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tianbl(田宝良)第1页近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田保良(中国证监会1000)摘要:本文追溯了近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发展轨迹,透析了现代国际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并对每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简要评析。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国际收支;利率;国际金融理论自14世纪出现国际资本流动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基本上处于规模由小到大、流速由慢到快、监管由管制到宽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内,有不少经典作家和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曾经做出过分析和阐述,并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早期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零散且不多,与当时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较小有关。国际资本流动问题成为近代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始于近代,这一时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较大,出现了1870-1914年和1918-1929年两次高潮,国际金融理论的研究重点也从早期的汇率和国际收支扩展到汇率、国际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二战”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不断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是就整体而言,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的研究往往是和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国际通货膨胀理论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一个较为独立和完善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至今还尚未形成。一、近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及其评析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金融学说基本是在继承休谟、李嘉图等人理论的基础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tianbl(田宝良)第2页上的进一步发展。当时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时期,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主要经济特征,并且在1870-1914年和1918-1929年两度出现了国际资本流动高潮,国际资本较大规模的输出和输入是这期间世界各国常见的经济现象。因此,同资本输出和输入联系在一起的若干问题,如国际资本流动机制、国际债务清偿能力、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周期关系等,也同样成了西方经济学界较为关心的国际金融理论问题。有不少西方国家的经典作家如马克思、列宁、马歇尔、维克塞尔、俄林、金德伯格等对此做过论述。一、马克思、列宁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1、马克思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二重含义:世界货币流动,一方面,金银从产地分散到整个世界市场,另一方面,贵金属不断往返于不同国家的流通领域之间。马克思认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汇率,即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汇价格,或两国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汇率在外汇供求的影响下,围绕货币平价(即两国货币各代表的含金量之比)上下波动。如果汇率高于货币平价加上黄金运输费用,将会导致黄金流出;如果汇率低于货币平价减去黄金运输费用,会导致黄金流入。在考察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时,马克思的观点与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威尔逊的看法有很大不同。威尔逊认为资本的每一次输出,无论是贵金属形式还是一般商品形式,这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而马克思则认为只有贵金属形式的输出会对汇率直接产生影响,而通常情况下,一般商品形式的输出对汇率不产生影响,“只有当这种出口商品的生产需要其他外国商品的额外进口时,才会影响汇兑率”。1马克思认为贵金属的流动既可能与商品交易有一定联系,也可能是和自身输出输入有关,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658.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tianbl(田宝良)第3页而与商品交易无关。黄金流出并不是信用危机的原因,而且也并不是每次贵金属流出都同信用危机结合在一起,不过如果贵金属流出是在产业周期的紧迫时期发生的,就有很大可能促使信用危机的爆发。2、列宁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关于国际资本流动,列宁区分了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2。资本输出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生产资本的输出;另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列宁认为,资本输出主要是流向经济落后的国家,资本不仅输出到殖民地,而且也输出到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有两个条件:一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过剩资本,二是落后国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无论哪种形式的资本输出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金融寡头剥削和奴役国外人民的一种手段,其经济后果一是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输出国经济发展上的一些停滞;二是会影响到输入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大大加速那里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所指的资本输出就是国际资本流出,他对资本输出的论述还是比较客观的,特别是认识到了其经济效果的消极面和积极面。二、马歇尔、维克塞尔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1、马歇尔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马歇尔认为资本流动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是有区别的,从短期来看,资本输入国的有形贸易输入将增加;但从长期来看,资本输出国的有形贸易输入最终会有所扩大,这是因为资本输出利得将汇回本国以及最后输出的资本本身也将回到本国。马歇尔还分析了信用波动和利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他认为,资本流动总是在规避信用波动,总是向信用状况良好的国家流动。利率的提高会抑制国内资本的流出,会吸2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5.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tianbl(田宝良)第4页引国外资本的流入;相反,利率降低会刺激国内资本的流出,会抑制国外资本的流入。2、维克塞尔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维克塞尔研究了国际收支的平衡途径。一个完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除贸易平衡外,还包括资本项目和直接由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他尤其强调了资本项目存在的意义,可使一个国家连续几年进口大大超过出口而不损害其对外经济地位,甚至改善国际收支。要使国际收支的逆差恢复平衡有三种方法:一是将外国的超额债权做短期或长期延期;二是立即运送相应数额的黄金;三是可以由各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采取措施而自动来加以改善,银行利率的提高会加速这一过程,利于从国外吸收存款,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上述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认为资本流出或资本流入会对贸易平衡产生影响。维克塞尔实际上认为汇率波动是黄金流动的原因之一。如果长期以来,国内汇票需求超过供给,而国外汇票供给大于需求,国内的外国汇票的汇兑率将上升,国外的国内汇票的汇兑率将下降,就可能使黄金流到国外。维克塞尔的所指的“国内汇票”实际上是指该国所拥有的债权,是潜在的外币供给。汇率超过上方黄金输送点时会引起黄金输出,汇率超过下方黄金输入点时会引起黄金流入。在此基础上,维克塞尔提出了黄金流出下的中央银行调节措施,通过提高贴现率和其他借款利率等简单办法,可使黄金流出成为不必要。这不仅涉及了资本流动的原因,也涉及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宏观政策,维克塞尔对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有其合理和科学的成份。三、俄林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俄林认为,影响外汇供求的任何事情都能影响汇率,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主要有基本条件、货币政策、资本流动等。国际收支包括一定时期中(通常是一年)必须结清的全部国际交易,其各种项目可以归纳为:贸易和劳务的收支(它包括有形项目和无形项目)、资本交易的收支(包括长期贷款和短期交易以及黄金流动),其中,有形项目和无形项目是国际收支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tianbl(田宝良)第5页持久的平衡因素;长期资本流动项目,即长期贷款,几乎不起平衡作用;短期交易项目和黄金流动项目是主要的平衡项目,但只能使国际收支暂时平衡。俄林论述了由汇率变动和利率变动引起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黄金流动。汇率过度波动会导致暂时的黄金流动,汇率的变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输金点上下限内波动的情况,在金本位制度下,外汇需求大于供应,外汇汇率提高,外汇的供给会增加,使汇率降到它的金平价水平;外汇供给超过了外汇需求,外汇汇率就会降低,当低到预期上涨点时,外汇商就会购入这种外汇,使汇率上升到它的金平价水平。另一类是汇率波动超过了输金点的上限或下限,会发生黄金流动。至于利率是如何引起短期资本流动的,俄林认为,市场利率的上升会使国外流动存款余额转存国内。此外,如果本国利率提高,则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就会看跌,国外资本就会流入本国。对于黄金流动的作用,俄林认为,黄金外流会导致信用紧缩和利率的提高,会导致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黄金流动的这种作用和上述国外流动存款转入的作用是相同的,只不过,黄金流动的作用有一定的时滞。俄林对黄金流动作用的观点可以归纳为:第一、在大多数场合下,国际间黄金的流动并不是平衡机制的一部分;第二、在信用额和购买力方面的变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流动资金存款余额和外汇储备的变化等)更快得多地造成的,在任何黄金流动之前,在购买力方面就已经出现了开始变动的趋势;第三、黄金流动是否影响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央银行的信用政策,从而造成购买力的次级变化,这是不确定的;第四、黄金流动与其说是影响中央银行信用政策的有效因素,倒不如说是使黄金储备恢复到被认为是可取的或正常的百分比的因素。俄林对国际资本流动是否会引起购买力转移效应的分析,总体上认为,如果一种货币不能转移成另外一种货币,购买力转移就不可能。针对这一问题,俄林首先假定:只存在两个国家为借款国A和贷款国B,两国间商品贸易是完全自由的、完全流动的。此前提下,国际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tianbl(田宝良)第6页资本就会从B国流向A国,A国购买力增强,而B国购买力减弱,结果是A国遇到了与借款规模相当的贸易入超,购买力从B国转移到了A国。如果上述假定条件发生变化,则购买力转移效应就比较复杂。但总体上看,国际资本从贷款国B流向借款国A的结果是:A国的购买力将会增加,B国的购买力将会下降。四、金德伯格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金德伯格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中首先对国际短期资本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类别划分,引进了货币供给、膨胀和收缩、产业流通和金融流通等几个基本概念。金德伯格认为,货币供给是指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包括政府存款,但扣除银行间的存款),但外国银行在本国银行的存款则包括在内;膨胀和收缩是指名义国民收入的上升和下降;产业流通是指企业家用于维持其生产、分配、交易和支付生产要素费用时所用的存款;金融流通是指用于保有和交换现存财产所有权凭证的存款。只有产业流通中的存款才被用来购买产品,才决定名义国民收入。外国银行和私人的存款均属于金融流通,当存款从产业流通转向金融流通,国内经济将有所收缩;当存款由外国人转给本国人时,国内经济将有所膨胀。他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了分类,首先分为短期资本流动(一年以下),和长期资本流动(一年以上),其次又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按照投资者的动机分为四类:一是平衡型短期资本流动,二是投机型短期资本流动,三是收入型短期资本流动,四是自主型或安全型短期资本流动。金德伯格在上述概念界定和种类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1)、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货币供给的直接影响金德伯格做了以下假定:①国际资本流动限于商品的进出口需要;②实行固定汇率制;③有A、B两国,B国的进口大于出口,A国的出口大于进口;B国支付A国时不借入短期资金。然后,他按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所用的信用工具,分三种情况考察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A、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tianbl(田宝良)第7页B两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第一种情况:B国对A国的支付用外国货币进行。这对于两国的名义国民收入都有影响。这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加以分析:假定B国进口商提取在A国的存款来支付给A国出口商,A国出现了货币从金融流通领域到产业流通领域的转变,A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经济膨胀。假定B国进口商减少活期存款以购买B国银行在A国的存款,那么B国的货币供给量将有所减少,B国经济有可能收缩。假定B国进口商是通过A国银行在B国银行的存款增加方式来支付的,这时B国货币供应减少,对国内经济有一定的收缩作用,A国银行因购买B国货币造成货币供给和国民收入增加和膨胀性的直接结果。第二种情况:B国对A国用外汇支付。不会同时影响(或立即影响
本文标题: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5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