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PNF)概述定义: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是指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改善和促进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螺旋、对角线型的运动模式是PNF技术的基本特征理论基础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肉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肌痉挛。1、PNF强调提高能力,重在利用现有正常的能力来带动、易化较弱的功能部位,提高其能力水平。这一思想也是PNF技术中利用患者较强的运动模式去加强较弱运动的疗法的基础。2、正常的运动发育遵循从头到尾、有近端到远端的规律,这种规律也是采用PNF技术进行治疗时所依据的原则,即首先进行头及颈部的运动,其次为躯干,最后是四肢的运动。3、运动行为的发育具有周期性循环的倾向,如坐位姿势的发育一屈、伸肌优势交替发育为特征4、有目的的活动包含逆向运动。逆向运动有助于重建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与相互作用。5、运动能力通过学习而获得,运动学习涉及从条件反射到复杂的随意运动控制,本体感受性反馈在条件反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PNF易化技术与有目的的活动相结合,可促进步行及自理活动等整体模式和精细动作的学习。PNF技术的治疗原则㈠充分调动人体运动发育内在潜能;遵循运动功能发育顺序;利用反射调整各种活动(早期和成熟期);人类各种功能性运动都是由屈、伸肌相互作用完成的,先由屈曲性动作逐渐发展到伸展性动作(如由坐爬发展到站立行走);完成每个功能活动都有目标性,而目标的完成常由一些方向相反的动作组成(如进食动作、坐站动作),均由组合运动群来实现目标,组合运动群即是多关节、多轴位的综合活动PNF技术的治疗原则㈡正常的运动和姿势都是依靠肌群间的相互平衡与协调收缩完成;运动行为的发育表现为运动和姿势总体模式的规律性程序,包含在综合性活动中,总体活动模式的发展包括:对称——不对称——反转——单侧——对侧——斜线反转;正常运动具有规律性的程序(如由坐到站),但各步之间可以相互交叉重叠;在本体感觉刺激的同时可增加其它感觉的刺激(如视、听、触觉刺激);强调多次、反复的学习和练习,巩固治疗效果;把组合活动模式贯穿在日常生活训练中进行PNF治疗技术包括徒手接触、口令、肌牵张、牵引、加压、抗最大阻力、正常运动顺序及强化、视觉刺激等徒手接触(manualcontacts)目的:促进软弱肌肉收缩;促进稳定和姿势控制具体操作方法:1.治疗师手与患者皮肤接触2.刺激患者皮肤、肌肉、肌腱等本体感受器3.诱导患者所需方向运动4.可同时施加基本以及特殊的PNF治疗手法口令交流(commandsandcommunication)治疗师在适当时候发出口令,可刺激患者的自主运动,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具体操作方法:1.预备口令:必须清楚明白,动作中的口令要短、准确、时间正确2.活动口令:告诉患者开始活动3.纠正口令:及时、准确、达到目的肌牵张(strenth)快速牵拉肌腱—促进软弱肌肉收缩(1─3级),启动因肌无力引起活动困难;缓慢牵拉肌腱—抑制肌肉痉挛伸展紧张软组织,从而增加肌肉的活动度;具体操作方法:⒈所参与运动的主要肌肉群被伸展到最长位,治疗师施加牵拉刺激,可引起被牵拉肌肉群及相关的协同肌肉收缩而后给予阻力⒉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牵引与加压(tractionandcompression)牵引对关节进行牵拉为牵引,可增大关节间的间隙,使关节面分离,激活关节感受器,刺激关节周围的屈肌肌肉收缩加压对关节进行挤压,使关节间隙变窄,可激活关节周围伸肌利于关节伸展,促进关节稳定性、负重和抗重力肌的收缩、直立反应1.快速挤压关节: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2.慢速挤压关节:根据患者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耐受力,缓慢地施加最大阻力(maximalresistance)定义:在不影响活动的过程中适当的等长或等张(向心或离心)抗阻促进兴奋扩散,使更多肌肉收缩,促使肌收缩强度增加,活动范围加大用于3级肌力具体操作方法:1.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节能顺利通过整个运动范围2.最大阻力可刺激肌肉产生自主运动,增强肌肉力量3.矫正拮抗肌之间的不平衡状态4.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强调正常的时间顺序(normaltiming)应用强壮肌等长收缩进行顺序加强前两幅图是应用屈曲-内收-外旋模式与强壮的肩和腕肌的稳定收缩锻炼肘屈曲后两幅图示应用伸展-内收-内旋模式与强壮肩肌的稳定收缩锻炼指屈曲强化(reinforcemengt)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引起又目的性的协调运动称之为强化具体操作方法:对一肢体用抗阻法进行一定形式的活动时,常可强化其他肢体或颈躯干肌的收缩:固定肌--强肌,运动的对象--弱肌,操作点--调节运动的部位视觉刺激(opticalstimulation)具体操作反方法:在进行头颈躯干上部动作模式时,视觉可将正确的运动方向,令患者的眼球追随运动方向,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也有利于动作的发动与协调特殊技术节律启动等张组合拮抗肌逆转重复牵张收缩放松保持放松节律启动特征:在预期的范围那,通过被动运动先开始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抗阻运动,从而改善启动运动的能力.目的帮助运动的启动改善协调能力和运动的感觉适应症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特殊手法(9种)节律性发动(rhythmicinitiation)沿运动方向被动地、反复地给患者运动感觉地输入辅助地诱导患者进行该运动方向地运动最后主动地由节律地完成相同地动作次数等张组合:主动肌群的向心性、离心性及稳定性收缩组合而无放松。治疗师在整个关节活动度内主动抗阻患者运动在关节活动度末端,治疗师让患者停留在这一位置当达到稳定后,治疗师让患者缓慢地向起始位运动保持放松(hold-relax)使肢体至运动范围的极限端点要病者做主动肌的等长抗阻收缩6-10″逐渐放松(不要改变方向)3-5″再进行主动肌的收缩收缩放松(constract-relax)先做拮抗肌的等张收缩然后由治疗师进行主动肌的被动运动反复多次后再做主动肌的等张性收缩获得肌肉放松在无痛范围内可增加ROM牵拉僵硬的肌肉和肌腱适用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的患者重复收缩(repeatalcontraction)理论:在CNS传导通路上进行反复刺激,可使神经冲动传导变得容易。反复牵拉主动肌,增加其等张收缩的能力,以达到提高主动肌肌力的目的,是强化主动肌肌力的一种技术另请注意:肌力达5级,不可说其肌力功能正常。因为肌力功能包括外形、耐力、爆发力、协调收缩性、收缩的技巧以及速度等。全范围的反复牵拉1.肌肉被拉长的张力引出牵张反射2.拉长的肌肉张力=牵拉刺激3.拉长的肌肉张力+拍打=牵拉反射注意1.牵拉反射与患者主动用力相结合2.等待引起的肌肉收缩,然后施加阻力等张组合肌群的向心性,离心性及稳定性收缩组合而无放松.治疗时,从患者肌力或协调最好的地方开始.反复收缩(repeatedcontraction)等张收缩组合:一组肌肉(主动肌)持续向心、离心、稳定收缩,其目的是控制和协调主动运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以及控制离心性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方法:患者在关节活动范围中作向心性抗阻力收缩(由治疗者施加阻力),在运动的终末端患者保持该位置(稳定性收缩),稳定后,治疗者加大阻力,使患者缓慢地回到开始收缩的位置(离心性抗阻力收缩)。拮抗肌逆转动态反转稳定性反转节律性稳定动态反转主动运动从一个方向转变到其想法的方向,部伴有停顿或放松.在正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类型的肌肉活动:扔一个球,蹬自行车,步行等.拮抗肌逆向运动(reversalofantagonists)慢逆转(slowreversal)对抗的两组肌群缓慢地交替作等张收缩屈曲和伸展方向连续进行诱导训练完成最大关节活动范围慢逆转——挺住(slowreversal-hold)与SR诱导训练方法相似在所需ROM内进行2-3″肌肉地等长收缩稳定性反转施加足够的阻力对抗交替等张收缩以防止活动.指令时动态的命令(推我得手,不要让我推你),治疗师只允许很小的运动出现.节律性稳定交替的登场收缩对抗阻力,不存在有意识的运动.节律性稳定(rhythmicstabilization)可在关节活动范围的任何一点进行主动肌与拮抗肌相互交替收缩的一种训练方法肌肉收缩形式是等长收缩可在不改变关节活动范围的情况下,增加双侧肌群的肌力,提高关节的稳定增加关节及周围的血液循环运动后获得放松反复牵拉起始范围的反复牵拉全范围的反复牵拉起始范围的反复牵拉肌肉被拉长的张力引出牵张反射全范围的反复牵拉从肌肉收缩紧张状态引出牵张反射.重复收缩(repeatalcontraction)理论:在CNS传导通路上进行反复刺激,可使神经冲动传导变得容易。反复牵拉主动肌,增加其等张收缩的能力,以达到提高主动肌肌力的目的,是强化主动肌肌力的一种技术另请注意:肌力达5级,不可说其肌力功能正常。因为肌力功能包括外形、耐力、爆发力、协调收缩性、收缩的技巧以及速度等。全范围的反复牵拉1.肌肉被拉长的张力引出牵张反射2.拉长的肌肉张力=牵拉刺激3.拉长的肌肉张力+拍打=牵拉反射注意1.牵拉反射与患者主动用力相结合2.等待引起的肌肉收缩,然后施加阻力收缩—放松对制约肌(拮抗肌)等张收缩施加阻力,随后放松并运动到增加的活动范围.保持—放松拮抗肌(短缩肌肉)放松后进行抗阻登场收缩.放松技术(relaxation)保持放松(hold-relax)使肢体至运动范围的极限端点要病者做主动肌的等长抗阻收缩6-10″逐渐放松(不要改变方向)3-5″再进行主动肌的收缩收缩放松(constract-relax)先做拮抗肌的等张收缩然后由治疗师进行主动肌的被动运动反复多次后再做主动肌的等张性收缩获得肌肉放松在无痛范围内可增加ROM牵拉僵硬的肌肉和肌腱适用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的患者重复一种促进功能活动的运动学习的技术.教患者一个运动或活动的结果对功能性工作(例如体育运动)和自理活动的重要.PNF技术及其目的起始运动节律性启动在活动范围开端的反复牵拉学习一个运动节律性启动等张组合在活动范围开端的反复牵拉全范围的反复牵拉重复改变运动速率节律性启动动态反转在活动范围开端的反复牵拉全范围的反复牵拉增强肌力等张组合动态反转稳定性反转节律性稳定在活动范围开端的反复牵拉全范围的反复牵拉增加稳定性等张组合稳定性反转节律性稳定增加协调和控制等张组合动态反转稳定性反转节律性稳定在活动范围开端的反复牵拉增强耐力动态反转稳定性反转节律性稳定在活动范围开端的反复牵拉全范围的反复牵拉增加关节活动度动态反转稳定性反转节律性稳定在活动范围开端的反复牵拉收缩—放松保持—放松放松节律性起始节律性稳定保持—放松减轻疼痛节律性稳定保持—放松治疗患者评估治疗目标治疗计划治疗设计评价治疗范例被动关节活动度减少程序强调顺序牵引适当的抗阻技术收缩—放松或保持—放松拮抗肌的稳定反转节律性稳定组合收缩—放松之后在新的活动度那等张组合收缩-放松后缓慢反转,以运动到新的活动度开始节律性稳定或稳定反转继以拮抗肌动态反转PNF评价要点与步骤1、一般情况包括检查生命体征、呼吸、吞咽、发音、面部肌群及舌肌的运动情况。2、运动反应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本体感觉刺激,诱发运动反应,判断何种感觉刺激对于易化运动功能最为有效3、头颈部的控制模式头颈部的控制是控制上部躯干运动的关键。重点观察以下几点:⑴、肌张力优势(屈肌或伸肌)⑵、对线关系(中线或不对称)⑶、稳定性与活动性(达到平衡状态或一方、两方面均存在障碍)4、肢体的对角线运动模式包括:双侧对称性、双侧不对称性、双侧交互性模式。从以下几点评价:①、头颈部及躯干姿势对于完成对角线模式的影响②
本文标题:PNF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9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