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螺纹连接》刘宝剑镇海职业教育中心【课题】螺纹连接(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基础》第二版第四章第二节【课时】1课时(45分钟)【教材分析】本章节中对于零件中不同类型的零件连接做了介绍。而螺纹作为一种可拆卸的固定的连接。具有结构简单、紧固可靠、装拆迅速方便等特点,应用极为广泛。考虑到螺纹零件的多样性,要求学生能分清不同类型的螺纹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同时为了保证连接的紧固可靠,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松措施。因此防松方式的应用在螺纹连接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职业高中的学生对于零件在结构上缺乏感性的认识,对不同类型的零件连接难与区分。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好理论课的同时,能更加注重一些实际应用的举例和现场的学生演示及相关的互动。使他们能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教师能合理设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官能动性作用。【教学目标分析】1、识记目标:掌握螺纹连接的几种基本类型,能正确认识防松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螺纹连接在各种场合的实际应用。不同的防松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严谨、务实、细致的工作态度:通过实体模型的展示及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难点: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实例分析螺栓各种受力情况,达到启发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力学知识分析螺栓的受力情况,最终达到使学生能设计出可靠的螺栓组联接。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学生在前述课题中已经学习了键连接,掌握了在高精度、高速度或承受变载、冲击的场合中应用普通平键来连接等键连接的应用。本节课重点讲述螺纹在连接零件时的几种类型及应用场合和有效的防松措施。本节课因为实用性相对较强,除了课堂理论讲解外,还要增加螺纹连接的不同结构类型的模型演示(学生互动,分组来完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展示案例的合作讨论、操作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一、新课引入在新课引入时,我直接展示出螺纹连接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供师生们讨论。增加学生在上课前对本章节内容的感性认识,为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掌握本节内容打好基础。二、新课讲授1、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有螺栓连接、双头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和紧定螺钉连接四种普通螺栓联接铰制孔用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被联接件的孔无需切制螺纹,所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应用广泛。孔与螺栓杆之间没有间隙,常采用基孔制过渡配合。用于利用螺栓杆承受横向载荷或固定被联接件相互位置的场合。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便穿孔,结构要求紧凑或须经常装拆的场合。适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且不宜经常装拆的场合。旋入一零件的螺纹孔中,并以末端顶住另一零件的表面或顶入该零件的凹坑中以固定两零件的相互位置。2、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在静载荷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标准的联接能满足自锁条件,一般不会自动松脱。但在受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以及温度变化大时,联接有可能自动松脱,这就容易发生事故。因此,设计螺纹联接时必须考虑防松的问题。利用摩擦力防松弹簧垫圈式材料为弹簧钢,装配后垫圈被压平,靠错开的刃口分别切入螺母和被联接件以及弹力保持的预紧力防松对顶螺母利用两螺母对顶预紧使螺纹旋合部分(此处在工作中几乎不变型)始终受到附加的预拉力及摩擦力而防松。自锁螺母螺母尾部作得弹性较大(开槽或镶弹性材料)且螺纹中径比螺杆稍小,旋合后产生附加径向压力而防松用专门防松元件防松槽型螺母与开口销螺母尾部开槽,拧紧后用开口销穿过螺母槽和螺栓的径向孔而可靠防松圆螺母与止动垫圈垫圈内舌嵌入螺栓的轴向槽内,拧紧螺母后将垫圈外舌之一褶嵌入螺母的一个槽内单耳止动垫圈在螺母拧紧后将垫圈一端褶起扣压到螺母的侧平面上,另一端褶下扣紧被联接件其它方法防松端铆拧紧后螺栓露出1~1.5个螺距,打压这部分使螺栓头使螺纹变大成永久性防松冲点、焊点拧紧后在螺栓和螺母的骑缝处用样冲冲打或用焊具点焊2~3点成永久性防松粘接剂用厌氧性粘接剂涂于螺纹旋合表面,拧紧螺母后自行固化获得良好的防松效果三、课堂练习处理习题册中有关的练习题,掌握不同场合中的应用类型及防松方法。四、延伸练习在学生理解和掌握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后,在利用实际的模型请学生再进行实际操作。从实际操作中来体会螺纹连接在不同类型连接中的应用和预紧与防松的方法。个人简介刘宝剑,男,1977年9月出生,200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至今一直在镇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从事机电专业的教学工作,现担任机电教研组副组长,校工会委员。曾先后获得镇海区优秀班主任、镇海区教坛新秀二等奖。在2006年11月举办的宁波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AUTOCAD绘图三等奖,辅导四名学生参赛,其中获一、二、三等奖各一人。并获得该项目团体第二名(学生组)。除了认真教学外,还积极撰写论文《精心抓好三个环节,提高机械基础教学实效》于2005年在《镇海教育》发表。论文《闲谈班主任》获省第二届职教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暨教学创新交流活动二等奖。1-2《零件图的内容与基本要求》赵超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课题】零件图的内容与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制图》第二版第八章第一节)【课时】1课时(45分钟)【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八章“零件图”的第一节。第八章是整个《机械制图》教学的第二教学阶段,是应用阶段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识图能力的重要内容。它是前一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和这个阶段讲授的新内容应用到制图实践中去的关键一环。而本节课,虽然内容不多,但却起着纲领性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阶段知识点的巩固,也是后继课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这节课的内容是否能够完全领悟,将会对后继课的学习起到根基性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组合体视图、图样的基本表示法及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第八章《零件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及本章讲授的新内容的一个整合应用,而第一节又是一个总起,故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实践中加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领悟和掌握,为第八章以后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打好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了解零件图的概念及作用;(2)掌握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的内容;(3)熟悉视图的表达方法;(4)了解零件图的基本要求。(1)加强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看零件图的思维方式、方法以及看图的习惯性。(1)通过“任务驱动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2)在“任务驱动法”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3)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自信,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重点难点】重点: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的内容:图形、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难点:视图的表达方法分析。【教学平台与资源】平台:多媒体教室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堂同步练习【课前准备】将两张不同的零件图及自制的“课堂同步练习”分发到每位学生手中。【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古人云:“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动手完成?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这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深思的问题。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让学生动手去做的有效教学途径。如果只是单靠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机械地完成任务,则还是不能达到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的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师引导的好坏,引导的方式则决定了学生理解、接受的程度。对于本堂课,主要采用“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引导方式。例如“新课导入阶段”:首先以玩具汽车三维动画进行展示来创设情境,再通过爆炸视图介绍“机器是由各个不同的功能构件组成的,即由机构组成”;再将镜头推近放大,聚焦到单一的零部件,介绍“机构是由零部件组成”;这时提出问题:零部件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相应引导,逐步引向正题“零件图”。至此,新课导入完毕。本节课的其它教学部分同样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手段,糅合“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并辅以“多媒体动画特效”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以往抽象的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提升到多感官互动的学习中来。在本节课中,学生是主角,老师只是担当配角。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配合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从怎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掌握知识的角度出发。教学过程流程图如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动画模拟演示——讲授教学法)播放动画,从视觉上吸引学生。先展示模型玩具汽车的整体装配效果、爆炸视图效果、单个零部件效果,再转移到“零件图”。以此导入本节课的主讲内容——零件图。零件图零件机构机器二、新课展开(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1、“任务驱动法”介绍零件图的四个组成部分:一组表达零件的视图、一组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提问1:机器是由多个机构组成,机构是由多个零件组成,零件的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是由零件图来表示,那么零件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零件图零件图的组成单项技能学习、训练视图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标题栏的新作用零件图的基本要求强化训练图1、手轮图2、减速箱齿轮轴布置任务分析、探索任务评价检查总结通过课前发放的零件图和随堂同步练习布置任务:通过观察比对两张零件图,让学生找出零件图间的相同组成部分给学生2-3分钟时间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交流完毕,教师请数名同学回答各自对相同组成部分的理解,并记录于黑板上以学生回答的答案为基础,分析、总结学生的答案,并通过课件说明正确的各组成部分:一组表达零件的视图..、一组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2、分析零件图的各组成部分(单项技能学习、训练)针对学生回答的不同顺序进行对比分析学习,为“标题栏的新作用”埋下伏笔。顺序1:以答案1的顺序进行分析学习零件图的各组成部分,因为这个顺序是普遍的看图顺序。提问2: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看零件图的时候是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吗?答案1:以视图、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的顺序看零件图答案2:以标题栏、视图、尺寸、技术要求的顺序看零件图答案3:其它顺序视图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图3、手轮(1)一组表达零件的视图——分析什么是一组必要的视图(详细介绍)以模型车的方向盘为例进行分析:用一组必要的视图表达零件的真实意义,可通过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而表达零件的真实意义时,必须正确、完整、清晰的表达零件的各部分结构和形状。)(2)略讲:尺寸、技术要求(3)标题栏——任务驱动法首先:浅略分析“标题栏”的内容布置任务分析、探索任务评价检查总结任务:找出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数量、图号给学生2-3分钟时间单独分析、探索分析完毕,教师请数名同学回答总结答案再次:引申分析“标题栏”的作用布置任务分析、探索任务评价检查总结任务:名称、材料、比例、数量、图号的作用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标题栏的作用顺序2:品红:视图黑色:尺寸蓝色:技术要求红色:标题栏视图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零件图新看法”:标题栏的新作用布置任务分析、探索任务评价检查总结屏幕只显示一个零件图的标题栏,让学生发挥想象,构想零件的形状让学生畅所欲言,用语言描绘该名称零件图的基本形状不做评价,因为根据每个人接触到的事物的不同,在每个人的理解看来都是正确的总结标题栏的新作用,鼓励课后学生之间能够通过这种方法相互提问、交流,以此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和扩大知识面只给出一张零件图的标题栏,让学生构想该零件图的大致形状、结构形式。该项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即从以往的看图顺序:视图、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这种“一对一”顺序中解脱出来,即一个零件视图对应一个零件名称。
本文标题:经典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0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