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说格律诗的用韵用韵有广义和狭义上的两个概念。一是指押韵,二是指和韵的一种,这里要说的是广义上的用韵。韵是在所有文体中最抽象的一种文体。但只要说到韵,大凡喜欢诗词歌赋的人,都会知道只有韵律流畅的词曲才会觉得朗朗上口,才有一种诵唱自如的感觉,才能达到一种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境界。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讲韵的,就是民间歌谣也是要讲韵的。北宋美学家范温在《潜溪诗眼》中这样描述韵:“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之其美。”这话不难理解,也就是说,凡是最美的事物必定有韵,正所谓“韵者,美之极。”大千世界,一种韵之美,无处不在。一首诗,一首词,一首歌,都是美好字句的有序排列。而要把这些美好的字句做到最佳排列,正确把握用韵这个环节必不可少。不少新诗,就连当前流行的歌曲、小品、相声、戏曲等各类文学艺术当中,都离不开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的仅在于对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而已。因此,掌握韵,是学诗的前提。既然我们知道了用韵的重要性,为了便于喜好诗词歌赋、而对用韵欲探其究的诗友之需,我们今天就用韵上的规则以及在用韵上的一些忌讳,加以浅谈概述,与大家共享。一、几个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其实要弄清楚韵的概念与运用,首先就要弄清楚何为韵?何谓押韵?何谓韵律?何谓韵脚和白脚?以及何为平仄等五个基本概念,只要弄清楚了这些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与区别,其它的慢慢就会循序渐进地掌握了。(一)、韵1、韵的基本定义:在《新华字典》中,韵,被定义为: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2、韵在韵文中的定义: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的汉字,按照一定的间隔规律,放缀在不同句子的最末一个字的位置,以造成和谐、顺口、流畅的朗诵效果,这就构成了“韵”。刘勰于【文心雕龙】说:“同声相应谓之韵”。换句话说,韵,即为“同一收音”称之为韵。如:“东、公、空、同,皆以ong为收音,即同属一韵。而取“东”字为代表,称之为“东”韵。再如“先、天、年、千、煎、等字,皆以ian为收音,亦同属一韵,而取“先”字为代表,称之为“先”韵。从以上我们常用的字中,我们就不难理解韵的概念了。韵,就是一系列韵母相同的字。而对于韵文来说,韵,就是一种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另则,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二)、押韵1、押韵的定义:押韵,也作“压韵”、叶(xié)韵(作“谐韵”、“协韵”。)即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以形成一种节奏美和音韵美,称为“押韵”。实际上,押韵也就是韵的使用方法。通俗地说,诗人在诗词中的用韵,就叫做押韵。2、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3、押韵的作用: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其作用一是串联作用。押韵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的声调,使诗歌的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二是便于记忆作用。诗之有韵,读之流畅,即使篇幅较长,也容易背诵。4、近体诗押韵的规定,归纳如下:一)正格①、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如杜甫《月夜》: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②、只押平声韵。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标明律绝的诗作,虽然入韵了,但平仄韵不分,混押一通,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是概念模糊所致。这点,我们要足够引起重视,我认为,学诗,就要严格起头,精准迈步。③、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换韵。二)、飞雁出群格——(又称为借韵)即首句所押之韵,不在同一韵部之内的,称之为“飞雁出群格”。这种格以用邻韵为多见。所谓邻韵,指的是韵部排列相邻,而语音又相近的韵。如东冬,支微齐、鱼虞、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庚青蒸、覃盐咸、江阳、佳麻、蒸侵。这些韵现在可以通押,韵放宽是可以的,但平仄,对粘还是要严的,不能放宽。如果不是邻韵则必须以古韵能通转者为限。谢秦《四溟诗话》说:“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林通《山园小梅》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撙。”此诗首句韵脚用的是先韵,而国、昏、魂、群等韵脚则是元韵字,首句用的是邻韵,属于“孤雁出群格”。又如曾几《雪作》臥闻微霰却无声,(庚韵)起看阶前又不能;(蒸韵)一夜纸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蒸韵)履穿过我柴门客,笠重归来竹院僧;(蒸韵)三白自佳晴亦好,诸山粉黛见层层。(蒸韵)此诗押十蒸韵,而首句借用“庚”韵字为韵脚。汪师韩于《诗学纂闻》亦云:“唐律第一句多用通韵字,蓋此韵原不在四韵之数,谓之‘孤雁入群’。然不可通者,亦不可用也。”而谢榛《四溟诗话》则曰:“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宁用仄字,勿用平字,若子美‘先帝贵妃俱寂寞’,‘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于此可知各人持论,亦自稍有不同。另外有一些变革,我们初学不提倡,特做用楷体字列举出来,供大家了解。三)、飞雁入群格——末句所押之韵,非在同一韵部之内,称之为称孤鹤入群格)“飞雁入群格”。然亦须以古韵能通转者为限。如故行宫元稹寥落故行宫,(东韵)宫花寂寞红;(东韵)白头宫女在,閒坐说玄宗。(冬韵)中夏昼臥刘兼寂寂无聊九夏中,(东韵)傍檐依壁待清风;(东韵)壮圖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臥龙。(冬韵)范成大《呼陀河》闻道河神解造冰,(蒸韵)曾扶阳九见中兴;(蒸韵)如今烂被胡羶涴,不似沧浪可濯缨。(庚韵)诗押“十蒸”韵,而末句借用“八庚”韵之字。黄景仁《言怀》听雨看雲暮復朝,(萧韵)谁于笼鹤採丰标;(萧韵)不禁多病聪明減,讵惯长閒意气销;(萧韵)静裡风怀玄度月,愁边心血子胥潮;(萧韵)可知戰勝浑难事,一任浮生付濁醪。(豪韵)诗押“二萧”韵,而尾联借用“四豪”韵之字。以上皆称为“飞雁入群格”。四)、进退格——律诗之押韵,又有所谓“进退格”者,例如七律八句四联,首联押“一先”韵,次联换“十一真韵”,第三联復用“一先韵”,末联更用“十一真”韵。一进一退,交替押韵,然亦必须限于古韵本相通之范围内,不可任意。黄朝英《缃素杂记》云: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日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如李师中《送唐介》诗: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寒韵)去国一身轻似燕,高名千古重于山;(删韵)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寒韵)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删韵)此所谓进退韵格也,“难寒”二字在寒韵,“山还”二字在删韵,诚合体格,岂率尔而为之哉?《冷斋夜话》载当时唐李对答语:“言此诗为落韵诗,蓋渠不见郑谷等所定诗格,有进退之说,而妄为云云。”又如:韩子苍进退韵近体诗:盗贼犹如此,苍生困未苏;(虞韵)今年起安石,不用哭包胥;(鱼韵)子去朝行在,人应问老夫;(虞韵)髭鬚衰白尽,瘦地日攜锄。(鱼韵)苕溪渔隐云:“郑谷等共定今体诗格,‘一进一退’韵,如李师中送唐介七言八句是也。子苍五言八句近体诗亦用此格。蓋‘苏夫’在‘虞’韵,‘胥锄’在‘鱼’韵也。”又如苏东坡《题南康寺重湖轩》诗:八月渡重湖,(虞韵)萧条万象疏;(鱼韵)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虞韵)许国心犹在,匡时术已虚;(鱼韵)岷峨千万里,投老得归无。(虞韵)此诗以“鱼虞”二韵相间而押,《清波杂志》谓东坡自跋云:“律诗可用两韵。而引李诚之(师中)送唐子方(介)诗,两押‘寒山’韵为证,不知诚之本用进退格耳!”五)、辘轳格——辘轳韵者.【辘轳格】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辘轳体诗】出于文人的巧思,属于文字游戏的范围。作辘轳体的人须作律诗五首,五言或七言均可,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全句,分别置于其它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五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所以叫辘轳体。另有一种诗的用韵方法叫辘轳格,也称辘轳韵,与此不同。诗人玉屑引湘素杂记:「郑谷与僧齐已、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文体明辨杂韵诗:「二曰辘轳韵,双出双入,每隔二句用韵者是也。」诗评:「单辘轳韵者,单出单入,两句换韵;双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四句换韵。」诗人玉屑在进退格的引例中,有子苍近体诗一首,凡四韵,一、三两韵押虞韵,二、四两韵押鱼韵,一虞一鱼,相间递押,所谓一进一退也。而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名。如黄山谷《谢送宣城笔》诗:宣城变样蹲鸡距,(虞韵)诸葛名家捋鼠鬚;(虞韵)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虞韵)没投墨客摩蝌蚪,勝与朱门饱蠹鱼;(鱼韵)愧我初无草元(玄)手,不将閒写吏文书。(鱼韵)此诗之前半押“虞”韵,后半则押“鱼”韵,即所谓辘轳韵也。吴师道之《吴礼部诗话》云:“辘轳出入用韵,必有奇字乃可。若句韵寻常,则用此何为?又必用韵联而声協者,若东冬、寒山、肴豪、清青之类。今人间越用之,或一在上平、一在下平,皆非是。”六)、极端之格——另有一种极端之格如:永王东巡歌李白祖龙浮海不成桥,(萧韵)汉武湾阳空射蛟;(肴韵)我王楼艦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萧韵)本诗押“二萧”韵,却于次句押“三肴”韵。次韵答宝觉苏轼芒鞋竹杖布行缠,(先韵)遮莫千山又万山;(删韵)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寒韵)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五删”韵,而末句押“十四寒”韵。闻莺杨万里晓寒顾影惜金衣,(微韵)著意听时不肯啼;(齐韵)飞入柳阴深处去,数声只有落花知。(支韵)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句押“四支”韵。如以上三例,乃是通韵之极端例子(有这些例子,我们也就理解毛泽东的律诗“出韵”的现象了。)以上六种格式,除一、二两格可以经常使用外,其它数格一般不宜提倡。作为初学者还是按韵书押韵为好。(三)、韵律1、韵律的定义:韵律,即为平仄和押韵规范。也就是格律诗词中对韵的运用规定称之为“韵律”,这和我们平时理解的韵律一词的意思有些不同。韵律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声韵和节律,也就是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这是我们在格律诗词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当我们在欣赏一首诗词时,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词,如“平仄适宜”、“韵律流畅”、“入韵”、“出韵”、“入律”、“出律”等词,实际就是在以格律诗的“平仄和押韵规范”在评读这首诗作。二是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如常见所指的音乐与跳舞韵律,韵律操以及某种物体的神韵等等,这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含义。2、韵律的作用:韵律既是格律诗词曲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歌赋民谣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由于汉语文字的单音特性,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如果平仄、对仗和押韵这三要素运用得好,就可以使诗词歌赋增强音乐感,展现出音韵结构的整齐与节奏之美,体现出一种因声求气、同气相求的韵律之谐美。如若运用不好,用得过多或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四)“韵脚”和“白脚”1、“韵脚”和“白脚”的定义:押韵必然押在那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像人躺下来,放在脚底一样,因此有韵的那个地方(那个字)就称之为“韵脚”。反之不押韵的那一句的最后那个字就叫做“白脚”。2、“韵脚”和“白脚”的区别:“韵脚”一定是平声,“白脚”一定是仄声,这也叫做“脚分明”。如果“白脚”写成了平声,就会犯用韵上的忌讳,叫“踩脚”
本文标题:浅说格律诗的用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8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