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
1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后,经委党组认真组织机关及所属单位干部职工学习和讨论,对全会确立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贯彻落实。根据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市“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的总体方针,结合鞍山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确立了“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工作;同时,为了在开局之年,起好步、打基础,提出了2006年工作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具体情况如下:一、把握形势、抢抓机遇,确定“十一五”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十一五”是我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纵观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对我市工业经济来说,既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同时又是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全市工业必须把握机遇、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全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发展定位:国内最具竞争实力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具有世界前沿水平、以精品钢材研发、生产和集散为标志的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全国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东北化纤纺织印染中心、世界镁制耐火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40亿元,为2005年预计420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2120亿元,为2005年预计1060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5%。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80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工业投资360亿元,增长81.8%。力争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2户,省级技术中心20户。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93吨标准煤降到1.45吨标准煤,年均下降5.6%,比2005年总体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由2005年的130立方米下降到97.5立方米,年均下降5.6%,比2005年总体下降25%;矿产品深加工比例由2005年的30%提升到60%。2为了实现“十一五”工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特别是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支柱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规模以上钢铁工业增加值实现500亿元,为2005年预计325亿元的1.5倍,年均增长9%;销售收入实现1100亿元,为2005年预计800亿元的1.4倍,年均增长6.6%。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9.5%。全市钢材产量达到2400万吨。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8亿元,为2005年预计20亿元的8.4倍,年均增长53.1%;销售收入实现510亿元,为2005年预计71亿元的7.2倍,年均增长48.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0%。规模以上轻工纺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为2005年预计19亿元的4.2倍,年均增长33.3%;销售收入实现280亿元,为2005年预计84亿元的3.3倍,年均增长23.4%。轻工纺织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5%。规模以上矿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为2005年预计36亿元的1.8倍,年均增长12.5%;销售收入实现200亿元,为2005年预计90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7.3%。矿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7%。(二)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到“十一五”期末,中国名牌产品保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保有5件;辽宁省名牌产品保有60个,辽宁省著名商标保有50件;鞍山名牌产品保有100个,鞍山市著名商标保有60件。要努力打造1个销售收入超千亿的世界品牌企业,3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国家级知名品牌企业,7个销售收入超50亿的国家行业品牌企业;23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省内品牌企业。(三)加快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围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重点开发新产品1000项,实现产值600亿元;重点抓好有牵动作用和示范意义的推广项目100项。大力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户以上。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技术中心20户。3(四)坚持以项目为核心,推进重点项目投资和建设。每年滚动推进10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其中:钢铁工业完成投资220亿元,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10亿元,轻纺产业完成投资120亿元,矿产品加工业70亿元。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续建一批和前期工作一批三个阶段,开工率要达到80%以上,投产率要达到20%以上。(五)调整工业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化建设。根据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特征,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5个产业集聚区:即冶金石化工业区、装备制造和建材工业区、纺织服装工业区、矿产品深加工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城区内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按照产业属性和园区功能定位,到2010年,将城区内工业企业180户,搬迁至城郊工业园区,腾出工业用地3平方公里左右,通过开发商业、金融、房产等第三产业,优化城市整体功能和营造舒适居住环境。(六)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节约型社会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到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25%;实现工业废水100%达标排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重点矿山平均回采率提高2%以上,矿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60%以上;粉煤灰利用率达到60%以上,固体废渣综合利用率到达75%。(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外向型工业发展。扩大工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同时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管理、品牌及人才。“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力争吸引内外资200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5倍,年均递增20%。(八)深化工业企业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指导重点调控的60户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已经设立的25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范治理。4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全力确保2006年工业发展开好局2006年是实施工业“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高起点、快起步开局是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根据“十一五”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工业升级年”活动,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业区域布局的优化升级,以企业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为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扎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左右;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2%;当年力争新增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2006年,全市计划完成搬迁改造企业20户;全市工业开发新产品150项,推广10项技术水平先进,2户企业晋升为省级技术中心。为了完成预期目标,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采取六项措施,继续抓好两项工作:(一)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创开局,全力抓好上项目工作。为了抓好项目建设,全年规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60项,总投资838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10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钢铁工业46项,装备制造业37项,轻纺工业42项,矿产品加工业17项,其它18项。当年开工建设125个,其中开工续建93项,竣工投产32项。近一时期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力度要求,本着“突出工业产业优势、面向三个资本市场、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精品招商项目”的思路,按照“四个一批”的推进模式,我们又重点在工业产业内部深化了招商主题,细5化了产业集群和招商项目。共筛选出285个招商项目,主要分布在8大行业、23个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900亿元。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2006年,将重点推进钢铁工业的中油天宝与三冶公司合资40万吨直缝焊管、峰驰集团50万吨冷轧薄板等28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钢集团5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鞍山新工钢结构公司钢结构生产线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华冶公司特种变压器、中油天宝隧道挖掘机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促使鞍钢重机灵山机械厂重型装备车间改造、丰林锻压件厂汽车盆角齿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推进轻纺工业有海城纺织工业园、味邦食品园、南亚实德二期工程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海城海富染整印花公司新型高档纺织面料、辽宁九荑三普电池公司镍氢电池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矿产品加工业有海城福海公司高性能滑石母粒、中兴矿业集团新型碱性耐火材料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山东方巨业陶瓷公司特种功能性耐火材料、澳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大结晶电熔镁砂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着力推进鞍山惠丰化工有限公司高档着色剂、台安博达化工厂重油深加工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钢附企化工厂10万吨焦油深加工、鞍山海华油脂化学公司石油添加剂等2个项目竣工投产。为了抓好项目推进工作,主要采取六项工作措施:一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建立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以县(市)区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企业一把手为责任人的多层次项目推进体系和重大项目主要领导包项目制度,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进度、定期调度,随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予以专项推进。按照行业和地区,成立八个推进组,实施领导分工责任制,举全市工业之力抓好招商引资上项目。确立近期招商引资上项目重点任务,力争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要求各推进组,定期深入县(市)区和重点项目单位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实施点对点、面对面、集群式招商新方式,全力推进工业招商引资上项目。锁定招商对象,采取多种渠道与招商引资对象取得联系。编制中英文对照、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业专项招商项目书,为招商引资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与国6家、省、重点地区经委、行业协会、外国驻华使馆、商会、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联系,建立互通信息平台,保持有效的招商渠道。要结合我市工业的产业特点、企业特点、产品特点,有针对性组织企业招商团组赴美国、欧洲、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赴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进行专项招商。四是全力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在争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方面,突出抓好镁制品精深加工,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后英集团、西洋耐火集团、华宇集团、中兴集团等重点企业的矿产品深加工项目,争取国家及省专项资金的支持。在争取省技术改造财政贴息项目方面,按照修改后的贴息管理办法,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七大行业项目筛选和申报,帮助项目企业落实建设条件和项目资金。2006年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工作将超过上年水平。五是继续加大银企对接工作力度,积极为企业争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政府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建立“银企对接”工作机制,组织重点项目单位与金融单位对接,举办“银企对接”培训班,对企业主要领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信贷业务水平,促进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项目的投资力度。特别要做好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100个亿元以上项目的精选和论证工作,帮助企业争取开发银行贷款。六是落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工业项目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市委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学习借鉴省政府、沈阳、大连和宁波、杭州等南方发达城市的经验,尽快制订出专项资金投资方向和管理办法。通过努力,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左右。(二)全面落实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6年,要以节能、节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重点,抓好节约型社会建设,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8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2%。一是抓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全力推进鞍钢高炉配备余压发电项目、干熄焦项目、300兆
本文标题: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5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