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篇设计因素1景观设计概述1.1景观景观景观一词来自德语,原意是指风景、景物。自从景观一词被引入地理学后,就被赋予了特殊含义,即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项的综合体。自然景观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人文景观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集团为满足社会经济需要所创造的景观。1.2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和空间,从而为人创造安全、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对应词有“造园”、“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地景”、“landscapearchitecture”。1.3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关系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综合性的科学,主要内容是空间设计和管理,对象是城市空间形态,侧重于对空间领域的开发和整治,即土地、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具体战略部署,既包括空间发展规划,又包括经济产业的发展战略,是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目标、步骤、策略的科学。在空间规划上注重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建筑设计侧重聚居空间的塑造重在人为空间设计。1.4景观设计与相关观念1.4.1景观设计与生态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景观生态设计观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自然优先原则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高效用水原则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设计适应性原则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的设计必须适应自然景观的原有“设计”,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所带来的副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设计应该多运用乡土的植物,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角度来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一些设计师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设计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发挥自然系统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整体设计原则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做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它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物需要而设计;为高产值而设计,也为美而设计;设计的目的是整体优化。多学科综合原理,各景观元素分别是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只有联合多学科共同工作,才能实现理想的景观设计,保证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例如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凼仔岛设计,提出了建设活动并不都是破坏环境,可以提供更多机会,建立新的生态系统。澳门凼仔岛,位于澳门横琴岛,一个凹形的基地,在没有建设之前北来的冷风直冲山坳,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成和生物的栖息,城市建筑建成后围合了一个小的环境,阻挡了北来的寒风,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微气候,形成了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环境,并逐步形成了国家珍惜鸟类——黑脸琵鹭的栖息地,是一个美学+自然科学+生态学的优秀案例。1.4.2景观设计与“以人为本”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应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如运动场、交往空间、无障碍通道等。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城市景观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景观设计对人的关怀体现在两个层次上,即物理层次和精神层次:物理层次的关怀物理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个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设计时要考虑不同的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的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精神层次的关怀精神层次的关怀往往不太直观,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由视觉观察得出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思维形式可将其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推理就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判断,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整体推理至局部,反之也可以由局部推知大致的整体,有利于从整体到细部系统地感知景观;联想是由前事物触发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1.4.3景观设计与文化景观设计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当今时代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物质功能,它要求一种贯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价值和道德的体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促进整体环境的文化发展。人文思想的体现已成为时代文化的核心,这无论对景观的核心还是当代社会的经济、文化来讲都是如此。而且是对人类精神的创造和人类价值理想的维护,才有可能使作品成为经典,流芳百世。东方文化在园林中的体现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蕴ji、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西方文化在园林中的体现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从古希腊哲学家就推崇“次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将植物形态修剪成规则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次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心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西方园林追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第二章景观造型的构成元素景观的审美感受是通过视觉形象来实现的,视觉形象又是由造型的元素:点、线、面、色组成。造景离不开造型,因此学习和掌握造型的基本方法,是学习景观艺术设计,塑造理想景观形象的基础。2.1点2.1.1点的特征点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几何学中点仅表示位置,不具备面积大小和方向,而在形态构成中,点作为造型要素之一则可大可小,它的面积没有绝对的数值限制。点包括平面的点、立体的点、三角的点和球形的点等,点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确定的。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大,它们之间相互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有强烈的冲击力;曲形点则有柔和的漂浮感。2.1.2点造景手法一、聚集性、焦点性,创造空间美感和主题意境1、轴线的节点上或轴线的终点等位置设置主要的景观要素形成景观的重点,突出景观的中心和主题。2、利用地形的变化,在地形的最突出部分设置景观要素。3、在构图的几何中心。二、运用点的排列组合,形成节奏和次序美三、散点构成视觉美2.2线2.2.1线的特征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际、面与面的交界、面的断。形成运动感。直线、曲线。路、长廊、溪流等。2.2.2线的造景手法直线人抽象出的产物,视觉冲击力,过分则产生疲劳感。调节、补充。垂直线庄重、严肃、坚固、挺拔斜线动感强奔放上升曲线几何曲线、自由曲线。表现柔和、变化、虚幻、流动。为了模仿和体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的线都顺应成自然的曲线——山峰起伏、河岸湖岸弯曲、道路蜿蜒,植物配置也避免形成规则的直线,总是高低错落左右参差,形成自然起伏的林冠竖向线(林冠线)和自然弯曲的林冠投影线(林缘线)。园林道路的线形也是自然弯曲的园路,曲线在有限的园林中能最大限度地扩展空间与时间。2.3面2.3.1面的特征:面是线的封闭状态,不同形状的线可以构成不同形状的面。面是线移动的轨迹,点的扩大,面的移动,面的三次元组合可以形成立体2.3.2面造景手法1、几何形平面几何形水景设计,即整形水池,大形整形水池的设计是为了取得雕塑或建筑的倒影,池中不栽植物,经常保持一平如镜的水面。西方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也采用几何形平面。2、自由曲线形平面自然、随和、自由生动,多用于自然生态性和休闲性公园。2.4色彩1、色彩与景观功能相适应庄重、肃穆、严肃:冷色系中的类似色娱乐性空间:充分利用明度和彩度高的的对比色安静的休息区:宜人的、舒适、平和的气氛,用近似色和比较调和的色彩。2、色彩突出园林景观的个性春山淡仪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粉墙黛瓦的江南文人园林,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3、色彩与服务人群主体相和谐儿童:彩度高的暖色系。老人:稳重大方的调和色。炎热地区:清凉宁静色彩。寒冷地区:温暖鲜艳色彩。4、色彩从场所文化中提炼与表达地域和色彩有一定联系5、景观中充分利用山、石、水体和动物等天然色彩。植物的色彩是景观中最丰富和最有表现力的色彩。6、人为的色彩可在园林中起画龙点睛的和装饰作用。建筑物构筑物、灯、垃圾箱等。2.5质感质感的意义和趣味:由于感触到素材的结构而产生的材质感。从粗糙不光滑的质感中感受到的是野蛮的、男性的、缺乏雅致的情调;从细致光滑的质感中则感受到女性的、优雅的情调。从金属上感受到的是坚硬、寒冷、光滑的感觉。从布帛上感受到的是柔软、轻盈、温和的感觉。景观设计中质感的表现遵循的原则:1、充分发挥素材固有的美。2、根据景观表现的主题采用不同的手法可以是同一调和、相似调和、对比调和。第3章景观设计构图的基本法则景观设计主要是造型艺术为主,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遵循形式美的基本法则。3.1多样与统一把握整体格调:形状、色彩、质感、材料,体现风格,表现重点和主题,进一步发展设计寻求变化。3.2主从与重点在一个有机整体中,各要素之间应该具有主从关系,否则如果对各要素都平均对待,或是都想表现自己,就会失去整体感和统一感,流于松散和单调。具体手法如下:1、主景升高或降低:当地形发生改变后,人的视线也发生改变。2、轴线对称。3、动势向心法。4、构图中心法。3.3对比与微差对比是指各要素之间有比较显著的差异性,微差指不显著的差异。休息和老人使用的空间采用调和手法,娱乐和小孩子使用空间采用对比手法。3.4均衡与稳定打破均衡与稳定往往给人新奇新颖的感觉,过多给人担心、焦虑。静态均衡: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动态均衡3.5韵律与节奏有规律或有次序的变化激发了人们的美感。手法如下:1、简单韵律:同种形式单元组合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方式。2、交替韵律:有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方式。3、渐变韵律:反复出现的构图要素在形状、大小、色彩、质感和距离上以渐变的方式排列形成的韵律。3.6比例与尺度第4章景观设计中的环境行为学特征4.1景观与人类行为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满足人的需要是设计的原动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1安全性: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4.1.2实用性:功能是景观设计的主要设计依据和最基本的要求。4.1.3私密性和公共性:一个人独处或几个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4.1.4宜人性4.1.5文化性4.2景观中的距离尺度4.2.1表现景观领域感的尺度:大于100米距离具有平远开阔的感觉。4.2.2表现景观场所感的尺度:距离100米内建筑周围形成场所感。称社会性视域。4.2.3表现景观空间感尺度:25米范围内形成空间感。4.2.4表现景观私密空间的尺度:1—
本文标题:景观设计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3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