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1.1原因分析图6-11.2管理对策1.2.1人员管理人员执行规范要求不严格技术素质不适应本工程需要没有遵守质量检查制度,完工后不进行自检忽视工艺标准不按工艺规程施工加工环境杂乱潮湿追求进度忽视质量多工种交叉作业施工方案不完善,交底不详细半成品保护不力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不到位操作过程中未执行质量三级管理制度环境管理施工机具及计量器具不满足施工要求主材料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辅材与主材不匹配外购零星材料不合格材料人员管理建立健全奖罚制度,质安部跟踪检查,对施工班组进行监督检查忽视工艺标准不按工艺规程施工上岗前培训教育,考核上岗,不合格者退场执行规范要求不严格技术素质不适应本工程需要质量员及栋号工长严格进行工序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加强工艺标准学习,树立良好的质量观,引入竞争上岗制度没有遵守质量检查制度,完工后不进行自检图6-21.2.2材料管理材料分清材料所使用的标准,加强采购员的业务素质辅材与主材不匹配完善施工器具及计量器具的管理,设立专人管理,不合格部分淘汰外购零星材料不合格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所采购的材料符合合同要求,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检验形式,不合格者更换主材料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尽量采用与主材同一生产厂生产的辅材,代用品要检测匹配后才可使用施工器具与计量器具不满足施工要求图6-31.2.3施工环境管理施工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合理穿插专人现场清洁,施工班组做到工完场清半成品保护不力多工种交叉作业加工环境杂乱潮湿落实保护措施,责任到人图6-41.2.4施工管理质量员、施工员必须跟班检查,严格执行奖罚规定制定施工方案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后对班组进行书面及现场交底,并加强现场施工技术支持质量与进度并重,赶工期间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不合格者坚决返工贯彻质量追查制度,对各个环节的责任进行层层落实,严格执行三级管理制度施工管理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施工方案不完善,较低不详细追求进度,忽视质量操作工程中未执行质量三级管理制度图6-52.质量通病控制程序制定预防质量通病方案质量部及技术部质量员检查验收施工员检查验收班组实施,自检班组长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项目经理审批质量员检查验收不合格现场情况变化或者不适合实施报批技术支持合格无质量通病无质量通病无质量通病有有图6-6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1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1.1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窝、孔洞、气泡、颜色不均匀。现象:(1)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2)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3)砼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状的孔洞。(4)砼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砼,蜂窝特别大。(5)拆模后,有砼骨料外显,细小气泡多,呈片状密集砼表面颜色不均匀。治理:(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2)将外露钢筋上的砼和铁锈清洗干净,再用水泥砂浆(1:2比例)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净,用高一级的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3)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4)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砼凿掉,要凿成斜形,以便浇筑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小时,然后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浇筑。在豆石砼中掺万分之一用量的铝粉。浇筑后加强养护。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砼。(5)振捣施工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控制振捣时间,尤其是倒角或斜坡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并辅助用橡皮锤敲打模板,已尽可能多的消除气泡和水泡。3.1.2施工缝结合不好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治理:(1)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冲洗裂缝,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2)梁柱等在补强前,首先应搭设临时支撑予以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工作。清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筑高一等级的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3.1.3缺棱掉角现象:梁、板、柱、墙及洞口直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治理:缺棱掉角较小时,用钢丝刷刷该处,清水冲刷充分湿润后,用1:2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对较大缺角,将不实的砼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补好,并加强养护。3.1.4砼板面不平整现象:砼板厚薄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甚至有凹坑、脚印等。治理:局部不平整可用豆石砼或1:2水泥砂浆修补。3.1.5砼结构构件轴线位移现象:基础、墙、梁、柱轴线的位移,以及预埋件等的位移超过允许偏差值。治理:(1)偏差值不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可不处理;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时整修。一般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或提高一等级的豆石砼进行修补。(2)偏差值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3.1.6砼柱、墙、梁的外形偏差、表面平整差现象:柱、墙、梁等砼外形竖向偏差、表面平整超过允许偏差值。治理:(1)偏差值较小,不影响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处理;如只需少量剔除,就可满足装饰施工质量时,一般可在装饰前进行处理。(2)竖向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大,影响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时,应在拆模后,把偏差值较大的砼剔除,返工重做。3.1.7砼强度偏低、匀质性差现象:(1)同批砼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低于0.85或0.90设计强度等级。(2)同批砼中最低一组试块强度值低于0.9设计强度等级。(3)同批砼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过低,出现异常。(4)冬期施工时,同条件养护试块达不到冬施方案预期的拆模或拆除保温时的强度要求。治理:(1)当试压结果与要求相差悬殊时,或试块合格而对砼结构实际强度有怀疑,或有试块丢失、编号搞乱、忘记制作试块等情况,可采用回弹仪、超声波等方法来测定砼的强度。(2)如砼强度不合格,可从砼结构中凿取试块,仔细摩平,通过试验机测定砼的实际强度。凿取的试块要具有代表性,且不影响结构使用和安全。(3)当砼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并经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如推迟承受荷载的时间,减小荷载值或采取加固补强措施。(4)冬期施工,如发现早期砼强度增长太慢,应及时采取加强保温以及采取通蒸气、热砂、电热毯覆盖加温或生火炉加温等措施。3.1.8砼保护层破坏或砼保护性能不良现象:当结构的保护层砼遭破坏或保护性能不良时,钢筋会锈蚀、铁锈膨胀导致砼开裂。治理:(1)砼裂缝可用环氧树脂灌缝。(2)对已锈蚀的钢筋,应清除铁锈,凿除与钢筋结合不良的砼,用清水冲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高一等级的豆石砼填实,加强养护。(3)大面积钢筋锈蚀引起砼裂缝,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制定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再行处理。3.1.9砼收缩裂缝现象: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这种裂缝不深也不宽。治理:(1)如砼仍有塑性,可采取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并加强养护。(2)如砼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散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3)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3.1.10砼温度裂缝现象:温度裂缝走向无规律,大面积结构温度裂缝往往是纵横交错;梁板类温度裂缝多平行于短边。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宽度一般在0.5mm以下。表面温度裂缝多在施工期间出现,贯穿的温度裂缝在浇筑经2~3个月或更长时间发生,缝宽是冬季宽夏季变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呈上宽下窄多数,个别也有下宽上窄,遇顶部和底部配筋较多的结构,也有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治理:对表面裂缝,可采取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对防水防渗的结构,大于0.1mm宽度的贯穿性裂缝,采用灌水泥浆或环氧浆液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小于0.1mm的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3.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2.1钢筋弯钩长度不够原因:1、钢筋下料长度不够。2、加工机械存在偏差。3、省力,便于安装。防治措施:1、认真核对图纸和熟悉规范要求,精确计算配料单。2、实际放样核对料单无误后批量加工。3、检查施工机械,校正偏差。4、象S形拉钩,安装后进行手动回弯至1350。(如图二)。5、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3.2.2箍筋弯钩长度不够,角度小于135°。原因及防治措施: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mm,箍筋内净尺寸±5mm。1、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于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2、箍筋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构件,不易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3.2.3梁底受力钢筋与箍筋绑扎点过少要求:梁角部四周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3.2.4钢筋绑扎不规范,少扎、漏扎现象较多。要求:1、网片绑扎铁丝要交换方向,呈“八”型2、绑扎接头应以三道双铁丝扎牢3、网片在钢筋绑扎(如梁中穿过)范围内应弧弧扎。4、双向受力钢筋网片应弧弧扎5、钢筋进支座部分应弧弧扎3.2.5墙柱外伸钢筋移位。原因:1、模版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有事碰撞致使钢筋发生错位。2、箍筋制作有误差,及绑扎不牢固造成钢筋骨架发生变形。3、保护层垫块不均匀。4、梁柱节点内钢筋密度大,致使墙柱钢筋错位。5、浇筑混凝土时触动钢筋,没有及时恢复。防治措施: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样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固定好,浇捣混凝土前再重复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捣混凝土。2、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3、浇筑砼前在板面或梁上用油漆标出柱、墙的插筋位置,然后电焊定位箍或水平引筋(针对板墙插筋)固定。4、若遇钢筋间距调整(或位移)需弯曲钢筋时,应采用小于1:6角度缓慢弯曲到位。3.2.6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原因:保护层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防治措施:垫块要垫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值。钢筋保护层垫块选材要保证强度及厚度。保证垫块数量充足,板均应从距梁或墙相交边(角)100mm起双向安装垫块,在板的下部钢筋交叉点下安装纵向、横向间距800mm左右垫块。3.2.7同截面接头过多: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中规定数值。原因: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考虑原材料长度。2、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其中距不得小于搭接长度的规定。防治措施:1、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2、配料时按下料单进行钢筋编号。规范要求:1、接头面积允许百分率:(1)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易大于25%。B、对柱类构件不易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不易大于50%。(2)钢筋机械连接与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要求:a、受拉区不宜大于50%,受压区不受限制。B、接头不易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2、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本文标题: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1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