背景,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新课标能力的测试目标和要求。解答此题要运用归纳概括和比较的方法,这与平时的训练密切相关。第(1)题,康有为的主要观点,要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稍加概括就可。《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第(2)题,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在改革这一方面的比较,无外乎背景、目的、性质、方式、内容、结果、影响、评价等。只要找到这些比较项,就能顺利作答。【答案】(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规律】本题中的材料二,看似超纲,实则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时,可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中的时间和背景,目的和任务。二是分析句段大意,提炼有效信息。三是归纳处理句段中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合并和精炼处理,构筑答题要点,准确组织答案。《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1.(2007·宁夏文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答案】(1)背景:①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②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③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失误:①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②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③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④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考查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一,一方面说明了康有为要求变法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急于求成的心态。材料二,赫德、唐才常等人的态度可以说明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失偏颇,变法阵营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材料三从变法给人利益造成严重冲击的角度来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2.(2009·山东·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两场改革结果的比较。第(1)问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第(2)问从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角度考查其成功的原因。《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3.(2009·福建·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直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走向高考》高考总复习·历史(配岳麓书社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首页上页下页末页【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评价该主张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4.
本文标题: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9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