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十一章 数字地籍测量
第十一章数字地籍测量第十一章数字地籍测量效率低精度与比例尺有关适用性差信息量小一、数字地籍测量的含义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输出、管理的地籍测量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模式,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数字地籍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地籍调查成果的输入、地籍图测绘、界址点坐标测量。输出成果包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坐标表、各类面积汇总与统计表。软件野外数字数据采集全站仪及其它测量仪器数字化仪扫描仪电子平板(便携机)PC卡电子手簿掌上电脑成图软件计算机存盘显示屏打印机绘图仪广义的数字地籍测量的框图二、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模式1.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等)+成图软件(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成图软件(3)全站仪+掌上电脑+成图软件(4)GPS—RTK接收机+成图软件2.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3.模拟地籍图数字化测量模式测记法测记法电子平板法航测法数字化法三、我国数字测图测量的发展我国数字测图系统的研究、试验和应用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1987年。第二阶段为1988年至1991年。第三阶段为1992年以后。该阶段是我国数字测图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阶段。数字测图的发展方向: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GPS测量模式四、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1.自动化程度高5.适用性强4.整体性强3.现势性强2.精度高五、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航测法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与预处理绘图仪绘图打印机打印数据输出各种数据文件存盘数据库地籍调查模拟地籍图数字化数据采集全野外数据采集生成图形数据文件……限差检验与平差屏幕显示与编辑六、数字地籍测量的硬件环境(一)数字地籍测量系统硬件的组成数字地籍测量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它的硬件由计算机主机及其输出输入设备、数据采集设备、数据记录设备、成果输出设备组成。计算机是系统的核心。计算机的硬件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二)数字地籍测量的硬件功能与使用1.计算机硬件2.数据采集设备全站仪、GSP接收机、扫描仪、数字化仪等。3.数据记录设备电子手簿、掌上电脑等。4.成果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一)数据采集功能七、数字地籍测量的软件件环境(六)数据的输出功能(五)整饰功能(四)数据管理功能(三)编辑处理功能(二)数据输入功能数字地籍测量软件数据采集数据输入数据编辑处理数据管理整饰数据输出全站仪GPS扫描仪航测法数据采集地籍属性数据录入图形数据文件转换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生成各种地籍图件生成图形数据文件数字信息图形信息文字信息生成图廓图廓整饰界址点成果表分类面积统计表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八、数字地籍测量中数据采集的原理1.测点的三维坐标;2.测点的属性,即点的特征信息(地貌点?地物点?……);有什么特征等。3.测点的连接关系,按照这个连接关系,即可将相关的点连成一个地物。(一)测点的描述(二)地籍信息编码1.地籍信息编码的原则①科学性和系统性②适用性和开放性③完整性和可扩展性2.地籍信息编码的内容。①行政系列②图件系列③符号系列④地类系列3.地籍信息编码的方法其结构为:大类码+小类码+一级代码+二级代码+识别码。采用的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名称11000平面控制点11010大地原点11020三角点11021一等11022二等11030导线点编码名称32010街区高层建筑物32020零散建筑物…………二、居民地一、测量控制点编码……………………32011大类码名称1测量控制点2水系3居民地4交通5管线与垣栅6境界7地形与地质8植被9其它(三)连接信息如:1为直线;2为曲线;3为圆弧;空为独立点。12354(四)野外数据采集1.点信息的野外采集2.野外数据采集的步骤①图根控制点测量“一步测量法”。在图根导线选点埋桩后,图根导线和碎部测量同步进行:即在一测站上,先测记导线的数据(角度、边长等),紧接着在该测站上进行碎部测量。②碎部点测绘步骤丈量法是碎部测量的另一种作业方法,是由测图软件所提供的。它能够根据外业所测的基本点及丈量的边长或观测方向,用解析法求出其它碎部点的坐标,并记入碎部点数据区。测站设置与检核碎部点测量(五)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数据采集的特点1.数字地籍测量是记录的碎部点的坐标、编码、点号和连接信息;2.除采用极坐标法外,还可以采用测图软件提供的丈量法进行碎部测量;3.碎部测量可以在图根控制测量后进行,也可以与图根控制测量同时进行;4.碎部测量时不受图幅的限制,分幅由软件自动完成。(一)数据预处理九、数据处理(二)数据处理原始数据进行合理的筛选、科学的分类处理,并对外业观测值的完整性以及各项限差进行检验,对外业成果实施平差计算。1.对数据文件作进一步处理,检验其地物信息编码的合法性和完整性,组成以地物号为序的新的数据文件,并对某些规则地物进行直角化处理。2.对界址点数据文件作进一步处理,界址点测量的数据结构一般采用拓朴结构,界址点信息编码亦应按此结构的要求设计和输入。3.根据新组成的数据文件,生成全部绘图坐标形成图形数据文件。十、图形输出1、图形截幅2、图形显示与编辑3、绘图仪自动绘图对所采集的数据按照标准图幅的大小或用户确定的图幅尺寸进行截取,这项工作就称为图形截幅。十一、地籍图原图数字化(一)地籍原图扫描数字化其流程结束图面预处理图件扫描坐标系及投影转换分层矢量化矢量化检查图幅拼接属性连接数据检查整理作业文档技术、工作报告通过未通过通过未通过(二)图面预处理1.主要是检查相邻图幅的接边情况,线状要素的连续性,图斑界线是否闭合以及等高线是否连续、相接、与水系的关系是否正确等;2.标出同一条线上具有不同属性内容线段的分界点等;3.添补不完整的线划,如被注记符号等压盖而间断的线划,境界线以双线河、湖泊为界的部分均以线划连接;4.对图面上的各种注记标示清楚。(三)分层矢量化将扫描的栅格图像数据转换成矢量图形数据,即以坐标方式记录图形要素的几何形状。地籍图矢量化是分层进行。(四)坐标系转换及投影转换平面坐标的转换是将扫描数据的坐标转化到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平面坐标的转换可以基本上消除图纸旋转、位移和畸变等误差。当行政区域跨过两个以上3度带时则选择一个主带,将副带的数据转换到主带上来。(五)属性数据的录入属性数据又称为非几何数据,包括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分类或对要素进行标识,一般用拟定的属性码表示。定量数据则用于说明地籍图要素的性质、特征等。属性数据主要通过地籍调查或相关资料处理来获取,用键盘进行输入。(六)数据接边处理数据接边是指把被相邻图幅分割开的同一图形对象不同部分拼接成一个逻辑上完整的对象。在图形接边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与属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接边要满足限差要求。(七)属性数据的连接用特定的程序把属性与已数字化的点、线、面空间实体连接起来。(八)数据编辑处理1.编辑处理步骤检查错误编辑修改再检查再编辑修改再检查2.编辑方法图形数据的编辑工作,一般利用土地信息系统软件提供的功能,或数据采集软件提供的编辑工具进行。图形数据的编辑工作包括点、线、面数据的增加、删除、移动、连结、相交等。对于带属性的图形数据,在编辑阶段,还要对其属性数据进行增加、删除或修改等。3.编辑处理内容①扫描影像图数据的编辑处理包括几何纠正。②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包括精度检查、与影像图数据的匹配、图幅拼接、行政界编辑、权属编辑、地类界编辑、数据的几何校正、投影变换、接边处理、要素分层等。③属性数据的编辑处理主要包括各数据记录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与修改等。④在数据编辑处理阶段,应该建立和完善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对应连接关系。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 数字地籍测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8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