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疼痛的针灸治疗•疼痛是一种人人都有过的感觉和体验,作为报警信号,它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保护功能;•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是临床医师最常听到的就诊患者的主诉和陈述,作为困扰数以万计的人群的严重症状,它又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医生对疼痛并不陌生.然而对疼痛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疼痛的治疗常常更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害刺激作用于人体伤害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作用于大脑皮层,通过复杂的分析综合过程,产生疼病感觉。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种主观的感觉。疼痛包括以下含义:•疼痛是一种感觉•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感觉,是一种主观感觉体验。这种难以描述、•难以表达、难以名状、痛苦的感觉,现代医学谓之痛觉。•疼痛是一种症状•疼痛是一种症状,为许多种疾病所共有。在人们的观念中,疼痛和疾病是密切关联的。故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是疾病反映在外的一种症状。祖国医学认为,疼痛常因人体脏腑功能、经络功能、气血功能以及津液功能失调而引起,如头痛、腰痛、胸痛、胃脘痛、胁痛等等。•••疼痛是一种生理反应•个体对疼痛的感觉谓之痛觉,而痛觉有生理、病理之分。当你给受试者刺激时所产生的疼痛,属于生理性痛觉。属干正常的生理反应。•疼痛是一种病理反映•疼痛是某些疾病表现在外的一种症状。临床所见,患了某种疾病,就会见到某些部位的疼痛。相反,治愈了某些疾病,某些部位的疼痛也就消失了。说明疼痛是一种病理反映。疼痛包括以下含义•疼痛是—种心理反应•痛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是人类及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功能。疼痛的这种生理反应,由于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亦属于一种心理反应。中医“七情之由作心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论点,皆为情志致痛•之例。“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论点。疼痛生物学意义•疼痛是机体对周围环境保护性反应—疼痛避免危险、做出防御性保护反射(无痛儿因缺乏疼痛警报系统,多因外伤夭亡)•剧烈疼痛引发休克•慢性疼痛“恶性循环”,常可使病人痛不欲生,是致病、致残、致死的原因(患者→看医生,医生→诊断疾病)疼痛的机理疼痛是由疼痛感受器、传导神经和疼痛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疼痛的机理痛觉感受器为游离的神经末梢A-神经纤维有髓,传导速度快(35M/sec)定位明确C纤维无髓,传导速度慢(0.5M/sec),定位模糊机械损伤温度变化化学因素A-纤维释放降低痛阈物质PG、K+、5-HT缓激肽、组织胺等皮肤内脏肌肉骨关节C纤维脊髓丘脑大脑有害刺激局部组织损伤痛觉感受器疼痛中枢新发的、尖刺样局限性疼痛继发的、烧灼样酸痛疼痛是由痛觉感受器,传导神经和疼痛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痛觉感受器表层痛感受器:分布在皮肤及粘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平均密度100~200个/CM2。深层痛感受器分布于肌膜、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肉、脉管壁等处,密度低于表层。内脏痛感受器内脏感觉神经的游离裸露末梢。分布于被膜、腔壁、组织间,密度较低。痛觉•痛觉是包括性质、强度和程度各不相同的多种感觉的复合,并往往与自主神经系统改变、运动反应、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急慢性疼痛的差异对急性疼痛来说,疼痛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慢性疼痛,其疼痛本身就是疾病。急性疼痛具有生物学价值,它是一种信号,使得机体避免遭受损伤和有害刺激;而慢性疼痛对患者没有任何价值。疼痛与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脑内拮抗吗啡镇痛;脊髓内参与发挥镇痛效应。多巴胺:具有抗镇痛作用。5-HT:外周围致痛剂,脑内具有镇痛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内5-HT能系统功能,可增强吗啡镇痛效应组织胺:脑血管内含量增高致头痛,为致痛物质。前列腺素:可增强组胺、5-HT、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作用,引起痛觉过敏,称之为疼痛放大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阿片肽及P物质。•阿片肽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它们的释放受应激的影响,提示阿片肽可能是应激引起的免疫调节的介质。•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当神经受刺激后,P物质可在中枢端和外周端末梢释放,与NK1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在中枢端末梢释放的P物质与痛觉传递有关,其C-末端参与痛觉的传递,N-末端则有能被纳洛酮翻转的镇痛作用。中医有关疼痛的认识•脑为疼痛的感受中枢•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与精神有关,谓之“脑为元神之府”。•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提出“人之记性,皆在恼中”。•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胸;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今,舌能言一字。”•这些认识,把记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皆归于脑。古人的这些论述,由于历史的原因,虽未言明脑为人体的痛觉感受个枢,但从以卜的论述中,也包括了这一含义,与现代医学痛觉由神经中枢产生的认识是一致的。•髓为脑的物质基础•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这二者皆属于肾中精气所化生。•脑既然是精髓和神明的高度汇聚之处,人的各种感觉都是由于脑的作用产生的,那么髓就是脑的物质基础。而髓的生成,又靠肾中精气化生,肾中精气充盈,脊髓才能有源,脑才能得到滋养,脑的发育才能健全,大脑的各种功能才能正常,才能产生包括痛觉在内的各种感觉。•经络为痛觉传导的通路•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组成。络脉、由十五别络、孙络、浮络组成。经脉有一定的循行路线,而终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经络系统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经络系统是痛觉传导的通路。这是因为经络系统有感应传导功能,这种感传功能的表现,就是针刺中所说的“得气”与“行气”现象。•循经感传现象的特征是:•(1)感传路线;感传路线与《灵枢·经脉》所载的经络路线基本一致,但亦有偏离、变异、串经现象。•(2)感传速度:经绍感传的速度较神经感传速度明显为慢。•(3)宽度和深度:多数的感传宽度为线状、绳索状(粗细约2—5毫米之间),部分为横径1—3厘米的带状。一般四肢远端部较窄,近端和躯干部较宽。感传的深度:一般肌肉瘦薄处较浅,肌肉丰富处较深。躯干部,有的深行于体腔内,有的浅行于皮厂体壁层。•经络的这种感传功能与感传路线的特征,虽然不等同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神经传导和冲经传导路线,但与现代医学所指的神经的传导功能和传导路线是相似的。可以这样讲,中医所称的经络系统是痛觉的传导通路。•(四)痛觉感受器为孙络和浮络,痛觉感受器的分布与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相似。•痛觉,即疼痛的感觉,它可以遍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痛觉就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痈觉感受器感受的。•现代医学认为,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的神经末梢.即皮肤的痛觉感受器在皮肤的皮层,深部捅觉感受器仍是游离神经末梢,内脏痛觉感受器也是无髓鞘的游离神经未悄。•现代医学还认为,分布于体表的痛觉感受器是呈点状分布的,称为痛感觉点。•痛觉感受器的分布,现代医学认为在皮肤、粘膜、关节、骨膜及内脏,与中医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关节和骨胳附近)、有感应传导功能,这种感传功能的表现,就是针刺中所说的“得气”与“行气”现象。•现代医学认为,当机体受到某种伤害性刺激时,组织细胞破裂并得放出细胞内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将激活伤害感受器,而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则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并迅速将冲动传入神经中枢产生痛觉。•中医认为,当机体受到某种伤害性刺激(包括外伤、六淫、疠气、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倦、内寒、内风、内热(火)及继发于其它疾病等)时.机体受伤害局部的孙络和浮络将此种感觉经传导通路——经络系统传入大脑而产生痛觉。疼痛的伴随症状生理性症状1.严重疼痛恶心、呕吐、心慌、头昏、四肢逆冷、冷汗、血压下降甚至休克。2.慢性疼痛失眠、便秘、食欲不振。3.顽固性疼痛肢体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形成痛性残疾。心理变化顽固性及恶性疼痛伴忧郁恐惧、焦躁不安、易怒、绝望。行为异常1.多见于慢性疼痛的患者。2.不停地叙说疼痛的体验、对其的影响。3.不断抚摸疼痛部位,甚或以暴力锤打。4.坐卧不安、尖叫呻吟、伤人毁物,自杀意念。疼痛的主要病理神经损伤:病理性冲动传向神经中枢,引起脊髓、丘脑、大脑皮层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如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灼性神经痛、带状庖疹后遗痛、幻肢痛等。组织损伤:缺血、炎症等组织损伤致使细胞受损,释放致痛物质。如钾离子、氢离子、组织按、5-羟色胺缓激肽等,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而产生痛觉信号。理化刺激:酸碱、冷热、电流等,对人体可成为一种伤害性刺激,经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引起痛觉。也容易形成疼痛恶性循环造成顽固性疼痛。末梢神经的机械刺激:局部张力的增高及组织炎症水肿,可使末梢神经因压迫刺激而产生疼痛。疼痛的分类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理生理学角度疼痛持续时间病理生理学角度疼痛的分类Ⅰ浅表痛伤害性刺激皮肤粘膜痛。特点为定位明确、呈局限性,多为针刺刀割样锐痛,产生肌肉活动。深部痛韧带、肌腱、关节、筋膜、胸腹膜、内脏等部位疼痛。多为定位不精确的钝痛,疼痛可放散或出现感觉过敏区。神经性疼痛神经系统任何部位病损。烧灼样、剧烈弥散持久痛、痛觉过敏、异样疼痛等。心因性疼痛属精神性,可伴焦虑、忧郁、恐惧等,值得注意。疼痛的分类Ⅱ周围神经痛体神经痛:以快痛为主,多为阵发性锐痛,疼痛及压痛位置较固定。表浅而界限清晰的局部痛或放散痛。交感神经性疼痛:慢性钝痛为主,持续性难忍的烧灼样疼痛或压迫性痛。位置深在不固定。精神、情绪状态对疼痛影响较大。如CRPS、内脏痛、周围血管性疼痛。中枢神经痛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层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痛觉传导路受损引起的疼痛。临床典型为丘脑痛,主要因脑血管疾病损害丘脑所致。疼痛的分类Ⅲ短暂性疼痛:一过性疼痛发作,由轻微损伤刺激引起,持续时间短暂。急性疼痛:急剧发病,持续时间短,也可呈持续状态。常有较明显的损伤存在。慢性疼痛:发病缓慢或由急性疼痛转化而来,持续时间长,亦可呈间断发作。很多慢性疼痛查不出明显的损伤。急性疼痛到慢性疼痛的转归1病程≥3-6个月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经常有明显的组织损伤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损伤修复后疼痛消失是机体保护功能疼痛长达3-6月甚至更久2损伤修复后疼痛仍存在2多不属于保护性机制3机体健康下降33个月疼痛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疼痛1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感受性疼痛并存肌体组织损伤所致的疼痛(肌肉骨骼,皮肤或内脏)2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混合性疼痛+如:周围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术后神经病变•创伤后神经病变•坐骨神经痛中枢性•卒中后神经痛如:腰背神经根病所致疼痛颈神经根病癌痛腕管综合征如:感染所致疼痛骨折后肢体疼痛骨关节炎的关节痛术后内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来自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周围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或功能失调导致的疼痛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或功能失调导致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病因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创伤:手术、神经卡压、截肢卒中代谢紊乱:糖尿病、尿毒症脊髓损害感染:带状疱疹、HIV多发性硬化症中毒:化疗、饮酒肿瘤血管病:SLE、结节性动脉炎营养障碍:叶酸、维生素缺乏肿瘤:转移灶、浸润灶混合性疼痛即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感受性疼痛并存1例如:•合并有神经根病成分的颈椎痛或腰椎痛1:颈椎病、腰椎病、多发性神经根病•癌痛2,3:转移、浸润慢性疼痛综合征可能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成分神经痛•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痘的疾病,又称“面风痛”,“面颊痛”。发病率35.1/10万。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多见。•有原发性、继发性二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
本文标题:疼痛的针灸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4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