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302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三年级二班孟善美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把“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有机结合,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促进学生整体成长,狠抓细节管理,发挥情感教育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工作目标该管理模式一是要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自信教育、成功教育。二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三是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要求每个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对自己承包的学生适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等。教师要明确责任,及时发现“学生发展共同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引领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导师。三、工作原则1、全员性原则。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更要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深入了解共同体内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措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7、自主性原则。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8、同伴互助性原则。四、实施步骤1、宣传发动。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五自”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2、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把班级的同学按照一定的原则分为四至五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导师和助学者的身份进入到学生发展共同体中,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发展共同体汇报会,互通情况,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五、具体实施(1)摸底建档,成立学生发展共同体。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共同体内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共同体内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3)、同伴互助为共同体学习护航。要树立强烈的共同体意识,以共同体内所有同学的进步为荣。课堂上,学习共同体内的学生互相帮助解决疑难。老师要巡视检查,请每组里的学困生给老师讲一讲,检查一下师傅对徒弟的帮助是否落实,如果学困生能讲清楚,那么,这个学习共同体的同学都该表扬。这样,学生的问题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能解决,在小组内靠同伴互助来解决。同时在课下的学习中要加强讨论交流,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得到提高。(4)导师引领为共同体学习导航导师也是整个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学生的问题靠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还不能解决,这一方面说明思维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因此,需要老师点拨思路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老师插漏补缺弥补教学中的失误。老师的主导作用和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保证共同体学习的质量方面起着把关作用(5)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共同体内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倡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6)建立个案分析制度。级部每月集中组织导师对所负责共同体内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7)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级部。(8)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共同体内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七、考核评价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学校建立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导师评价激励机制。每学期评比优秀学生发展共同体与乐于助人小明星、进步小标兵,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
本文标题:302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9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