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主动与社区合作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尝试
主动与社区合作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尝试李栋内容•背景–社区卫生服务、新医改、公共卫生项目均等化–现场流行病学•建立流行病学现场的必要性•已开展的初步工作和设想社区卫生服务定义和特征•(一)定义:•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由全科医生(GP)为主体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二)特征:1第一线服务:基层群众最先接触的服务2综合性服务:对象内容层面范围3持续性服务:全程卫生服务(人生疾病健康)4协调性服务:会诊转诊咨询5可及性服务:位置时间效率技术经济6以家庭为单位:场所与资源7以社区为范围:注意健康与社会环境和行为的关系8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整体论系统论9预防为主:一、二、三级预防10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疾病谱需求医疗体系“十二五”时期卫生改革面临的形势外部环境和条件长期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带来多重健康问题挑战。双重负担格局没有改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对健康危害出现“井喷”式变化。居民健康需求和期望出现新变化。--陈竺部长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报告需专科诊治人群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常见健康问题人群疑难病人群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卫生医疗供给卫生资源的配置卫生医疗需求医改的进程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摘自十八大报告•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发展目标,四个体系,八项支撑。•2009年,国务院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五项重点工作。•2012年,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二五后四年三个重点一个统筹。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制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人才保障监管体制价格形成机制投入机制新医改: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个体系,八项支撑医改目标---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人人应该享有的、体现社会公平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了社区卫生机构的地位,规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基本内容: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主要载体:城乡基层卫生机构责任主体:政府受益对象:全体人民服务手段:适宜人才+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基本药物预防为主重医轻防医改前三年五项重点工作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1、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平台和承担者2、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载体和实践者3、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切入点和服务提供者5、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城市两级卫生架构的基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等10大类41项任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补服叶酸、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等7个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基本完成。•各地积极创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既是城市基本医疗的网底,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七)加强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作2、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监督)协作机制:将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督导考核;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承担高危和特需目标人群的服务。落实《山东省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加主动、更个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制度,进一步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考核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强化社区医务人员以家庭医生形式,围绕家庭积极主动地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意识,逐步实现社区居民“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八)大力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5月29至30日“家庭医生式服务·北京论坛”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5月30日,“全省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现场会”在济南举行。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奇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家庭医生式服务是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并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实施,畅通社区医生与居民联络渠道,建立稳定的、信任的服务关系,让居民(不仅仅是病人)享受到更为便捷、贴心的社区卫生服务。这种做法完全符合国际全科医学“让医生与居民交朋友”的医学惯例,既可以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的状态,又可以让医生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从而做出更好的医疗决定。工作模式•“家庭医生团队-社区居民”模式。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负责600户家庭,不超过800户;人数在2000人左右。•“全科医学团队-家庭健康医生-社区居民”模式。每名家庭健康医生服务不超过200户,人数在600人左右。•允许居民在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范围内,根据自身意愿自由选择并签约,每户(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一个家庭医生(家庭健康医生)。签约周期原则上不应少于1年。背景•现场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发生在现场人群中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实施预防和控制,并进行效果评价,以保护和增进群体健康。–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其重要组成建立流行病学现场的必要性•现场是流行病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支撑•最直接的现场在基层—社区•建立现场需要高校主动出击•找准切入点和可行路径是关键•合作共赢是现场建立完善的根本初步尝试•具有市区项目合作的基础–泰山区致力于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建设–具有一批年轻有责任感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有成绩基础,并有较高目标定位–新一轮的健康档案的建立突出真实性–双师型教师的实现途径–人才培养的短板为实践能力环节–现场人群的科研数据平台亟需建立–参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具体实施工作可以双赢初步尝试•项目一–社区卫生需求及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界定的研究•第一部分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需求量研究–研究目的:明确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需求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界定研究–研究目的:评价已开展的卫生服务项目,明确应开展的项目,制定优先开展的基本项目。–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中的德而菲法(DelphiMethod)。
本文标题:主动与社区合作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尝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3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