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修订稿doc
齐鲁师范学院“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期修订讨论稿)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期总结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院“十二五”前期(2011-2013)规划执行情况和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较好完成“十二五”规划后期(2014-2015)各项建设任务,为学院2016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奠定良好基础,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对“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进行完善和修订。一、“十二五”前期建设与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十二五”前期,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干部、教职员工依靠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得到全面推进,学院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1.办学规模截至2013年底,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1211人,其中本科生比例为48%;继续教育在籍学生18573人,培训各级各类师资134万人次。2.学科与专业建设截至2013年底,学院普通本科专业22个;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5个;新增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特色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群1个,校级精品课程群2个,校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优秀教材1部;省级教改项目3个。3.师资队伍建设截至2013年底,学院校内专任教师为24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80人,其中教授75人,副教授105人,占总数的36.9%,具有博士学位者77人,占总数的15.8%;引进博士或副教授职称以上人员35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新增省级教学团队1个。4.科研与科技服务截至2013年底,我校已获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2项社会科学项目,1项自然科学项目;省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科学项目75项。5.办学条件截至2013年底,共完成校舍建筑面积22.0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6.4万平方米,学生公寓面积5.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29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3万册,电子文献32TB。(二)主要任务进展情况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专业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师范类本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普通本科专业达到22个,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2012年,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学院将11个师范类本科专业调整为师范兼非师范类专业,进一步拓宽了专业培养方向,专业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已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进行修订和调整;加强了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充实、3更新教学内容,强化精品教材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例,在普通专科专业试点“2+1”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技能竞赛,学生累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32个,有116名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其中18人荣获国家级奖励。——加强合作办学,进一步拓展学院办学空间。2011年学院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努力探索师范类本科专业“2.5+1.5”人才培养模式和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2+4”本科层次培养模式。与莱芜市合作建立了教师教育基地,与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和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举办了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与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培养计算机软件服务外包人才,与华越教育集团签署了航空乘务和航空服务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与韩国平泽大学、台湾玄奘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全面开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有3个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品牌专业。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新增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特色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1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大学体育课程通过省级评估,取得优秀成绩。注重教学名师的培养和教学团队的建设,有5名教师被评4为省级教学名师、5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新增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2个校级教学团队,初步形成名师带团队、团队出成果的良好局面。重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先后有7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省级立项,29个项目获得院级立项,有4个省级教改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和成果鉴定。——大力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秩序进一步规范。加快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了完善。认真研究落实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建工作,建立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与评价管理办法。制定、修订了30余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了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了教学管理队伍培训,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培育优秀创新团队。积极鼓励优秀人才加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以高层次重大课题立项带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共取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项,国家自然基金专项立项1项,省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科学项目75项。——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健全科研考核及学术评价机制,出台了《齐鲁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建设得到加强,其中“功能材料”团队被确定为省级科研创新(培育)团队。——努力拓展学术交流渠道。鼓励教师和科研骨干参加外5出讲学、学习等学术活动;积极支持省级学科带头人、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培养人选、省级以上课题主持人外出参加交流。有效开展校际合作,分别与山东体育学院和曲阜师范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遴选了20余名教师担任外校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增强学院发展潜力——坚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引进、外聘等措施,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学校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9%,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6%;学院通过国家“万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省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高水平专家15人,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为加快专业建设、培育优势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层次或出国访学进修,共有20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有12名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访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通过举办青年教师培训讲座和开展“课堂教学大奖赛”“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微格教学比赛”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先后有89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有1人获得国家级奖励,3人获得省级奖励。4.发挥传统资源优势,巩固教师教育特色6——进一步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机构,初步构建职前与职后贯通、培养与培训统筹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结合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对师范类本科专业学生实施“两次选拔,分段培养”的新型培养模式。——开创了师训干训、继续教育新局面。以远程研修和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为平台,全面实施“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等项目,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达到134万人次、教育行政干部及中小学校长(含幼儿园长)4646人次,举办了3期“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山东影子培训班。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管理学》《外国教育简史》《德育原理》和《技术教育与创新实践》四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被评为“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在籍学员规模达到18573人。5.营造人文关怀环境,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创新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了辅导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以学生心理档案系统为平台,建立了三级网络系统,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电子档案,连续三年在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中获得佳绩。完善助学、奖学金体系,为经济困难学生解除后顾之忧。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7组织作用,构建共青团工作网络化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生窦升健获2013年“全国首届电视演讲大赛”特等奖。——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长效机制。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和对学生就业、择业的指导帮助,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立体化工作体系,“十二五”前期,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强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积极倡导“建设校园文化、享受校园文化、传播校园文化”的理念,通过校园环境优化,逐步形成了以“文脉湖”“文翰广场”“齐鲁文化长廊”“一山一水一圣人”景观带为主的校园文化体系。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传统文化品牌“文脉大讲堂”主讲,进一步开拓师生视野,营造青年教师和大学生成才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实施校园环境建设计划,开展资源节约型和绿色校园创建活动,推进“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活动,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健全了校园治安防控体系。二、“十二五”后期建设与发展规划具体目标调整(一)指导思想紧紧抓住创新型国家建设、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坚持“适度扩大规模、优化结构、8强化培育特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办好教师教育和服务基础教育为基本任务,努力开拓学院发展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加快学院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二)发展定位一是根据学院办学历史与传统、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等情况,学院类型定位以教学为主;二是大力发展本科教育,逐步压缩专科教育,适度开展继续教育,学院办学层次定位逐步实现由本科与专科教育并举、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存向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过渡;三是适应全省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义务教育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四是做精做强教师教育专业,在教育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科专业基础上,积极举办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在学科专业定位上逐步构建成多科性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五是立足山东,辐射周边;服务区域(行业)社会经济发展,在服务面向上定位以服务地方为主。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使学院成为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应用型地方院校。(三)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高校”的目标,牢固树9立“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培育、凝练和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加快学校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评建工作为依托,着力实现学院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一所合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四)具体目标——办学规模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万人,力争本科生人数达到50%以上;非全日制在籍生达到2万人以上。——学科与专业建设到2015年,普通本科专业达到30个左右,专科专业缩减到30个左右;建设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达到8个左右,力争在省(部)级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上取得突破。取得所举办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启动与兄弟院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努力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设工作,为顺利通过合格评估奠定坚实基础。——科研与科技服务建设1-2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或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院级(包括横向联合)科研机构(所)达到15个左右;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到6个以上,承担国家级教育科学规10划课题达到6个以上;每年承
本文标题:“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修订稿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0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