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园校合作运行机制总结报告
1学前教育专业园校合作机制运行总结报告一、建设背景“园校合作”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园校融合、德能并举”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专业在改革发展中,不断深化园校合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机制内涵。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已与北京市23家幼儿园签订《园校合作协议》,实现双方在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园校共同研发课程、教材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园校运行机制的深化实现专业与幼儿园之间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开创崭新平台与历史新篇章。二、建设目标构建“园校融合、德能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园校双方共建课程、合作开发教材、互通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建设网络互通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多方融合。通过合作,双方共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共育符合幼教行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技能型人才。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首都幼教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三、建设过程通过专题研究、工作例会、合作开发等方式,增强园校合作的长效运行,促进园校双方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改革、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一)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例会,确定园校合作机制与内涵,为园校合作的深入开展确立指导思想。(二)建立园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园校合作教研室园校合作教研室日常工作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指导,教研室主任由本专业主要领导担任,下设招生就业办公室、培训服务办公室与园校办公室三个职能部门。2图1:园校合作组织机构示意图(三)园校双方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改革、课程共建、教材开发、资源建设等,共同完成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全面改革。四、建设成果(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聘请幼教行业专家、骨干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工作,对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规划性建议,保证专业改革发展与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的一致性。2.专业基础调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培养更加符合幼教行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合作幼儿园为平台,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企业调研,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特征及我校毕业生从业情况等,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调研报告》。3.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1)邀请合作幼儿园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展幼儿园岗位(群)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将幼教行业核心职业能力与专业核心课程相互对应,完成《幼儿园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幼儿园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表》,为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奠定基础。(2)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探索学习过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相互对接、学习标准与岗位标准相互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业评价模式,突出课程承载职业能力培养的功能性作用。协助专业完成12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制定《课程标3准》;完成12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单元教学设计》;形成基础理论类课程的“四步六环”、艺术技能类课程的“四段五法”、职业活动类课程的“观、探、拟、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完成《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方案》。4.园校合作共建课程的开发通过对幼教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了解,专业与幼儿园针对专业学生、幼儿园教师共同开发培训类课程2门,《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过渡环节的游戏组织》,完成课程标准、课件资源、单元教学设计。园校合作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园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与专业课程相比较应更具有针对性强特征,在具备必须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更注重操作技能培养,突出课程功能的实践性。同时与课程相配套的教材、教学设计及配套资源使课程本身更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强特征,能够兼顾学生岗前培训与幼儿园在职教师在职培训的需要,突出课程实施的针对性。5.教学资源开发以园校教研室、园校网络视频系统建设为基础,邀请合作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双方共同完成《键盘演奏》、《舞蹈表演》、《歌曲演唱》、《绘画与手工》4门课程资源建设;《幼儿文学阅读》、《视唱练耳》2门精品课程建设。这些资源现已形成专业课程网络平台,拓展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储备同时专业与幼儿园之间充分发挥网络视频系统技术优势,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引入课程教学,丰富教学案例与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形成专业课程网络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自学双项功能,提升专业课程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6.教材的开发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园校教研室共同配合下,本专业在完成课程改革基础上,聘请幼教行业专家、幼儿园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师一同,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完成14本不同级别教材的开发,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科教出版社6本;湖南师范大学1本;校本教材2本;园校合作共建课程教材2本。4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从内容设计到素材搜集,得到合作幼儿园的大力支持,使教材在内容上更加突出对学生艺术技能、教育技能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特征;教材中选取的大量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案例,突出教材职业化特征。(二)师资队伍建设园校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岗位实习、见习场所,也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1.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在专委会、园校合作教研室指导下,专业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合作幼儿园,通过岗位实习指导、幼儿园课程观摩、实习生跟踪调研、行业发展调研等多种形式,认真完成每年不少于30天的企业实践,为教师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提供相关依据。2.积极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专兼结合”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特征。专业将依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及课程特色,聘请合作幼儿园教师,以专业拓展课形式为学生开设幼儿教师特色技能课程,如女子防身术、武术、围棋、创意手工等;聘请幼儿园园长为学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聘请朗诵表演艺术家、舞蹈艺术家指导学生排练节目,参加市级、区级大赛。丰富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本专业也将派出艺术教师,深入幼儿园参与幼儿艺术课程教学工作,如奥尔夫音乐、幼儿舞蹈、幼儿声乐等,提升幼儿园艺术课程的专业化,协助合作园所完善幼儿教师师资培养,全面实现园校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思路。5(三)校企合作机制的运行1.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的实施:在园校合作一体化机制运行下,双方共同建设实训基地,通过学生实习实训课程实施实现园校共育,增强学生综合岗位实践能力。课程类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实习实训任务时间安排实习实训课程1观摩见习必修专业训练课程了解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工作,增强专业认同感和职业意识第一、第二学期,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1周2保育员实习必修专业训练课程学习并运用幼儿卫生与健康知识,实际体验幼儿园保育工作岗位任务,熟悉保育工作流程及规范第四学期,原则上不少3周3教育实习必修专业训练课程学习、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进一步了解学习领域目标、内容及要求,实践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提高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第五学期,原则上不少于3周4顶岗实习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熟悉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和职责,进一步掌握保教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2.通过实习幼儿教师的全部工作,培养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及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学习幼儿园教师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增强适应岗位的能力。3.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巩固、锻炼实践操作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第六学期,共计540学时62.园校合作研发艺术作品,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为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本专业多年以来始终保持的专业建设思路。专业教师、学生在每年的技能大赛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原创绘画、美工作品、原创幼儿舞蹈作品研发。专业通过学生或专业教师将研发作品带入幼儿园,为幼儿园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从而实现园校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本文标题:园校合作运行机制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5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