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六章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第六章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学习目标1了解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理解管理思想在霍桑实验前后的变革与人际关系学说建立的现实意义;3掌握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行为科学各学派的主要管理思想。本章目录第一节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行为科学的提出二、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三、关于行为科学的早期研究四、行为科学的建立第二节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梅奥与霍桑工厂的实验二、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一、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二、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三、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第一节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行为科学的提出二、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三、关于行为科学的早期研究四、行为科学的建立一、行为科学的提出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就行为科学这个词本身的涵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解释为包括研究人的各种行为(以至于动物的行为)的多种学科,是一个学科群,而不单是一门学科,因而在英文中用复数形式来表示。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语,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学科群。狭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理解为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不是一个学科群。现在管理学中所讲的行为科学专指狭义的行为科学。即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二、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行为科学的产生是生产力和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行为科学的产生既有其政治背景,也有其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1.行为科学产生的政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全新的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矛盾激化,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一度出现高潮,这是行为科学产生的政治背景。2.行为科学产生的经济背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得企业主感到单纯用传统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利润。有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这就为行为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3.行为科学产生的人文背景。资本家为了摆脱危机,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泰罗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思考:反思的结果是,在经济学方面,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为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开出了药方,在管理学方面对人的研究,梅奥开辟了行为研究的方向。行为科学就在大萧条中的霍桑实验后开始兴旺起来了。二、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梅奥与霍桑工厂的实验二、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一、梅奥与霍桑工厂的实验1梅奥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管理学家,主持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是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奠基人。先后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工业中的团体压力》等著作。梅奥在早期的研究中就发现,工人的问题不能用任何一种单独的因素来解释,必须在“总体情况的心理学”中来探讨。梅奥把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来看待。他在1926年进入哈佛大学从事工业研究,不久就参加了霍桑试验,并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总结了霍桑试验前一阶段的工作。以后,他又断续地进行这项试验,并于1945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进一步概括霍桑试验的成果,认为解释霍桑实验秘密的关键因素是小组精神状态的一种巨大变化。霍桑试验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突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及其结论(1)车间照明试验。试验目的是研究照明情况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试验把12名女工分成“试验组”和“控制组”,研究工作者对两个组的工作情况做了仔细的观察和精确的记录。开始时,两个组的照明度一样。以后逐步把试验组的照明度降低。但试验组同控制组一样,产量都是一直上升的。由此得出结论:车间照明只是影响员工产量的因素之一,而且是补台重要的因素;由于牵涉的因素太多,难以控制,无法测出照明对产量的影响。(2)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试验目的是了解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效率的影响,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他们先后选择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每日工作长度、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对工作效率影响的试验。发现无论每个因素变化,产量都是增加的。认为参加试验的女工产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参加试验的女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并形成一种参与试验计划的感觉,因而情绪高昂。试验的结论:工作条件、休息时间以至于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改变,都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位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当局同工人之间,以及工人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3)访谈计划试验。试验目的为了解职工对现有管理方式的意见,为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试验人员对2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了访谈,访谈开始了解和研究职工对公司领导、保险计划、升级、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意见和态度。开始自由地谈论起公司和管理人员的事情。但他们不是按照研究者事先拟好的提问表来回答问题,而是谈些他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谈话以后,虽然工作条件还没有改变,工资率也维持原状,但心理却觉得各种情况都改善了。访谈计划试验的结果。企业管理当局认识到必须对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能更好地倾听和了解工人的个人情绪和实际问题。访谈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这就是难以反映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试验的结论: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为了研究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其奖惩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而设计出来的一组试验。试验的过程是选了14名男工在一间单独的观察室中进行。其中绕线工和焊工分成3组,每个小组由3名绕线工和1名焊工组成。两名检验工则分担检验工作。工人的工资报酬是按小组刺激工资制计算的。通过试验,研究人员首先注意到的是,工人们对“合理的日工作量”有明确的概念,而这个“合理的日工作量”低于企业管理当局拟定的产量标准。他们制定了非正式的产量定额,并运用团体压力使每个工人遵守这个定额。试验的结论:第一,非正式组织不顾企业管理当局关于产量的规定而另外规定了自己的产量限额。第二,工人们使上报的产量显得平衡均匀,以免露出生产得太快或太慢的迹象。第三,非正式组织制定了一套措施来使不遵守非正式组织定额的人就范。对电话线圈装配工中社会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霍桑试验的结论关于霍桑试验,许多管理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其中主要的是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人的。他们依据霍桑试验的材料,得出以下三点主要的结论:第一,职工是“社会人”。第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第三,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三条可以说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也是行为科学在以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二、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可以概括为三点。1职工是社会人。“社会人”是人际关系学说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不仅有经济和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社会及心理方面的需要。梅奥等人认为,职工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对待他们。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所谓正式组织就是传统管理理论所指出的,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规定企业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一定组织体系。梅奥认为,在正式的法定关系掩盖下都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构成的更为复杂的关系体系。它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的有利之处主要有以下十一点:①积极支持企业管理当局的政策和目标。②使个人有表达思想的机会。③提高士气,降低职工离职率。④以社会报酬的形式对职工进行补偿。⑤改善信息交流工作。⑥使职工在一个不重视个人特点的组织内有维持个人特点的机会。⑦提高职工的自信心并减轻他们的紧张状态。⑧对指定任务的完成给予支持。⑨在工作环境中提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⑩提高个人之间的协作程度。最后,减少个人对工作和环境的厌烦感。非正式组织的不利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抵制企业管理当局的政策和目标。②限制职工的个人自由,强迫职工一致。③可能共谋组成同管理当局敌对的工会。④反对革新和改变。⑤限制产量。梅奥主张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正确态度是:正式和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应对非正式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的逻辑同非正式组织的感情的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使管理人员同工人之间、工人相互之间能互相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效率,使之有利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3新型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梅奥认为,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并不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的首要因素,首要因素是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又同满足率有关。工人的满足率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新型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以鼓舞职工的士气,提高劳动生产率。罗特利斯伯格在《管理和士气》一书中指出,“一个人是不是全心全意地为组织提供他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他的工作、对他工作上的同伴和他的上级的感觉。”所谓职工的满足度主要是指职工的安全的感觉和归属的感觉等社会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而言。梅奥指出了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六个主要因素:①报酬。②工作本身。③提升。④管理。⑤工作组织。⑥工作条件。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一、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二、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三、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一、突出人的因素和对人的研究。行为科学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要求。行为科学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二、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行为科学积极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应用社会调查、观察测验、典型试验、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对人的行为,特别是职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说和方法,并在企业中实际应用,收到了相当的效果。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的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多种的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三、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从梅奥的霍桑实验中可以看出,工人在企业内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些工作以外的联系,这种联系会加深他们的相互了解,从而能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对工人起着两种作用: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疏忽所造成的损失,如生产过多以致提高生产定额,或生产过少引起管理当局的不满,并加重同伴的负担;保护工人免受非正式组织以外的管理人员干涉所形成的损失,如降低工资率或提高生产定额。梅奥等人认为,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提高管理水平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行为科学理论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号召人们掌握一种综合的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处理人群问题至关重要。这些技能包括:第一,理解人类行为的诊断技能;第二,对工人进行咨询、激励、引导和信息交流的人际关系技能。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提出的社
本文标题:第六章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0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