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青岛保税港区创新实施区区联动
——1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简报(2010年第18期)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秘书处编2010年7月8日【编者按】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口不畅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开拓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在土地资源日益短缺情况下,如何将区内优质产业和产品向区外延伸其产业链,作大作强保税延展业务,使两区真正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示范区、承载地和辐射源。近年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者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提出了“异地生园”和“区区联动”的大胆尝试。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会提出的“区区联动”模式是他们几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能带来大家的思考和行动。——2青岛保税港区创新实施区区联动搭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平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王怀岳作为山东及沿黄流域九省区的国际物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先行区,青岛保税港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为目标,在实现自身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区区联动”发展战略,着力放大功能政策两个优势,着力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着力促进对内对外两个开放,为周边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和谐共赢、快速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一、青岛保税港区具备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实力青岛保税港区是我国第一个由保税区转型升级形成的资源整合型保税港区,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设计建设21个码头泊位。近年来,青岛保税港区紧紧围绕省市总体部署,突出提升质量、开放示范、辐射带动,推动经济及各项事业不断迈出新的步伐。2009年,全区每平方公里实现生产总值26亿元,各项税收12亿元,外贸进出口13亿美元,单位面积产出率位居全省首位。(一)实现了从保税区到保税港区的转型。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在内地再建几个小香港”的设想,由此产生了我国的15个保税区。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成立后,在前期摸索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入世后保税区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保税区实施区港联动、——3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思路;2002年、2003年两次发起承办中国保税区管理与发展高层论坛,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到会做了主题演讲,由此形成了保税区“实施区港联动、建设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三步走”路径;2004年青岛保税区成为全国第二家“区港联动”试点单位;经过省市上下合力争取,2008年9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青岛保税港区,为下步率先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创造了条件;2009年9月1日,青岛保税港区一期3.42平方公里区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正式封关运营。(二)实现了从粗放发展到集约集群的提升。坚持“经济园区化、园区集约化”发展导向,积极探索内涵发展模式,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75%:25%调整为2009年的37%:63%,培育形成了以国际物流、高新技术、贵金属加工、高端市场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2000年以来,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额、各项税收年均增长分别为23.2%、31.5%、42.3%;生产性项目投资强度达到每亩431万元,产出率788万元,接近发达国家园区投入产出水平。发挥政策优势,建设高端市场,自主培育圣元乳业、高校软控两家上市企业,易邦生物、高校软控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棉花、轮胎、乳胶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品检测中心。其中,棉花检测实验室年检进口棉占全国75%以上;首创“美元挂牌、保税交易”模式,建成比较发达的专业市场体系,全球6000多家会员入市交易。其——4中,橡胶市场2009年交易量220万吨,交易额突破50亿美元,超过新加坡交易所,成为世界三大天然胶交易中心之一和中国进口胶定价中心。2010年重点推进橡胶期货交易所的申办,承办了世界橡胶研究组织成立66年来在中国举办的首次高峰论坛,并支持区内企业在印尼建设了5万公顷橡胶园。(三)实现了从经济增长点到辐射带动区的转变。一方面,积极将保税港区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吸引了3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入驻,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货源辐射范围扩大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另一方面,创新开展“区区联动”,通过园区启动、政策带动、项目推动、信息互动等方式,促进腹地经济开发开放。2009年,在省商务厅的组织协调下,以郑州、太原、乌鲁木齐为节点,向沿黄流域进行了政策推介,与青岛海关一起面向全省17地市开展了功能政策电视直播宣讲;2010年3月,联合省经信委对全省经信系统及350户省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了保税港区政策培训,基本实现了保税政策的跨区域覆盖。截至目前,已为周边及山东省中西部联动区域引荐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重点与淄博、潍坊、德州、临沂、菏泽等10多个地区建立了紧密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协作关系。二、青岛保税港区创新实施“区区联动”的主要做法为充分发挥保税港区政策功能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山东省、青岛市发展大格局,青岛保税港区率先提出“区区联动”——5发展战略,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接科学,携手共进”为指导思想,采取“一地一策一责”的工作方针,重点与沿济青高速公路一带的济南、淄博、潍坊、滨州,沿海一线的日照、威海、烟台,青岛市内的平度、莱西、胶州、胶南等地实施功能对接、园区开发、招商合作,不断将保税港区政策功能优势辐射到全省及周边地区。(一)加快产业推动模式。以现代物流为主导,以保税物流园区为重点,不断增强物流辐射能力,为全省及沿黄流域九省区现代物流业打开了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物流通道。以保税物流园区为平台,和联动区域物流产业与优势资源的对接,重点与邹平、周村等地开展“园区复进口”业务,吸引了中西部地区集装箱量大幅集聚,促使经济腹地产业增值能力、物流能力、进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青岛保税物流园区自2006年3月份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实现进出区货值110亿美元,其中来自腹地的物流业务占78%。(二)创新园区启动模式。将保税港区功能政策优势与联动区域土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实行园区整块开发、包片开发、定点开发,发挥保税港区特殊的政策、完善的功能、便捷的信息对园区招商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推动联动区域加快开放进程,有力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重点以保税港区宝泰公司为载体,投资8000万元在潍坊出口加工区建设了面积245亩的“潍坊科技产业园”;与德州市共同规划建设的保税港区功能区项目进展顺利,同淄博、——6滨州等地开展功能对接、发展保税物流业务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三)深化项目带动模式。利用区内企业已经形成的市场、资源、项目等优势,发挥保税港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促进腹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支持区内圣元乳业、优先出锐等大型企业发展裂变后,把生产加工基地调整到周边联动区域,其中,圣元乳业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知名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青岛县域工业企业第一纳税大户;优先出锐带动总投资4000万美元的韩国YG-1株式会社项目落户联动区域,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乔瑟食品在联动地区建设草莓种植基地5000亩,带动周边30多个村走上了特色种植致富的道路;港盛、菱光、综食冷藏等一批企业通过自身业务带动,将生产采购基地放在周边区域,推动了当地的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捕捞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四)突出信息互动模式。采用人员交流、项目互惠、联合招商等方式,与联动区域实施人才、项目、信息、招商网络资源共享。截止目前,共组织韩国首尔“青岛日—平度专题”、威海“保税物流园区暨加工贸易政策说明会”、韩国汉城大学校友会企业联合会考察等重点推介活动70余次,成功引进一批外资项目落户联动区域。其中,为胶南引进的3000万美元裕承森林大酒店项目、为石岛引进的世界500强瑞华伊士曼项目、为莱西引进的投资1000万美元的韩国电信株式会社项目、为潍坊引进的投资1500万美元加拿大茄尼醇高科技项目等均已成功落户。——7三、继续完善“区区联动”的发展思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观战略部署。实践证明,“区区联动”工作是“跳出保税港区,发展保税港区”思路的深化,也是联动区域壮大经济实力、拓展发展空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下步,青岛保税港区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东北亚港口格局调整、国家扶持发展服务业“三大机遇”,发挥立体交通、沿海开放、腹地经济“三大优势”,把握功能强化、机制创新、区区联动“三个关键”,为青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升沿黄流域九省区对外开放水平提供强力引擎。(一)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关键区域和重点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与联动区域的交流合作,在推进现有联动项目的基础上,坚持以现代物流业为发展方向,重点突破国际物流、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高标准规划建设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区,完善潍坊出口加工区园中园项目开发,争取在董家口港区设立保税港区配套园区,并以此为基础申报批建综合保税区。(二)区域互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区联动有效机制。加强同联动地区的走访沟通,推进联动双方互信互助,建立健全长期合作机制,研究解决招商合作、园区建设、企业注册管理、税收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推进人员交流、信息共享、政策带动、——8合作开发等形式,开展区域间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区域政策对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三)优势互补,推进园区“飞地”式招商新模式。进一步发挥青岛保税港区招商人才优势和信息政策优势,充分利用联动区域土地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实行园区“飞地”整块开发、包片开发、定点开发,把保税港区特殊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完善的体系、便捷的信息变为园区招商的吸引力、推动力,争取带动力强的项目落户,推动联动区域的对外开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1+12”—区区联动的探索与实践青岛前湾港保税港区研究中心近年来,青岛保税港区大力实施“区区联动”发展战略。在此引导下,区内重点企业走出保税港区进行异地合作联动开发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合作开发方式和合作机制,取得了“1+1〉2”的多赢效应。一、“区区联动”战略背景“区区联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山东来看,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9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区域经济的全新战略构想。实施“区区联动”,是统筹山东省东部与中西部的功能政策与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区联动”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是山东省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重点企业、各类园区要成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载体。实施“区区联动”,充分利用东西部地区在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上差异互补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以青岛港口为中心的山东沿海港口群与西部制造业、商贸业的密切联系,有利于西部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东部临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区区联动”是建设青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助推器。港口经济腹地具有良好的外向型产业结构、国际航运服务配套、集疏运体系通畅便捷、保税功能发达,这是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必备的主要条件。实施“区区联动”战略,延伸保税港区功能,拉动腹地经济快速发展,将显著提升西部经济外向度,加速临港国际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起港口国际物流的快速通道,扩大青岛港国际国际贸易运量,从而对青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10运行提供坚实的支撑。“区区联动”是联动区域及企业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创新驱动一直是青岛保税港区近年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进程中,需要继续实施“腾笼换鸟”政策,向外转移部分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在联动对接中功能政策优势的进一步外部转化与扩散,也有利于增强自身
本文标题:青岛保税港区创新实施区区联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3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