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讲
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人:白莉莉第三讲第三讲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与失败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失败【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专题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奋斗,正确认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以及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第三讲【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教学难点: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懂得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第三讲关于辛亥革命的定义与争议狭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间两个半月的事。这个狭义的用法曾为甚多中西专著所采纳。广义: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它立竿见影的后果,即包括清末民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全部过程。第三讲研究动态介绍:关于辛亥革命起点的争论一般的说法,总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组织的革命团体,便是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孙中山先生于是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所成立的‘兴中会’,1894年因此也就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起点。国民党官书如是说;大陆上的李新教授在其《中华民国史》上亦作如是说。第三讲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提出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第三讲(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的加深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丑条约》订立后,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政策,对中国的侵略、控制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成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对华经济侵略进一步扩张,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争相在华投资设厂;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再次造成中国的边疆危机。日俄在中国东北的战争;英国;俄国欲出兵西藏。德国将势力扩至长江流域。第三讲民族危机的加深19C末20C初,帝国主义列强为巩固和扩大在华利益,加强了对华的侵略和扩张;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激烈角逐,导致矛盾逐渐尖锐化,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也激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在中外反动派的压迫下,20C初各地民众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遍及全国。集中体现: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我东北领土爆发战争,但清政府却宣称严守“局外中立”。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重新划分了在中国的利益。1903年:“拒法运动”和“拒俄运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1911年:保路运动第三讲(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的加深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及社会矛盾的激化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其财政开支激增达4倍以上。各种旧税反复追加,种种新税层出不穷,各级官吏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其中包括收回铁路、矿山利权斗争、保路运动、抗捐抗税抗租斗争、抢米风潮、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义、工人罢工运动等。同时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在一些斗争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角色。第三讲1910年3月底,长沙零售米价已由原来的每升30文,涨到每升70文,到4月中旬更涨到80文。4月11日,担水工黄贵荪的妻子拿80文钱到一米店买一升米,文钱中有几枚已不流通的制钱,米店老板拒收。黄妻离开米店,四处乞讨,傍晚凑足80文钱,来到米店,米价已涨到85文。黄妻被逼无奈,投水老龙潭。黄贵荪闻讯,又带两个孩子投塘自尽。事件迅速传遍全城,群情激愤。由大规模抢米风潮发展到群众自发攻打巡抚衙门,遭到清廷的残酷镇压。清政府的“新政”改革1901年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裁绿营,建新军;颁布商法,鼓励工商;颁布新学制,1906年正式废除科举考试。1905年日俄战争日胜俄败,被立宪派认为是立宪国对专制国的胜利,立宪呼声高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预备立宪期为9年。1911年5月成立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的责任内阁。内阁13名大臣中,有满族9人,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清末“新政”的实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没有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5《钦定宪法大纲》光绪和慈禧死溥仪上台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19111901宣布“新政”革命形势高涨预备仿行宪政190619081905年赴欧考察各国宪政的五大臣及其随员在罗马合影为什么说预备立宪是个骗局?1、宣布立宪,而以预备为由不实行立宪2、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在于使遏止革命,维护统治。3从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和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及责任内阁的组成可见是加强封建专制集权满族贵族继续专权,消灭革命。第三讲(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的加深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及社会矛盾的激化3、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虽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还非常小,但是近代工矿企业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比以前有较大的进展,商办企业大量出现,与此同时,随着商办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及其联系的社会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也产生了显著影响,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创造了必要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1911年南京咨议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设厂开矿的热潮。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允许和鼓励民间设厂,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统计,1895年至1913年间,新设立的民族资本厂矿达800家,资本额超过1.6亿元。南通张謇、浙江严信厚、东海沈云沛、武汉宋炜臣等。仍然存在资金少、规模小、设备不全、技术落后等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1909年孙中山在伦敦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有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但仍然没有发展到独立进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程度,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要求和利益必然要由其政治代言人来表达并维护。民族资本家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或来自新式学堂,或来自留学生群体,接受了西方教育,以进化论为世界观,以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最高追求目标,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对民族危机有深刻体会,是中国民主革命中首先觉悟的成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起的。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一)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许多先驱者早年也曾尝试采取和平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78年被哥哥孙眉接到檀香山意奥兰尼书院读书,开始接受西方教育,并产生朦胧的社会理想。1887年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当时港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改良思想的影响,使他“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革命思想逐渐形成。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筹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孙中山学医时照片1886年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筹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1894年2月,孙中山写就《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6月到天津投书,李鸿章以军务繁忙而拒绝延见。孙中山后来谈到,自己原想“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行新政”,但北上京津发现朝廷腐败至极,确信“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决定采取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筹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诞生。1895年春,孙中山成立香港兴中会并筹划重阳节在广州起义。后因事机不密而遭到清政府搜捕,孙中山东渡日本。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开始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筹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1896年初孙中山携妻儿抵夏威夷继而转美国,欲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同年秋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史称“伦敦蒙难”。孙中山应邀出书描述此次遭遇,亦因此事件而名声大噪。1897年春,《伦敦蒙难记》出版,它叙述了孙中山早期的民主革命活动情况。图为《伦敦蒙难记》封面。第二讲分析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革命的发生绝不是某个领导人或某些人“情绪化”和“激进主义”的产物,而是当时历史客观情势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这个历史条件,就是“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下层民众也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当时的客观形势表现为:外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并没有停止,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内部,收回利权、抢米风潮、会党起义、下层民众的抗捐抗税斗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尖锐,清政府自身又陷入财政困境。新政和预备立宪并没有挽救危机,反而由于改革的滞后和自身的失误,导致普遍不满,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都在加剧。加上“铁路国有”、“皇族内阁”的出台,使许多立宪派人放弃幻想,转向革命。所以当时的形势正如孙中山所说,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也限本上彻底腐朽了”。革命的发生是客观形势使然。第三讲(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及其建国方案的提出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时间名称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夏威夷檀香山)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长沙)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上海)蔡元培1904年科学补习所(武昌)刘静庵这些革命团体推动了各地革命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一个标志。第三讲2、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邹容:《革命军》《开智录》、《国民报》、《游学新编》、《浙江潮》等(1)创办刊物和革命读物对于启发人民的民主觉悟,组织和壮大革命队伍,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作用最为显著。他强烈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的作法,并罗列了中国不能进行革命的四个理由:一曰革命残酷,二曰国情特殊,三曰革命必然招致外国干涉,四曰皇帝圣仁。他又攻击革命派的反满口号是无的放矢,“大怪不可解”,因为他觉得满汉早已平等。因此他作出结论说:立宪容易,革命困难,立宪有利,革命有害;只可以立宪,而不可革命。《猛回头》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及清王朝的走狗本质。《警世钟》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号召各阶层群众一致奋起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邹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他还从满清王朝官制的腐败、刑审、官吏的贪酷,对知识分子、对农民、对海外华工、对商人、对士兵的政策及对外的一系列政策,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和屠戮,分析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立中华共和国!字枚书,号太炎。1903年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针对康有为《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之保皇立宪主张进行全面系统批判。提出,革命是开启民智之良药;“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所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实补泻具备之良药矣”。章炳麟(1869--193
本文标题: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4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