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04第二章 第一节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布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布(1)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带(2)洛阳、开封(3)杭州及钱塘江三角洲(4)南京、扬州、苏州及附近各城市(5)北京、承德(6)岭南一带可以看出:北宋以前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附近、洛阳、开封一带;南宋以后的园林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1.北方的北京及承德;2.长江中下游的南京、扬州、苏州、吴兴、杭州一带;3.珠江三角洲一带。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黑格尔在闸明西方古典园林时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是法国的园子,它的比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裁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新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廈”。从黑格尔的这一段描写中可以看出: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或是在构图上和其它各类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差别。和西方不同,在中国,园林建筑和其它各类建筑则是区别对待的。园林建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力图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它所抒发的情趣可以用“诗情画意”来概括。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四个典型特征: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它以自然山水作为地貌基础,以植被、建筑作为装点;但绝非一般地利用或简单的摹仿这些构成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个特点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一句话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成”(明·计成)。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来控制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植物、山水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因此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把建筑美和自然美对立起来,以建筑控制全局。中国古典园林则力求建筑与山、水、花木等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例如亭的点景和观景,游廊、漏窗使空间相互渗透。3.诗画的情趣园林的景观现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园林则是一门时空艺术。要使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便是所谓的“诗情画意”。诗情,不仅对诗文中的境界、场景体现外,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如钱泳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须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画意,古典园林向来追求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给人以置身画镜,如游画中的感受,因此造园从立意构思直到具体技法,全面借鉴于绘画以增强其艺术感染力。简单的说,中国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以三度空间形式复现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4.意境的蕴涵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什么是“意境”?“意”即主观的理念、情感,“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意”与“境”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唤起“景外之景”。中国的诗画艺术十分强调意境,讲究抒情表意,重写意、贵神似,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由于园林与诗画的综合性,三维空间的形象性,其意境的内涵显现比其它艺术更为明晰。如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取自于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秋夜黄月),又如“与谁同坐轩”出自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高雅的情趣与意境。“远香堂”同“香远溢清”。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一)造园的基本手法1.寓情于景(意境的蕴涵)2.寓大于小,小中见大3.自然美与建筑美的结合(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平面布局手法1.平面布局考虑的条件(1)功能使用上(2)建筑群的体形结合(3)建筑群空间处理(4)利用地形处理引水、堆山、叠石等2.布局形式(1)单一空间布局:四周以建筑物、墙垣等围合的单一的空间布局。(2)多空间布局:以建筑物、廊、墙垣等把园分隔为若干个空间的布局。(3)集锦式布局:把建筑物集中设置在园内若干风景点而构成“景”,各景之间保持路线上和距离上的联系,但其本身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如承德离宫七十二景,圆明园四十景。(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1.空间的形成任何园子都是由若干大小不同的空间组成,有开敞的、封闭的;有狭长的、幽凹的。什么要素可以构成这些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空间?——建筑、廊、墙垣、自然地形或山石、植物等。2.空间的对比把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将会借二者对比的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特点。(1)大小的对比;(2)形状的对比;(3)开朗和封闭的对比;(4)规则空间与自然景观的对比。3.空间的渗透空间渗透可以丰富空间层次的变化,得到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感觉,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即是由空间相互渗透而得的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同样的距离,增加其层次,使空间相互渗透,可以给人深远的感觉。(1)由门洞、窗洞透景;(2)室内、室外空间相互渗透;(3)由空廊使两个空间内的景物相互因借;(4)将园外景物引入园内。(四)造景手法造景: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赏的景色。造景手法主要有:主景和配景;前景、中景与背景;借景;对景;框景与漏景;夹景;添景1.主景和配景即主从分明,重点突出。景无论大小均应有主景、配景之分,主景应是重点、核心,是空间的构图中心,通常是人们的视觉焦点,最具艺术感染力。如北海琼华岛的白塔为主景,其周边的五龙亭、静心斋等小园为配景。2.前景、中景、背景也称近景、中景、远景,如若没有这些层次,则景观会显得单调而没有深远、幽邃的感觉,前景和背景均是对中景起衬托作用。3.借景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有好的景色,都宜组织到园林的观赏视线中,作为借景。《园冶》中所说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就是主张将园外所有美好的景色都收到园中,借其景色来丰富园子的内容,扩大园林空间。比如无锡寄畅园本身很小,因其位于锡山脚下,因借锡山的远景而平添园子的山水情趣,是比较典型的借景的例子。借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不同而有多种手法:(1)远借:借远处的景物,如无锡寄畅园,又如颐和园借远处的玉泉山、西山的层峦叠障。(2)邻借(或近借):借邻近的景物,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乏水面,因借围墙外的水面,通过漏窗借水景。(3)仰借:借高处的景物,如宝塔、山峰、远处的楼阁、大树、明月等。如玄武湖借紫金山的景色。(4)俯借:借低处的景物,登上杭州六合塔可借钱塘江的景色,登西湖的孤山可借西湖湖面的景色。(5)因时而借、因地而借。借旭日、夕阳的景色,借植物四时之变化。因山泉流水,借燕语莺语,因此凡美好的事物均可因借。4.对景凡位于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皆为对景。(1)正对:在轴线端点设景点,成为主景,如故宫北门,开门即见景山上五亭。(2)互对:在轴线或风景视线两端设景,两景相对,互为对景。如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与嘉实亭互为对景,中间为枇杷园门洞。5.分景强调含蓄,忌一览无余,“景愈藏,意境愈大;景愈露,意境愈小”。分景可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虚实交融的意境。(1)障景(又称抑景):多用于入口,如进门为假山或粉墙,先抑后扬;或遮挡不佳的景物。(2)隔景:将园林空间分为不同的小空间,分隔时又有渗透、虚实相间,隔景又分实隔、虚隔(通过漏窗、花木分隔)。宁寿宫花园(后称乾隆花园)乾隆花园6.框景与漏景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树枝形成景框,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的景色,有如“无心窗”。漏景是由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是框内景色清楚,而漏景则若隐若现,如花窗、树干及枝叶等。7.夹景为突出优美的景色,常见视线两侧较贫乏的景观,利用树丛、山石、建筑加以隐蔽,形成较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端点的景物,是一种运用轴线和透视来突出对景的手法,能障丑显美、增加景深。8.添景为突出主景或增加景观的层次,常在主景前增加前景,起衬托的作用,如在主体建筑前增添姿态优美的树木、假山或建筑小品。七、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1.水景池水、溪流、涧、瀑布、喷泉形式:(1)小面积集中用水:以水面为中心,周围环绕建筑——内聚向心的格局,幽静,开朗;(2)大面积集中用水:水面包围陆地形成岛屿,多形成“一池三山”格局,大部分开敞,局部狭窄、曲折、幽静。(3)化整为零地将水面分割成若干互相连通的小块:水口、水尾、来去无源流,隐约迷离,不可穷尽的美。(4)分散用水:有助于形成多中心的布局形式。2.假山堆山叠石的原则:①透;②漏;③瘦;④皱。(1)主从分明,错落有致;(2)体量选择要适当,主峰一般居中,避免排列成直线;(3)山石本身玲珑剔透,符合透、漏、瘦、皱的原则,还应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3.建筑设施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1)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2)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3)楼:“重屋曰楼”,两层以上的建筑。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4)阁:亭子的叠建。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5)榭:水边、花旁的建筑。“藉”之音,有凭借、依靠之意。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6)舫:池上石船,仿船的建筑。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7)坊:牌坊、牌楼(有顶曰牌楼)。(8)廊:爬山廊、水廊,随地形转弯,顺地势而建。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9)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无壁之房”,供人休息的地方。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10)台:“台,保持之意,上铺平板无尾者”,供观景、祭祀的地方。(11)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12)桥:曲桥、拱桥、索桥等。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13)墙:园林的围墙,用于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云墙呈波浪形,以瓦压饰。墙上常设漏窗,窗景多姿,墙头、墙壁也常有装饰。4.花木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以直接观赏花木为主题,有的借花木而接抒发某种意境和情趣。形式:(1)点植(或孤植);(2)丛植;(3)片植(形成树林)。
本文标题:04第二章 第一节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2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