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江苏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1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月7日在昆山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市长管爱国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昆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6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中共昆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巩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补短、补软、补缺”为重点,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综合实力蝉联全国百强县(市)榜首,市民对昆山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的认可度达到76.5%,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2亿元,增长24.9%;全口径财政收入151.3亿元,增长29.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5.3亿元,增长2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508元,分别增长13%和14%;城镇登记失业率2.2%。(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竞相发展。昆山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排名国家级开发区第四,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获国务院批准,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高新区成为省级开发区,沿沪产业带、科技教育园区、昆山软件园等2特色园区开发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75个,新增注册外资2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2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428亿美元,其中出口240亿美元,分别增长28.8%和33.7%。新批私营企业超过4000家、个体工商户超过9000户,新增注册民资84亿元;累计民营企业达到1.8万家,注册资本超300亿元。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工业总产值达3083亿元,增长32.1%;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30%;万元GDP能耗下降5.5%。龙腾光电等一批龙头带动项目顺利投产。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25.4%;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亿元,增长17.4%。服务业招商成为新亮点,新增注册外资增长95.3%。编制完成《昆山市商业网点规划》。昆山商厦入选“中国成长企业百强”。古镇周庄通过全国首批5A级景区考核,新增5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稳步提升。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经国务院同意设立,大唐生态园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引进农业新品种82个、新技术40项,新认证绿色食品54个。三麦、油菜总效益有新的增长,水稻单产566.6公斤,增长11.4%。粮食批发市场实现交易18万吨,成交金额5.1亿元。建成“放心粮店”8家。第二次农业普查启动。水稻农业保险实施。“三自”创新战略与“六个一批”计划全面启动。编制完成《“十一五”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纲要》。成功举办2006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正式开园。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申请专利2139件,授权973件。新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0家,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64个。组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3项,各类科技项目234项。新增国家博士后工作站、3省级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新认定产学研联合体18家。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1.6%。(二)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有序推进。按照规划全覆盖要求,完成城市综合交通、公交发展、环城滨江景观带等规划,研究编制老城区以及火车站等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城东路、相石公路、长虹大桥等重点路桥工程相继建成,“六纵六横两环五高”市域交通框架基本形成。第三水厂20万吨一期工程建成供水,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增至83.5万吨。新建、扩建4个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厂投入运营。220千伏花桥变等5个输变电工程竣工。新增人防面积9.6万平方米。功能项目加快建设。体育中心体育场、省委党校昆山分校、康居工程一期、海关大楼、市气象局大楼、110指挥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时代大厦、人力资源市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主干道、高速公路绿化和农村“三绿”工程顺利完成,昆山生态园基本建成,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300万平方米。水环境综合整治进展顺利,清淤整治河道247公里,关停规模养殖场27家。环境保护监管力度持续加大,我市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市”。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提升。进一步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制,实施“限摩”等综合整治措施,前进路、人民路、亭林路等重要道路市容管理更趋规范。339省道玉山胜利社区段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考核。(三)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富民增收效果明显。全面完成“三有工程”预期目标,农村劳动力初级技能率、就业率和家庭物业率分别达89.3%、95.6%和70.8%。建成25个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农村合作经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累计担保农4民创业小额贷款突破2300万元,增长8.5倍。新组建富民合作社18家,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各3家,参股农户1.2万户,总股金8394万元。全面启动新一轮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计划,189个行政村、社区与234家内外资企业挂钩合作。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建立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网络平台,设立全省第一个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农村劳动力1.09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6000多人次,实现再就业6800多人次,2.95万失地农民进社保。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超过15万,本市户籍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9%。1.0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1.1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环境建设力度加大。30个苏州、昆山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顺利推进。启动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工程。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40座。整理修复水系农田1.5万亩,完成水利建筑物工程55项,加高加固防洪圩堤62公里,实施站闸、圩堤、河道“三位一体”管理。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市”称号。(四)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设立基础教育百万奖励基金,重奖一批优秀教师;高考总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继续保持苏州领先;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7.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校区建成开学,全市现有地方高等学校7所,在校大学生1.92万人;再次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县(市);顺利通过国家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估验收。加大对各类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全市人才总量超18万。新一轮医疗服务体系硬件建设全面启动,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安全防范能力得到提高,健康关爱行动全面推进,顺利通过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市)考评,成功创建“全国红十字服务示范市”。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联盟,并荣获52006健康城市两项最佳范例奖。千灯镇建成国家卫生镇,41个行政村成为省级卫生村。农村体育设施“三个一”工程顺利完成,全民健身月活动连续第三次获全国先进,成功举办首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有效实施,通过省“十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考核评估。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扎实推进,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称号。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启用,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鹿城救援—2006”防化演练圆满完成。多批外国政要团队访问昆山,我市与日本馆林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与巴西黑金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国外友城扩展到11个。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福利、慈善、侨务、双拥、兵役、人防、气象、档案、街道、驻外办事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社会稳定机制日益健全。“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面启动。积极探索建立“四联”防控机制,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平安昆山”建设成效明显。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大信访”格局初步形成。建立事故指标监控体系,隐患整改和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城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全面启动市民道德实践教育工程,农村“文明福万家”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日益活跃,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组建文艺团队。绰墩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俗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亭林园百年庆典、第二届国际啤酒节、“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洲际男篮冠军赛、国际乒乓球公开赛、首届海峡两岸(昆山)桥牌邀请赛等重大文体活动。(五)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实现新突破。率先出台市政府行政诉讼应诉规则。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6法主体及职权进一步明确。坚持向市人大汇报和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制度,主动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代会议案1件,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满意率96.6%;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82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4.5%。效能建设迈上新台阶。改进机关效能评估办法,全面推行机关问责制度,市级机关中层干部评议工作深入开展。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民声110”深受群众欢迎。办公自动化全面实施,政府公文实现网上流转。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廉政工作获得新进展。部分行政执法部门向社会公开承诺。纳税人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推行村级重要事项决策听证制度取得较好成效。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正式实施,审计部门对公共资金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实事工程取得新成绩。(1)公交优先加快实施,完成全市公交规划,新客运中心投入运营,新增公交车辆130辆,新辟公交线路9条、延伸调整4条。(2)实现全市统一供水,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已开始设备调试。(3)新建城乡污水管网145公里,削减围网养殖5869亩,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4)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5)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农业实践基地完成土建工程。(6)柏庐公园一期工程完工,市民文化广场开工建设。(7)完成市一院交通组织优化、6个重要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工程,建成一批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088个。(8)建成张浦病房大楼、中医院门急诊大楼,建立并启动院前急救体系。(9)编制全市镇村布局规划,完成5个自然村落整治试点。(10)公共信息亭建设、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有序推进。7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目标,面对“全省学昆山”的新形势,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之路”精神,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改革的精神破除体制障碍,以创新的思路解决发展难题,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富民强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在中共昆山市委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攻坚克难、锐意创新的结果,是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依法监督、关心支持,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民主监督、热忱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同志们,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昆山发展的海内外投资者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水平、民营经济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机制尚未健全,全面小康的惠及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农村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人口、资源、环境和治安压力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公共事业和社会稳定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有待进一步加快。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2007年主要任务82007年是昆山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的提升年,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推进年。我们必须更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更加脚踏实地、真
本文标题:江苏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8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