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参考文献《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美]David.R.Shaffer著,邹泓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第一节小学儿童的情绪与情感一、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一)小学儿童的情感内容不断丰富1.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2.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3.小学儿童情感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二)小学儿童的情感深刻性不断增加(三)小学儿童的情绪稳定性不断加强低年级:稳定性较差,易变且脆弱。中高年级:稳定性逐渐加强,境遇性减少,选择性提高。(四)小学儿童的情绪可控性不断提高低年级:易冲动、外露,可控性较差中高年级:逐渐发展起来,能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发展3讨论1、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地笑、偷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的什么特点?2、小学儿童逐渐学会从一定的道德标准出发,确立自己喜欢谁或不喜欢谁。“我喜欢××,因为他学习好,常为集体做好事;我讨厌××,因为他不守纪律。”这一表现说了小学儿童情感的什么特点?4二、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一)提高认识(二)创设情境(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5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人际关系中包含几种心理成分:认知成分: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知觉和理解;情感成分:交往中与他人在感情上的亲疏和满意度的体验,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行为成分:维持人际交往时的外在表现和所产生的结果。第二,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6人际关系的作用1、能够满足个体的许多需求。2、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有机渠道。3、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寂寞。4、可以给个体提供正常生活所需的适宜刺激。5、可以增进个体的自我了解。7人际关系纵向发展8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一般认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表现为①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需要比父母从孩子那里获得的需要更多;②父母通常掌握着权力和限制,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更大,孩子更多的是尊从父母的教导,接受父母的影响。视频9(一)亲子关系的变化1.父母与儿童交往时间的变化。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的变化。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10(二)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由情感(父母对孩子作出反应的性质和数量)和控制(父母对儿童管理和监督的程度)两个不同维度组合而成。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1.权威型2.专制型3.忽视型4.放纵型11教养方式与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12二、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友谊: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同伴同伴团体(即小团体)13(一)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发展1.同伴团体的含义指同一些在年龄、身体、社会地位等方面极为接近的儿童所组成的群体。2.同伴团体的特点第一,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第二,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第三,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第四,发展使用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143.同伴团体的种类①有组织的团体②自发的团体A、亲社会团体B、非社会团体C、反社会团体154.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功能①让每个儿童从同伴团体中获得社会信息,并将自己与同伴进行比较。②让每个儿童从同伴团体中获得有关能力的反馈信息,根据这方面的信息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好、一般或不好的评价。③同伴团体促进儿童社会依恋情绪的正常发展。④好的同伴团体可以为儿童建立一个社会网络系统,对儿童的行为起调节、控制作用。相反,不好的同伴团体,可能使儿童走上错误的道路,如表现出犯罪、抽烟、酗酒等行为。⑤好的同伴团体为儿童认知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16(二)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发展过程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17(三)同伴的接纳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儿童受欢迎的程度;二是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18★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性1.人缘型儿童(占总人数的7.8%)2.嫌弃型儿童(约占5.1%)3.孤立型儿童(约占9.8%)4.中间型儿童(构成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19★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1.家长的教养方式2.出生顺序3.认知技能4.姓名5.身体特征6.行为特征20(四)小学儿童的友谊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5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不稳定阶段。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211.小学儿童择友的标准①直接接触关系这是同伴关系的初步形式,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高而下降。②接受关系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高而迅速下降。③敬慕关系④其他关系222.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择友的同质性---指儿童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择友的趋上性---指儿童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为朋友。23三、师生关系(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不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一)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变化24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盖奇(N.L.Gage)在他主编的美国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材第15版中,把优秀教师的品质和表现归纳如下:①利用优生的优点和一般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②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作为人的学生。③较强的组织能力。④幽默。⑤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好事⑥对所教学科充满热情。⑦公正。⑧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负责任的。⑨用可被理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251.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根据一些调查材料,学生认为理想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公正正直。②关心学生,重视学生。③情绪稳定,不随意发怒,不苟求讽刺学生。④除有学识之外,还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崇高的理想。⑤没有不良习惯,如随地吐痰、口沫横飞、衣冠不整、表情过度等。262.学生最不欢迎的教师①腹中无物,自充贤能。②过分严厉,淡漠无情。③爱讽刺、挑剔,刺伤学生自尊心。④性情怪癖,态度傲慢,与学生敌对,不负责任。⑤喜欢学生阿谀奉承。⑥不懂教学方法。⑦胆小怕事。⑧处理问题不公平。27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根据日常经验总结和一些调查研究,教师应注意克服以下不良教学习惯:1.神经性的习惯。如抓头、频繁眨眼、挖鼻孔、傻笑等。2.随地吐痰或口沫横飞。3.上课抽烟,吞云吐雾。4.衣冠不整,满身油腻。5.表情过度,作小丑状,眉头紧皱。6.漫谈琐事,好讲粗话。7.看本照念。8.可厌的讲话习惯。如语音模糊、单调乏味;讲话犹如有痰在喉;乡音不改,口头禅太多;语音低沉或高彻云霄、震耳欲聋。28第三节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意识)29意识环境意识(动物与人共有)自我意识(只有人类具有)主我是积极地知觉和思考的自我宾我是被注意、思考或知觉的客体主我I宾我Me30•从内容上划分:•从形式上划分:•从自我观念上划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自我意识的结构31(一)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生理自我生理自我: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对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社会自我: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如:自己在朋友、同学、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自己与他人关系。心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因此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和对自身与别人以及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32(二)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豪、自卑、自怜、自责等,其中自尊感是关键。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其中自我评价是关键。(乔韩窗口)自我控制、自律自强、自我监督等,其中自我控制是关键。自我调控(意)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三者之间的和谐程度以及与客观现实的吻合程度,决定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健康状况。33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社会自我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心理自我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34(三)自我观念: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个体对自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客观存在)投射自我: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主观映像)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一致:个体产生加快自我发展的倾向;反之,个体会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或试图改变现实自我。理想自我: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主观映像)理想自我建立在现实自我基础上,符合社会期望:自我意识获得快速发展。三者有矛盾:引起个体内心混乱,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35自我意识的发展萌芽1-3岁形成3岁—青春期前发展青春期10年•生理自我发展•1岁,区分自己和动作•2岁,使用名字——“我”•3岁,出现疑虑感、羞愧感、占有欲、嫉妒感,有独立要求•用自己的想法解释外界•社会自我发展•接受社会化•形成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关注外界、忽视内心•心理自我发展•丰富的认识内容•深刻的情绪体验•自觉的自我调控•矛盾突出完善青春期后•自我同一性形成•主我和客我、理想我和现实我整合统一36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随年级增高而不断发展37123456等级分数2.52.01.51.96年级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38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随年级增高而不断发展(二)小学各年级儿童发展速度不同(三)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成分发展不同步39二、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一)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几种表现1.过高的评价2.过低的评价3.适当的评价40(二)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1.自我评价独立性的日益增长①此特点是针对什么而言的?②体现在什么地方?③其发展趋势是什么?讨论:①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告状”?教师应如何对待?②高年级学生在“告状”上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412.自我评价全面性的日益提高①此特点是针对什么而言的?②体现在什么地方?③其发展趋势是什么?42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①此特点是针对什么而言的?②体现在什么地方?③其发展趋势是什么?43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测验441.总的来说,我对自己很满意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2.我有时认为自己一点也不好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3.我认为自己有很多好品质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4.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做事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5.我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45罗森伯格自尊量表6.我有时感到自己没有用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7.我认为自己还行,至少同别人一样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8.我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尊重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9.我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10.我对自己抱着积极的态度A.非常同意B.同意C.不同意D.非常不同意46结果解释选A、B、C、D各得4分、3分、2分、1分;其中5个题目是反
本文标题: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2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