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固定本地网和分类和网络结构;掌握和理解我国长途网的网络结构;了解国际网的网络结构;掌握和理解路由的分类及选路原则;掌握和理解编码计划;了解电话计费系统;掌握和理解移动网络的构成及网络结构;掌握智能网的概念并理解智能网的体系结构。第二章电话通信网第二章电话通信网建立最早、发展规模最大的通信网。是通信网的主体,是各电信网络运营商的基础网络。第二章电话通信网2.1引言2.2固定电话网2.3移动通信网2.4智能网2.1引言引言电话网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话网已实现了交换与传输的数字化,并与No.7信令网和智能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数据网与电话网互通并向融合的方向发展,基于数据网的IP电话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电话网仍是通信网的主体,也是各电信网络运营商的基础网络。电话网已从传统的只含固定电话业务的网络发展成了今天的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两大类型。第六章电话通信网2.1引言2.2固定电话网2.3移动通信网2.4智能网电话网的等级结构网络的等级结构是指对网中各交换中心的一种安排。从等级上考虑,电话网的基本结构形式分为等级网和无级网两种。等级网中,每个交换中心被赋以一定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交换中心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低等级的交换中心一般要连接到高等级的交换中心。在无级网中,每个交换中心都处于相同的等级,完全平等,各交换中心采用网状网或不完全网状网相连。1.等级制电话网就全国范围内的电话网而言,很多国家采用等级结构。在等级网中,它为每个交换中心分配一个等级;除了最高等级的交换中心以外,每个交换中心必须接到等级比它高的交换中心。本地交换中心位于较低等级,而转接交换中心和长途交换中心位于较高等级。低等级的交换局与管辖它的高等级的交换局相连,形成多级汇接辐射网即星型网;而最高等级的交换局间则直接相连,形成网状网。所以等级结构的电话网一般是复合型网。在等级结构中,级数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全网的服务质量,例如接通率、接续时延、传输质量、可靠性等;全网的经济性,即网的总费用问题、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的费用比等;另外还应考虑国家的幅员,各地区的地理状况,政治、经济条件以及地区之间的联系程度等因素。2.我国电话网结构我国电话网目前采用等级制,并将逐步向无级网发展。早在1973年电话网建设初期,鉴于当时长途话务流量的流向与行政管理的从属关系互相一致,大部分的话务流量是在同区的上下级之间,即话务流量呈现出纵向的特点,原邮电部规定我国电话网的网络等级分为五级,包括长途网和本地网两部分。长途网由大区中心C1、省中心C2、地区中心C3、县中心C4等四级长途交换中心组成,本地网由第五级交换中心即端局C5和汇接局Tm组成。等级结构如图2.1所示。图2-1五级电话网结构C5本地网C4C3C2C1C5C4C3C2C1国际出入口局C1长途电话网TmC1~C4—长途交换中心;C5—端局;Tm—汇接局这种结构在电话网中由人工到自动、模拟到数字的过渡中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在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存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就全网的服务质量而言,其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转接段数多。如两个跨地区的县用户之间的呼叫,须经C2、C3、C4等多级长途交换中心转接,接续时延长,传输损耗大,接通率低。可靠性差。一旦某节点或某段电路出现故障,将会造成局部阻塞。随着C1、C2间话务量的增加,C1、C2间直达电路增多,从而使C1局的转接作用减弱,当所有省会城市之间均有直达电路相连时,C1的转接作用完全消失,因此,C1、C2局可以合并为一级。全国范围的地区扩大本地网已经形成,即以C3为中心形成扩大本地网,因此C4的长途作用也已消失。三级网网络结构如图2.2所示。三级网也包括长途网和本地网两部分,其中长途网由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1、二级长途交换中心DC2组成,本地网与五级网类似,由端局DL和汇接局Tm组成。目前,我国的电话网已由五级网向三级网过渡,其演变推动力有以下两个:图2.2固定电话网三级结构示意图我国固定电话网经历近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由原来的五级结构演变为现在的三级结构。2.2固定电话网国际长途交换中心ISCDC1DC1DC1DC2DC2TMDLDLTMDC1长途网本地网2.2固定电话网2.2.1本地电话网2.2.2长途电话网2.2.3国际电话网2.2.4路由选择方法2.2.5编码计划2.2.6电话业务计费本地电话网定义: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指在同一长途编号区范围内,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继线、接入电路和话机终端等组成的电话网。功能:本地网用来疏通本长途编号区范围内任何两个用户间的电话呼叫和长途发话、来话业务。2.2.1本地电话网1.本地网的交换中心及职能本地网内可设置端局(DL)和汇接局(TM)。端局通过用户线与用户相连,疏通本局用户的去话和来话话务。汇接局与所管辖的端局相连疏通端局间的话务汇接局与其他汇接局相连疏通汇接区间端局话务汇接局与长途交换中心相连疏通本汇接区的长途转话话务。2.2.1本地电话网2.本地网的网络结构由于各中心城市的行政地位、经济发展及人口的不同,扩大的本地网交换设备容量和网络规模相差很大,所以网络结构分为网状网和二级网两种。2.2.1本地电话网(1)网状网图2.3本地网的网形网结构网状网是本地网结构中最简单的一种,网中所有端局个个相连。端局之间设立直达电路。当本地网内交换局数目不太多时,可采用这种结构。2.2.1本地电话网DL1DL3DL4DL2(2)二级网当本地网中交换局数量较多时,可由端局和汇接局构成两级结构的等级网,端局为低一级,汇接局为高一级。二级网的结构有分区汇接和全覆盖两种。2.2.1本地电话网分区汇接网络结构:把本地网分成若干个汇接区,在每个汇接区内选择话务密度较大的一个局或两个局作为汇接局。根据汇接局数目的不同,分区汇接有两种方式,即分区单汇接和分区双汇接。2.2.1本地电话网(a)分区单汇接基本结构:是每一个汇接区设一个汇接局,汇接局之间以网形网连接,汇接局与端局之间根据话务量大小可以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在城市地区,话务量比较大,应尽量做到一次汇接,即来话汇接或去话汇接。在农村地区,由于话务量比较小,采用来、去话汇接。2.2.1本地电话网图2.4本地网的分区单汇接局结构(来话汇接)汇接局间结构简单,但是网络可靠性差。2.2.1本地电话网DLA1a1'b2'a2a1b1b2b1''a2A汇接区B汇接区DLA2DLB1DLB2TMATMB(b)分区双汇接基本结构:每个汇接区内设两个汇接局,两个汇接局地位平等,均匀分担话务,汇接局之间网状相连;汇接局与端局的连接方式同分区单汇接结构,只是每个端局到汇接局的话务量一分为二,由两个汇接局承担。比较适用于网络规模大、局所数目多的本地网。2.2.1本地电话网图2.5本地网的分区双汇接局结构(来话汇接)比分区单汇接结构可靠性提高很多2.2.1本地电话网a1'b2'a2a1b1b2b1''a2A汇接区B汇接区TMA1TMA2TMB1TMB2DLA1DLA2DLB1DLB2全覆盖网络结构:在本地网内设立若干个汇接局,汇接局间地位平等,均匀分担话务负荷。汇接局间以网状网相连。各端局与各汇接局均相连。两端局间用户通话最多经一次转接。结构可靠性高,但线路费用也提高很多。2.2.1本地电话网图2.6本地网的全覆盖网络结构2.2.1本地电话网DL1DL2DL3DL4TM1TM2TM33.本地网的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组建起以地(市)级以上城市为中心城市的扩大的本地网。特点:城市周围的郊县与城市划在同一长途编号区内,其话务量集中流向中心城市。2.2.1本地电话网(1)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定义:以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与所辖的郊县(市)共同组成的本地网,简称特大或大城市本地网。目标网:二级结构、分区汇接组网方式,汇接区数目以2-4个为宜,每汇接区尽量设置双汇接局,来话汇接或去话汇接,端局双归属。2.2.1本地电话网图2.7某省会城市本地网网络组织示意图2.2.1本地电话网...........特服其他网络TS1TS2GW1GW2国内、国际长途网其他网络专网PASV5汇接DL1DL2DLn-1DLnA汇接区B汇接区TMA1TMA2TMB1TMB2智能综合业务平台SCP(2)中等城市本地网定义:以中等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与该城市的郊区或所辖的郊县(市)共同组成的本地网,简称中等城市本地网。目标网:二级结构、全覆盖组网方式,2-3个汇接局,一次转接。城市端局应实现端局双归属。地(市)级城市组建的本地网就是这种类型。2.2.1本地电话网定义:简称长途网,由长途交换中心、长市中继和长途电路组成。我国长途网为两级网。2.2.2长途电话网省级(直辖市)交换中心DC1,网状网相互连接地(市)交换中心DC2,网状或不完全网状相连DC1与本省各地市的DC2以星形方式连接图2.8两级长途网的网络结构2.2.2长途电话网基干路线低呼损直达路由高效直达路由省际平面DC1DC1DC1DC1省内平面DC2A省DC2DC2DC2DC2DC2DC2B省2.2.2长途电话网汇接区:以各级交换中心为汇接局,汇接局负责汇接的范围称为汇接区。全网以省级交换中心为汇接局,分为31个省(自治区)汇接区。1.各级长途交换中心的职能DC1的职能主要是汇接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话、去话话务,以及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DC2的职能主要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话务。2.2.2长途电话网1.长途交换中心的等级设置原则直辖市本地网内设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均设为DC1(含DC2功能)。省会本地网内设一个或两个长途交换中心时,均设为DC1(含DC2功能);设三个及三个以上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设两个DC1和若干个DC2。地(市)本地网内设长途交换中心时,所有的长途交换中心均为DC2。长途网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向无级网过渡。2.2.2长途电话网2.2固定电话网2.2.1本地电话网2.2.2长途电话网2.2.3国际电话网2.2.4路由选择方法2.2.5编码计划2.2.6电话业务计费国际电话网由各国(或地区)的国际交换中心(ISC)和若干国际转接中心(ITC)组成。国际交换中心又称国际出入口局,它的任务是连通国际电话网和国内长途电话网。国际电话网通过国际转接中心ITC1、ITC2和国际交换中心ISC将各国长途电话网进行互联,构成三级国际长途电话网。2.2.3国际电话网国际电话网特点:通信距离远、多数国家之间不邻接的情况占多数。传输手段多数:使用长中继无线通信、卫星通信或海底同轴电缆、光缆等;通信技术:高效多路复用技术回音抑制器或回音抵消器2.2.3国际电话网图2.8国际电话网结构示意图2.2.3国际电话网ITC1ITC1ITC1ITC1ITC2ITC2ITC2ITC2ISCISCISCISCISCISCISCISC国内网国内网国内网国内网国内网国内网国内网国内网1.一级国际转接中心ITC1ITC1负责一个洲或洲内一部分范围的话务交换和接续任务,其数量很少,全世界共设有8个ITC1。2.二级国际转接中心ITC2ITC2是为在每个ITC1所辖区域内的一些较大国家设置的中间转接局。这样的国家全部或部分国际业务经ITC2汇接后送到就近的ITC1局。ITC2和ITC1之间仅有国际电路。3.三级国际交换中心ISCISC设置在每个国家,各国的国际电话从国内长话网通过ISC局进入国际网。每个国家可有一个或多个ISC局,例如我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有三个ISC局,负责我国国际电话的接入与接出。2.2.3国际电话网2.2固定电话网2.2.1本地电话网2.2.2长途电话网2.2.3国际电话网2.2.4路由选择方法2.2.5编码计划2.2.6电话业务计费1.路由的含义与分类可以由一个电路群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电路群经交换中心串接而成。2.2.4路由选择方法含
本文标题:通信网-第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1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