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遗传学研究方法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教研室李杰DNA体外重组技术PCR技术植物DNA提取RNA的提取及定量检测SouthernBlot荧光定量PCR课程目录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酵母单杂交系统PCR-basedaccuratesynthesisoflongDNAsequences基因的体外分子进化基因原核表达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拟南芥实验操作蛋白质分离纯化与检测技术实验设计所需的各种DNA片段及其排列次序(设计图纸)ORF酶切位点(施工方案)实验方法和操作(施工)DNA体外重组技术酶切位点通过克隆载体引入酶切位点通过PCR引入酶切位点(需测序)部分酶切Adaptor的使用克隆的先后次序通过克隆载体引入酶切位点部分酶切Adaptor的使用通用植物表达载体pBHT-5的构建SfiASfiB克隆位点的引入衔接头设计BS1:5’-GATCCGTACGTGGCCATTA-3’BS2:3’-GCATGCACCGGT-5’SS1:5’-CGGCCGACTGGAGCT-3’SS2:3’-GGAGCCGGCTGACC-5’克隆的先后次序实验方法和操作质粒DNA的提取酶切与回收连接转化转化子的鉴定质粒DNA的提取采用碱变性小量提取法:挑取单菌落,加5ml含有相应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37℃,200r/min,振荡培养过夜。将菌液加入1.5ml离心管,4000r/min,离心5min,尽可能弃去上清。加100μL溶液Ⅰ,强烈振荡至细胞均匀分散,室温放置5min。加200μL溶液Ⅱ,颠倒混匀,动作要轻,冰浴5min。加150μL溶液Ⅲ,颠倒2~3次混匀,冰浴5min。4℃,12000r/min,离心10min,将上清移至新管,小心不要将沉淀吸入。用等体积苯酚∶氯仿抽提。4℃,12000r/min,离心5min。上清移至新管,小心不要吸入苯酚∶氯仿。加两倍体积95%的冰乙醇,颠倒混匀,4℃,12000r/min,离心10min。用70%乙醇清洗沉淀。倒掉乙醇,吹干。加入适量TE溶解电泳检测。酶切与回收双酶切体系的建立DNA的质量凝胶重量回收片段的质量连接连接体系载体和DNA片段的大小PEG的添加连接条件:温度转化子的鉴定PCR技术要点引物的设计PCR反应体系PCR反应条件PCR技术PCR技术的应用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基因改造基因检测引物设计的原则(一)①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mer左右引物的有效长度不能大于38mer,否则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Taq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74℃),不能保证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②引物扩增跨度:以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③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引物设计的原则(二)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性的扩增条带(热启动PCR)。⑤引物3’端的碱基要求严格配对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被扩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适宜的酶切位点,这对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处。引物设计的原则(三)⑦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它序列无明显同源性。⑧引物量:每条引物的浓度0.1~1u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多设计几对引物配合使用时很有效的(巢式PCR)。Mg2+浓度Mg2+对PCR扩增的特异性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在一般的PCR反应中,各种dNTP浓度为200umol/L时,Mg2+浓度为1.5~2.0mmol/L为宜。Mg2+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出现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会降低Taq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应产物减少。退火(复性)温度与时间:退火温度是影响PCR特异性的较重要因素变性后温度快速冷却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由于模板DNA比引物复杂得多,引物和模板之间的碰撞结合机会远远高于模板互补链之间的碰撞。复性温度=Tm值-(5~10℃)在Tm值允许范围内,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梯度降落PCR)复性时间一般为30~60sec,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延伸时间:根据所用Taq酶种类和待扩增片段长度而定使用有校读功能的酶应延长延伸时间;1Kb以内的DNA片段,延伸时间1min就足够了;3~4kb的靶序列需3~4min;扩增10Kb需延伸至15min。延伸进间过长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对低浓度模板的扩增,延伸时间要稍长些
本文标题:DNAPCR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6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