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
正常人体结构第12章女性生殖制作:魏慧目录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一、卵巢二、输卵管三、子宫第二节女性外生殖器一、卵巢的微细结构二、子宫的微细结构四、阴道五、前庭大腺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微细结构附:乳房附:会阴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卵管的形态、分部及输卵管结扎的部位;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以及固定装置;卵巢、子宫的微细结构以及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熟悉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乳房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会阴的概念。了解阴道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前庭大腺的位置和导管开口;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学习目标女性生殖系统模式图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前庭大腺一、卵巢卵巢是女性生殖腺,位于小骨盆侧壁髂血管分叉处的卵巢窝内,呈扁卵圆形,左右各一,具有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功能。位置:位于小骨盆侧壁髂血管分叉处的卵巢窝内。形态:呈扁卵圆形,可分为内、外侧2面,上、下2端和前、后2缘。成年卵巢的大小约为4㎝×3㎝×1㎝,重5~6g.卵巢的大小、形状随年龄年龄增长呈现差异。幼女的卵巢较小,表面光滑;性成熟期卵巢最大,凹凸不平;30~40岁卵巢开始缩小;50岁左右随月经停止而逐渐萎缩。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卵巢位置主要靠韧带维持。卵巢悬韧带为起自小骨盆侧缘,向下至卵巢上端的腹膜皱襞;卵巢固有韧带起自卵巢下端至子宫输卵管结合处后下方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二、输卵管输卵管为1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长10~14cm,位于子宫底两侧、子宫阔韧带上缘内。输卵管子宫口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壶腹输卵管峡输卵管伞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子宫口:开口于子宫腔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分部输卵管子宫部:穿过子宫壁的一段输卵管峡:输卵管结扎的部位输卵管壶腹:受精的部位输卵管漏斗:输卵管伞-确认输卵管的标志临床上将输卵管与卵巢合称为子宫附件。输卵管uterinetube输卵管伞输卵管结扎术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三、子宫形态:成人未孕子宫呈前后略扁、倒置的梨形。长7-9㎝,最大宽直径约4㎝,厚2-3㎝子宫底子宫颈子宫体子宫颈阴道部子宫颈阴道上部分部子宫的内腔子宫腔子宫颈管:子宫口子宫是孕育胎儿、产生月经的机性器官,壁厚而腔小子宫底子宫峡子宫颈阴道子宫体输卵管峡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阴道部子宫角剖宫术在子宫峡(子宫下段)处切口子宫腔未产妇经产妇子宫的内腔:子宫腔子宫颈管子宫口未产妇:光滑圆形经产妇:横形裂口子宫口子宫颈管子宫内膜肌层浆膜判断妊娠月份摸子宫底子宫的位置位于小骨盆腔中央,前有膀胱,后邻直肠,下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子宫阔韧带相连。膀胱空虚时,子宫呈轻度的前倾、前屈位。子宫的固定装置正常子宫的位置主要依靠盆底肌的承托和韧带的牵引来维持。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子宫主韧带:固定子宫颈和防止子宫下垂子宫骶韧带:维持子宫的前屈位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子宫的韧带与盆筋膜(l)子宫阔韧带:连于子宫两侧与骨盆侧壁间的双层腹膜皱襞。•作用: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阔韧带•(2)子宫圆韧带•起自子宫前面的上外侧、输卵管子宫口下方,在阔韧带两层间向前外侧弯行,止于大阴唇皮下。•作用:维持子宫的前倾位•(3)子宫主韧带:位于子宫阔韧带下部的两层之间,从子宫颈两侧缘到骨盆侧壁•作用:防止子宫颈向下脱垂子宫主韧带(防止子宫下垂)•(4)子宫骶韧带:起自子宫颈后面,向后绕过直肠两侧,止于骶骨之前。•作用:维持子宫的前屈位子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屈位)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四、阴道阴道上部: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形成一环形凹陷,称为阴道穹。阴道穹前部后部:可进行穿刺或引流两侧部阴道下部:以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处女膜)阴道是富有伸展性的肌性管道,是女性交接器官,也是月经排除和挽出胎儿的管道。•前庭大腺是女性附属腺,位于阴道口两侧,形如豌豆,导管开口于阴道前庭,分泌物具有润滑阴道的作用。五、前庭大腺基础与临床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女性的永久性节育措施。通过切断、结扎输卵管峡的方法,阻断精子移向输卵管的通路,阻止精子与卵子结合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该手术不影响卵巢的排卵及内分泌功能,术后女性的性功能和第二性征均不受影响,能正常产生月经,周期规律不变。输卵管结扎术成年女性阴道上皮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影响下增生变厚,富含糖原。上皮细胞脱落后,在阴道内乳酸杆菌作用下糖原分解为乳酸,使阴道处于酸性(pH为3.8~4.4)环境,使适应于弱碱性环境中繁殖的病原菌受到抑制,这是女性的一种自然防御功能。幼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阴道自净作用较弱,故容易罹患阴道炎。阴道自净作用第二节女性外生殖器女阴阴阜:为耻骨联合前方的皮肤隆起,皮下有较多脂肪组织大阴唇:为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表面生有阴毛小阴唇:指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较薄的皮肤皱襞阴道前庭:由两条阴蒂海绵体构成,表面被有阴蒂包皮,分头、体和脚3部分。阴蒂: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前部有外道尿口,后部有阴道口女性外生殖器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微细结构一、卵巢的微细结构表面表面上皮: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白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实质皮质: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白体、闭锁卵泡以及结缔组织组成髓质: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等。少量门细胞卵巢仿真图卵泡的组成:卵母细胞卵泡细胞(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构成原始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单层扁平细胞两者间有缝隙连接1.原始卵泡primordialfollicle胞体大、胞核浅染圆形,直径约30~40μmLM:胞质嗜酸性核大而圆,染色质细疏,着色浅,核仁明显胚胎期已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周围的一层扁平细胞,有基膜支持营养卵母细胞(1)初级卵泡①卵母细胞②卵泡细胞④卵泡膜体积增大立方、柱状或多层③出现透明带2.生长卵泡(CallExnerBody)透明带(zonapellucida)由卵母C和放射冠之间出现一层均质状、嗜酸性、折光性强的膜EM:可见卵母C和卵泡C有突起伸入透明带内。功能:利于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受精时对精子卵子的识别和特异性结合有重要意义。卵泡细胞透明带②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大,数量少①卵泡细胞层数增多胞体继续增大出现:卵泡腔,充满卵泡液颗粒层、卵丘、颗粒层膜细胞③卵泡膜分化为外层:环形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纤维内层:毛细血管丰富,分化为膜细胞,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特点(2)次级卵泡secondaryfollicle卵巢光镜图3.成熟卵泡maturefollicle回卵丘成熟卵泡是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卵泡体积显著增大,并突出卵巢表面,故颗粒层变薄。在排卵之前36-48小时内,初级卵母细胞(2n,4x)经过第一次成熟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n,2x)和一个很小的第一极体(Polarbody,n,2x)。后者随即退化消失。次级卵母细胞随即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受精后继续至完成。如果未在排卵后24小时之内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则退化。(二)排卵(ovulation)概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连同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从卵巢表面排出的过程。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微细结构黄体形成:排卵后,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卵泡壁和卵泡膜的细胞体积增大,并分化成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退化:月经黄体(维持12‐14天)妊娠黄体(维持4-6个月)退化成白体黄体的内分泌功能★雌激素膜、颗粒黄体细胞协同分泌★孕激素颗粒黄体细胞分泌各发育阶段退化的卵泡◆卵母细胞◆卵泡细胞◆透明带◆卵泡膜细胞核固缩排列松散,紊乱凹陷、扭曲可形成间质腺(四)卵泡闭锁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微细结构二、子宫的微细结构外膜:为浆膜,覆盖子宫的大部分肌层:由平滑肌构成,很厚,肌纤维束交错走行内膜:又称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功能层:浅层,约占4/5,月经周期中可脱落。基底层:深层,约占1/5,经期后能增生修复功能层。(一)子宫壁的组织结构子宫壁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血管来自于子宫动脉,在肌层内形成基层动脉,弓形动脉发出许多小动脉,主干进入功能层,称螺旋动脉。而分布与基底层短小分支称基底动脉。子宫内膜的血管(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自青春期起,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每隔28天左右发生一次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增生、修复的过程,称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从月经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前1天止。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微细结构分期月经期:第1-4天增生期:第5-14天分泌期:第15-28天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示意图黄体退化雌、孕激素水平下降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坏死螺旋动脉扩张,内膜脱落出血1.月经期2.增生期新卵泡生长分泌雌激素①子宫内膜增生修复②子宫腺增生③螺旋动脉增长并弯曲(5-14天)第14天卵泡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分泌雌、孕激素①内膜进一步增厚水肿②腺体更弯曲、腔更大糖原分泌③螺旋动脉增长更弯曲伸到内膜表层3.分泌期附:乳房位置:位于胸前部、胸大肌和胸肌筋膜的表面。形态:多呈半球形,中央有乳头,乳头周围的皮肤色素较多,形成乳晕结构: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和脂肪构成。纤维组织伸入乳腺内,将腺体分隔成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有一排泄管,称为输乳管。成年女性乳房形态结构附:会阴一、尿生殖区的肌和尿生殖膈浅层肌会阴浅横肌深层肌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尿生殖膈由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及其覆盖于两肌表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组成,封闭尿生殖区,具有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的作用。57会阴perineum广义会阴:封闭骨盆下口的软组织。尿生殖三角肛门三角狭义会阴:肛门与女阴之间,其深部有会阴中心腱。产妇分娩时,助产士保护会阴是什么意思?58会阴perineum尿生殖三角肛门三角附:会阴二、肛区的肌和盆膈肛提肌尾骨肌肛门外括约肌盆膈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构成,形成盆腔的底,中央有直肠通过。盆膈封闭骨盆下口,具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与排便、分娩等有关。女性会阴及盆底肌基础与临床当乳腺癌侵犯乳房悬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短,向内牵拉皮肤,导致皮肤表面出现凹陷,称“酒窝征”。在乳腺癌晚期,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受阻,出现皮肤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酒窝征”与“橘皮样”变分娩过程中,阴道口及周围组织由于受到胎头压迫发生水肿,或因会阴过紧、胎儿过大等原因,导致胎头即将娩出时,发生会阴撕裂,严重者甚至会撕裂到肛门。因此助产时要注意保护会阴,临床上有时通过会阴切开术来防止会阴撕裂。会阴撕裂章小结生殖腺:卵巢输卵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附属腺:前庭大腺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女阴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9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