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王维李桂奎制作《过香积寺》山水田园诗发展之回顾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长,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创作群体。盛唐山水田园诗具有清新淡雅,意境幽远的风格特征。谢灵运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徙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进士,授大乐丞,不久因事贬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737)秋,以监察御史出使凉州,后迁殿中侍御史。王维(701—76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评王维《使至塞上》诗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开元二十九年(740)春,辞官归隐终南。安史乱中被俘,迫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多才多艺,精于诗文、书画、音乐。其诗诸体兼善,尤擅长山水田园诗。诗风清新秀雅,诗中有画,气韵生动,熔诗情、画意、禅理于一炉。有《王右丞集》。•过香积寺•香积寺,故址在陕西省长安县南;“过”,当作访问讲。•这首诗写山林深邃幽静,香积古寺深藏,表现出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这是作者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的反映。称王维“诗佛”,此可证明。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境,深山何处钟。前四句写诗人要去访香积寺,却又不知在何处,可见此行纯是任性,而数里外缭绕的云峰,一方面使目的地带有朦胧之感,另一方面也从侧面渲染了诗人的心境。于是下面就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只有古木,不见今人,是偏于时间描写;不见寺院,只闻钟声,而在群山环抱之中,回声四起,诗人当然不知“何处钟”了,这又是偏于空间描写。远处是层峦叠嶂,近旁是古木参天,眼前是无人小径,环境确是非常幽寂荒僻。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五六两句进一步具体描写,展示给读者的是一片冷色调。一个“咽”字,形象地写出了泉水在嶙峋山石中穿行时的状况,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幽咽泉流冰下难”的刻画。“冷”字用得更为奇特,斜阳余晖洒在松上,本来应是暖色,但既是夕阳,又处僻地,此情此景,怎能不“冷”?所以,这两句的景色,一写闻,一写见,其实都是作者自己的感受,但却又表现出高度的艺术真实。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句出自佛典,《法苑珠林》:“西方山中有池,毒龙居之。”谓西方一水潭中,藏有一条毒龙,害人无算。有高僧以无上佛法将其制服,不再能为害。但作者却是活用,正如赵殿成《王右丞诗集笺注》注此诗云:“毒龙宜作妄心譬喻,犹所谓‘心马情猴’者。若会意作降龙实事用,失其解矣。”这里又含“邪念”或“机心妄想”之意。作者一路行来,正是一个参悟的过程,走近佛寺,顿消妄念,才有“安禅”之说。•禅林清韵作者顺着行程,一路写来,虽极力渲染寂静,却每每以动相形(如钟声、泉声),可见其艺术表现力。特别是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向来为人所称道;“咽”、“冷”二字是诗眼。此联刻画了冷寂的气氛,烘托出香积寺的幽胜。王维诗的以动衬静•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过香积寺》:古木无人境,深山何处钟。•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宋代有人说:一鸟不鸣山更幽,你认可吗?太乙近天都⑵,连山到海隅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⑷。分野中峰变⑸,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⑹。【注释】⑴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⑵太乙:又称太一、太白,为终南山的主峰。天都:天帝所居,即天。一说指帝都长安。⑵海隅(yú):海边,海角。⑶青霭(ǎi):青色的云气。⑷分野:古代将天上星宿的方位与地上州国的划分相对应,称为分野。⑸壑:山谷。殊:不同。⑹樵夫:打柴的人。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终南山⑴•《终南山》这首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将绘画中讲究线条、色彩、构图、意境之美的手法运用到创作中,写景、写人、写物,动静相间,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二句为了突出山的高大而着墨于云气的变幻。•宋代苏轼曾经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你还学过哪首关于“终南山”的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诗纪事》记载:“有司试《终南山望余雪》,(祖咏)咏赋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曰:‘意尽。’”何为“终南捷径”?•《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捷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如,当街卖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经过政府的“特殊安排”,没有参加招考,就在西安市长安区一家事业单位干起了编修县志的活儿,走了一条终南捷径。•王维等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最擅长的诗体是五言律诗和绝句。《过香积寺》《终南山》等都是难得的五言律诗。《红豆》、《鸟鸣涧》、《鹿柴》等则是出色的五绝。•宋代张戒称王维为“五言之宗匠”,赞其诗“词不迫切,而味甚长”(《岁寒堂诗话》卷上)。这首诗可以作例证。附录:孟浩然•我们“认识”孟浩然是从两周岁左右开始背诵那首描写“春之声”的《春晓》开始的。孟浩然(689—740)字浩然,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读书,开元十六年(728)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归乡后曾漫游吴、越、湘、赣等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辟其为从事,不久辞归。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游襄阳,孟浩然与之畅游欢甚,食鲜疾动而卒。诗风冲淡自然,境界清远。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世称“王孟”。有《孟浩然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青云。——李白《赠孟浩然》孟浩然的故乡古襄阳(上图)孟浩然早年隐居的鹿门山(下图)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宿桐庐寄广陵旧游》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王孟诗同中有异•清代纪昀:“王清而远;孟清而切。”△“寂静”是王孟山水田园诗共同的感情基调,不同在孟诗的“寂静”比较单纯,主要是游子失意的抑郁寂寞;王诗的“寂静”则主要是渗透着禅意的“空寂”。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王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0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