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山地建筑的形态问题upland*conformationsongxq什么是山地?山地建筑?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山地建筑属于建筑形态的一种,是结合山地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取得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建筑形态。坡度在10%以上时,属于陡坡地,建筑群布置将受地形高差限制,建筑内设有阶梯,该范围内建筑则属于山地建筑设计范畴。1.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山地环境限制了建筑水平方向的延伸自由度,但却为垂直方向的流线组织、空间组合创造了有利条件。(1)减少接地——保护地形地貌“借天不借地”,尽量减少对现有地形环境的干预。如干阑式建筑、吊脚楼、悬挑等。(2)不定基面——体现山地特色基面:建筑入口层面或与较大面积的室外场地发生联系的建筑层面。底面:建筑与基地的接触层面。平地建筑,基面=底面,多为首层;山地建筑,二者常分离或有多个基面。“天平地不平”,多个基面。以错层、掉层、吊脚等形式与山体地表发生关系。(3)山屋共融——与环境的协调山有山势,建筑形体有自身趋势,后者要顺应前者,根据山势,确定建筑形体或平缓、或上升、或零碎、或整体的走势。2.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接地形态概括了山地建筑与自然基面(山体表面)的相互关系,表现了山地建筑克服地形障碍获取使用空间的不同形态模式。(1)地下式建筑形体位于地表以内。有利于保护地形和自然植被,节能。如窑洞建筑。(2)地表式建筑底面与山体地表直接接触。倾斜型由勒脚砌出水平基面错层式阶梯型掉层式跌落式退台式倾斜型由勒脚砌出水平基面错层式掉层式阶梯型跌落式退台式跌落式(3)架空式建筑底面与山体地表完全或局部脱离。架空型吊脚型架空型架空式吊脚型3.山地建筑的形体表现建筑形体与山地环境的不同关系。(1)融入型建筑形体“小”、“散”、“隐”,化整为零、分散布置;建筑肌理与植被、山石、水流等山地肌理相融合。(2)共构型建筑与山体共同组合,塑造符合山地环境的新景观。建筑形体的聚合、轮廓线的处理等要以山体走势为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强化对地貌特征的表现。(2)共构型建筑与山体共同组合,塑造符合山地环境的新景观。建筑形体的聚合、轮廓线的处理等要以山体走势为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强化对地貌特征的表现。(2)共构型建筑与山体共同组合,塑造符合山地环境的新景观。建筑形体的聚合、轮廓线的处理等要以山体走势为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强化对地貌特征的表现。(3)超越型建筑形体强调自身的功能与形式秩序,同时结合山地环境。4.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1)线网联系型以道路、连廊等作为建筑空间骨架,组织起相对独立的各个功能空间。各功能空间布局自由,对地形适应能力较强。4.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1)线网联系型以道路、连廊等作为建筑空间骨架,组织起相对独立的各个功能空间。各功能空间布局自由,对地形适应能力较强。(2)踏步主轴型以垂直于等高线的大踏步、道路作为“脊梁”,串联起各个组成部分。大踏步起功能联系与垂直联系作用。(3)层台组合型根据地形,建立若干个平台,组成高低变化的空间体系。需特别注意把握整体性。(4)空间主从型以一个主体空间为核心,其他部分环绕周围与之相联系,形成的山地建筑具有强烈的向心性与凝聚力,主次分明。(5)空间穿插型细部处理
本文标题:山地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9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