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表达交流的两种考查题型课件
高考总复习表达交流的两种考查题型语言表达交流的考查形式新颖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考查形式,趋向于综合性,各种考查点之间综合起来考查。题型一表达准确考查语言运用表达的“准确”,主要表现在词语运用上。解题时要注意词语运用是否符合情境、事理等。[典例1](2017·新课标卷Ⅲ)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典例1](2017·新课标卷Ⅲ)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本题给出的文段主要介绍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问题,从给出的示例可以看出,“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是对语段中“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这一推断的否定。分析语段的后文,还有两处结论说法太过绝对,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从示例的语气和句式结构角度分析,②③两处空格可以分别写成“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答案:(示例)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恰如其分——准确四法1.符合特定的情境语言表达要准确,必须要符合特定的情境,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中“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合适,还是用“敲”合适呢?如果在白天,与李关系亲则“推”,关系疏则“敲”,而当时是在半夜里(连鸟都在树上的窝里睡着了),李凝又是幽居,因此“敲”门更符合情境。2.符合事理,考虑对象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应考虑对象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敬称呼。如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就有不妥之处。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重温先生的教诲吧!对象是中学生,①处“先生们,女士们”的称呼不合情理,与对象身份不合。⑤⑥⑦三处语序不当,“苍松翠柏”“青山绿水”两句应放在一起才更符合观察顺序。⑩处“故地重游”与第一句的“第一次”矛盾。答案:(1)①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2)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3)⑧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3.注意场合与语体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则通俗易懂。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进行口语和书面语的转化时,还要注意转述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例如: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材料: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曾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做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以“《论语》心得”为题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学校学生会邀请于丹来校作演讲并与学生座谈,如果你以学生会主持人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时就应该这样说:同学们,今天很荣幸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于教授出版过多部专著,并曾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等50个电视栏目做策划。不过,我相信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论语》的“《论语》心得”节目。下面,请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于教授为我们做精彩的讲演。4.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要能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更”字用得很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已发生变故的惶恐心理。再如“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中“收集”用得不准确。“花了几十年的心血”,找寻的程度应该很高,所以用“搜集”更准确。[即时演练]1.(导学号42136206)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每年进入6月,都会看到很多高考生“撕书”宣泄的新闻,尽管很多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专门下发禁令,严禁“撕书”,但完全禁绝并不可能。这是因为,在高中生普遍缺乏压力疏导途径的背景下,仅仅从行为上限制即将离校的学生“撕书”,并非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只要创新毕业仪式,就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只要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①创新毕业仪式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说法绝对,表示推断的语言应尽可能照顾到多种情况,所以话不能说得太死。答案:②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情感得到全部释放③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也不一定就不“撕书”了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所催生的应是民族复兴、区域发展的伟大梦想,而不是个人投机、借势炒作的臆想。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关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政策,只要制定出有效政策,就能防止房地产炒作;防止了房地产炒作,就能排除一切干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就能圆满实现。①制定出有效政策不一定能防止房地产炒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和逻辑推断的能力。“有关部门必须制定有效政策……就能圆满实现”的说法过于绝对。答案:②防止了房地产炒作不一定能排除一切干扰③排除一切干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也不一定能圆满实现3.(导学号4213620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据报载,十几名年轻大学生扎根当地农村的蔬菜合作社,种菜、卖菜,当起了“职业农民”,收入最高者年薪达30万元。我们要给选择当农民的大学生点赞,并大力提倡大学生当农民,不管学习的是什么专业,都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其实,选择职业的诀窍就在于能够获得满意的经济收入。①大学生当职业农民并不值得大力提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②并不是所有专业的大学生都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③选择职业的诀窍并不是能够获得满意的经济收入4.某班上有两位同学,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了口角,其中甲同学拿起一本书打了乙同学一下。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对这件事的表述,请你从语言准确的角度简要说明两句话的本质区别。甲:争执急了,我就顺手拿起一本书拍了他一下。乙:他急了,操起一本书就砸了过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分析两个人在表述中使用词语的区别以及这些词语体现的动作特征和表达的情感。比如“顺手”和“操起”,前者表示没有预谋,而后者则表现出了气急败坏的情状;再如“拍”和“砸”动作的力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答案:(示例)甲乙的表述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甲的“顺手”指原本没有打算,而“拍”字说明打得不用劲儿,只是争执急了的顺手行为,并且是轻轻地打过去;乙的“操起”指有预谋,而“砸”字说明打得很用力,表明了甲是气急之后故意为之。题型二表达得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环境氛围,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的身份和相互关系。[典例2](2016·山东卷,改编)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按时到会。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和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奉送”是敬辞,赠送,指孙荣教授不合适;“拨冗”是客套话,指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用于此处不合语境。答案:奉送拨冗[典例3](2017·新课标卷Ⅲ)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解析: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承蒙:客套话,受到。B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C项,不吝赐教:请人多加指教的客套话。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语言表达得体“五个要求”[即时演练]5.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部分内容,有几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加以修改。我于昨晚得知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承蒙×××捎去5000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莅临医院探望。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家母”改为“令堂”(或“令慈”);②“资金”改为“费用”;③“承蒙”改为“拜托”(或“劳驾”);④“领受”改为“收下”;⑤“莅临”改为“前往”。6.下面这则邀请函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邀请函我校107周年校庆将于2018年9月27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
本文标题: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表达交流的两种考查题型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4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