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我国假日旅游发展形势与概况--在2009全国高校假日联盟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2009全国高校假日联盟合作论坛(杭州)我国假日旅游发展形势与概况•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高舜礼•(2009年6月13日)高舜礼简介•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曾任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研究室主任等职。2004-2006年挂职云南怒江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旅游局。•专著:《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中国旅游产业政策研究》、《品读云南》、《怒江印象》(均为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中国入世与旅游业(行业篇)》VCD等。•参与著作《中国旅游业五十年》、《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中国旅游法规全书》等。•在《中国旅游报》、《瞭望》、《中国经济周刊》、《旅游学刊》、《旅游调研》、《中国旅游通讯》等报刊发表专业性文章200余篇。一、我国假日旅游发展的形势与条件•20世纪90年代初,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总收入超过了石油和军火工业。•旅游定义:出游目的,旅行距离,停留时间。•旅游业是为旅游活动提供信息、产品、运营、服务等相关保障的产业。•假日旅游是在节假日期间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时间上,利用节假日,周末、法定假日、带薪休假;出游方式上,自驾车、家庭为单位;旅游产品上,日益多元化。(一)我国假日旅游日显规律和繁荣•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观光游览向度假休闲过渡的重要时期,或者说是两者交错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假日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暑期旅游,局限于少数有假日的城市师生和家长。•较成规模和气候的是1995年5月实行周末双休以后,短途旅游明显向大众化发展。•2000年五一开始,黄金周旅游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热点,“井喷式”、“爆发性”增长。•2008年假日制度调整后,出现了每年5个3天假日、2个黄金周,职工5-15天带薪假,还有部分人群的假日(师生寒暑假)。(二)我国居民休假已达国际水平•1994年5月1日开始,实行每周5天半工作制,隔周休息2天;•1995年5月6日、7日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2天休日;•1999年“十一”开始,增加法定假日和调休周末,形成一年3个黄金周,全年休息日达到114天;•2008年完善假日制度,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全年休息时间达到115天,部分人群有5-15天带薪假日。(三)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年份。•按照旅游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旅游消费就将进入爆发性增长期。•2008年几大城市的人均GDP,广州市为8万元人民币、上海市为1.05万美元,杭州市1万美元、北京市9000美元。•尼尔森公司调查,近年来,我国53%的消费者计划把节余资金用于休闲、旅游等,这个比例居于亚洲14个国家之首(四)我国居民假日休闲渐成时尚•追求娱乐与闲暇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长期需求趋势。•改革开放30年后,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长与生活节奏同步加快,人们所期盼的休闲时代正在到来。•我国假日休闲生活水平还不高,正处于快速发育的休闲“少年期”,但发展很快:•以海滨度假为例,一些沿海城市已有充分部署,例如,《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开发8大国际级海滨度假区;山东省邀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编制的《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2005年-2025),提出将沿海7市打造成为东北亚的度假旅游胜地。(五)我国经济和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速•2003年至2006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10.4%增速,高于同期世界年均4.8%的水平,是新我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为旅游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旅游业在全球保持了快速增长,“九五”以来以10%左右的增幅,高于全球旅游业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1978年我国入境旅游位居40位之后,现已跃居世界前5位。•虽然眼下遭受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不会逆转。二、我国假日旅游发展的概况•(一)我国假日旅游的发展历程•我国90年代初确立了以度假旅游完善旅游产品结构的市场策略,1992年批准设立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1996年旅游度假休闲主题宣传年。周末双休以后,度假旅游快速崛起。除了一些旅游度假区,还有具有度假功能的各种度假村、度假单元,以及各种形式的“农家乐”。2000年“五一”以后,假日旅游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可的概念。(二)黄金周假日旅游•1999年“十一”开始有了黄金周,2000年6月21日国办发[2000]46号文件下发,建立了全国黄金周旅游预报统计系统和不计协调会议•2000年“十一”至2009年春节,9年24个黄金周中,我国共有23.3亿人次出游,实现旅游收入9801亿元人民币。•2001年至2007年,每年三个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从1.83亿人次增加到4.17亿人次,相当于3个居民中有一个在黄金周期间选择出游。黄金周旅游日益成为大众化的消费行为(三)假日旅游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全国各地应运而兴了多种“农家乐”,例如:四川、重庆的是以餐饮、麻将为特色,福建、浙江的是到茶楼休闲,北京、上海、天津的是体验农村生活,边疆省份的是观赏民族歌舞等。•休闲作为一种业态,目前既有闲情逸致、小资情调的传统消费场所,也有乡村庄园、葡萄酒庄、高尔夫球场、豪华游艇、迪斯尼大型游乐园等西方“泊来品”。•各种形式的度假休闲约占黄金周旅游的一半。•海滨度假是我国度假旅游的畅销产品,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少数已有国际知名度,例如,北戴河、三亚、博鳌、青岛、大连、北海等。(四)国家重视度假休闲产业的发展•2006年4月22日,吴仪出席世界休闲高层论坛,发表《积极发展休闲服务,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主旨演讲。她说,应积极研究使大多数人都能够享受休闲生活的具体措施,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007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2009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在视察海南的讲话,又指出“我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五)国民休闲计划在广东等省试行•2007年9月,国家局首次公开对外提出该思路•2008年,国家局与广东省签署合作意向,就包括了该计划;•2009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宣布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为全国率先试点省份。•国民休闲或大众休闲,理想目标应覆盖所有城乡居民,虽然它由个别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起步,但目标一定是向逐步覆盖全民过渡。三、对激活高校旅游接待资源的思考•(一)高校参与旅游接待经营有一些基础•1、专门承揽会议接待。•2、一些高校与旅行社签约,把高校宾馆、校园供其使用,开发了某某高校一日的旅游产品。•3、个别高校成立了旅行社目前的开发利用还比较浅层次•基本是以接待食宿为主,“学”的色彩不浓。•一是学校接待服务以外的资源利用有限,造成资源浪费(高校旅游,可以开发出类似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的系列产品);•二是个别地方虽开展了“高校一日游”,但以旅行社、少年宫等机构组织的为多;•三是高校资源的利用,没有充分体现以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或者说没有很好地开发高校师生这个客源市场。(二)高校接待条件是优势旅游资源•1、分布广泛,易于构建网络。•2、服务设施达到一定水平。•3、高校师生是一个巨大的现实客源市场。•(1)人数众多;•(2)有闲有钱;•(3)追求精神享受、高品质的精致时尚生活一族;•(4)有共同的思想精神追求为基础,对校园熟悉,有情感。•4、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可以利用。大学生可以兼职,可以作为实习基地。(三)激活高校旅游接待资源的设想•1、接待设施的标准化•以旅游住宿为例,标准化可以考虑:•(1)评定星级;•(2)加盟经济型酒店:快捷,格林豪泰,速8酒店,7天,如家快捷,锦江之星,汉庭。•(3)国际青年旅舍:不是经济型酒店,自助型的食宿空间。2、加入旅游经营接待的网络体系•(1)建立高效旅游接待服务资源网络平台•(2)把高校旅游资源提供给旅行社•(3)成立自己的旅行社•修订后的《旅行社条例》施行后,设立旅行社的门槛降低:有固定营业场所、有必要的营业设施、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申请以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批准设立的,再交纳20万元保证金,便可经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研发高校旅游产品•1、修学旅游:访学、短期专题研修,与旅游考察相结合。•2、校园旅游:面向中小学生、外国游客、社会各界,需要有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风光秀丽的条件,也可以有高科技的含量。•3、高校师生喜爱的旅游产品:高端学术论坛(知名人士讲堂、高校学科年会、科研课题招投标、重要成果发布等);节庆活动(合唱节、艺术节、校庆、各种典礼);高端会议、商务接待(国际会议、高级商务培训、艺术沙龙等),以及与活动相关联的旅游餐馆活动的安排。
本文标题:我国假日旅游发展形势与概况--在2009全国高校假日联盟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4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