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口腔常用麻醉方法李海峰2018.10.30和谐就医看牙恐惧症牙疼阻生齿颌面部外伤口腔科常见病牙疼阻生齿颌面部外伤口腔科常见病?口腔麻醉概述麻醉(anesthesia、narcosis)含义:为了消除痛觉而采用的手段或方法称为麻醉。而过去也有人解释为:用药物或非药物(指压、针刺、冷冻、激光等)使病员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才能使整个手术顺利完成。专业麻醉师完成手术医师完成口腔用麻醉机全身麻醉适用于:奶瓶龋、儿童全口牙龋坏、全身情况较差需拔牙、看牙恐惧症者等局部麻醉(Localanesthesia)简称局麻,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手段暂时阻断局部的痛觉传导,使之达到局部无痛,但病员仍然保持清醒的状态。局部麻醉一、局麻分类方法:针、指、冷冻、激光、药物,其中药物麻醉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方法。二、常用局麻药物1.普鲁卡因(Procain)2.利多卡因(hiclocain):又名赛罗卡因(xylocaine)3.阿替卡因:又名碧兰麻4.布比卡因(pubvacain):又名唛卡因(marcaine)5.地卡因(Dicain):又名潘托卡因(pantocame)普鲁卡因易过敏。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阿替卡因布比卡因地卡因分类酯类酰胺类酰胺类酰胺类酰胺类过敏性可引起少少少少特性穿透性和弥散性差,不适用于表面麻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对组织无刺激目前最先进的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穿透力强,麻醉效能高(被称为无痛麻药)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3-4倍,可维持5小时,长效麻醉作用快,穿透力强,毒性大常用麻醉方法浸润麻醉表现麻醉、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表面麻醉三、常用局麻方法定义: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洒于粘膜表面被吸收后,使末梢N麻痹,以达到痛觉暂时消失的效果。适应症:浅表的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松动牙拔除,舌根、软腭、咽部检查等常用药:1%-2%丁卡因,或2%-4%利多卡因。1、表面麻醉定义:是将药物注射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暂时失去痛觉传导而产生麻醉效果。常用药:0.5%普鲁卡因和0.25%-0.5%利多卡因。2、浸润麻醉临床上的浸润麻醉方法有2种方法:①骨膜上注射法:是将局麻注射于牙根尖部的骨膜浅面,相反注射于骨膜下面则称为骨膜下浸润注射法。②牙周膜注射法:是用短而细的注射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侧牙龈沟刺入牙周膜0.5cm深即可,注射麻药0.2ml即可达到满意效果。定义:是将麻药注射入神经干周围以阻滞神经末稍传入的刺激,使其神经干以下区域产生麻醉效果。常用药:2%利多卡因3、阻滞麻醉三叉神经分布颌面部感觉神经分布1.上牙槽前N:主要支配范围:3211232.上牙槽中N:主要支配范围:(6)5445(6)3.上牙槽后N:主要支配范围:87(6)(6)784.鼻腭N:主要支配范围:3211235.腭前N:主要支配范围:8765445678上颌神经上颌牙齿上颌牙槽突及上颌骨上唇上颌相应神经麻醉可用于下牙槽N:支配范围:8765432112345678舌N:主要支配范围:8765432112345678颊N:主要支配范围:87655678颏N:主要支配范围:43211234下颌神经下颌牙齿,牙龈及牙槽粘膜下颌骨及下颌牙槽突下唇舌下颌相应神经麻醉可用于(1)上牙槽后N阻滞麻醉定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入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N,因此也称为上颌结节注射法。该方法用于:拔除或治疗上颌磨牙、上颌磨牙区牙龈及牙槽粘膜手术等。常用阻滞麻醉方法具体操作如下:①调整的椅位;使患者头微后仰,上颌牙平面与地面成45°角。②注射标志: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口腔前庭沟为进针点。③局部粘膜消毒,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孔朝向骨面向着标志点迅速刺入粘膜下;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0°,向上后内方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进针深约15-16mm④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1.5-2.0ml;注意:回抽无血方可注入麻药。避免过深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翼丛引起血肿。(2)眶下N阻滞麻醉定义:将麻药注入眶下孔或眶下管内,以麻醉眶下神经及上牙槽前神经或中神经。该方法用于:同侧上颌切牙至前磨牙的拔除,牙槽突修整及上颌囊肿剜除术、唇裂修复术等具体操作如下:(口外注射)①进针标志:同侧鼻翼旁约1cm处皮肤;②皮肤消毒,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斜面孔向着骨面,左手食指紧压眶下缘,防止注射针刺入眶内损伤眼球;③首先刺入皮下注入麻药形成小皮丘,然后向上、后、外三个方向推进,一般针头进入眶入孔时有一空虚感。但临床上一般不要求进入眶下孔过深。注入麻药0.5-1.0ml即可。注意:注射针进入眶下管不可过深,以防损伤眼球。(3)腭前N阻滞麻醉定义:将麻药注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经,临床上又称为腭大孔注射法。该方法用于:上颌前磨牙、磨牙拔除术中的腭侧麻醉,腭隆突切除、腭裂修复术具体操作如下::①表面标志:腭大孔(粘膜小凹陷)②进针点:上颌第三或第二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交界,软硬腭交界前0.5cm;③病人投后仰大张嘴,右手持注射器由对侧向着标志刺入上颌第二磨牙腭侧牙龈缘与腭中线连线中外1/3处,刺入腭粘膜下,注意临床上拔牙时一般不要求刺入腭大孔内,以免麻醉腭中、后N造成病人剧烈的咽反射现象;④注入麻药0.5ml。注意:注射点不可过后,以免同时麻醉腭中、腭后神经,引起软腭、腭垂麻痹不适而至恶心或呕吐。(4)鼻腭N阻滞麻醉定义:将麻药注入切牙孔内,以麻醉鼻腭神经,又被称为腭前孔。而腭大孔称为腭后孔。该方法适用于: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膜和牙槽突。(尖牙腭侧远中由腭前神经支配)具体操作如下::①注射标志:切牙孔(表面有菱形腭乳头)②位置: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缝的交点,若上颌前牙缺失者,上唇系带向后越过牙槽嵴0.5cm。③病人后仰,大张口,自切牙乳头侧方刺入,在粘膜下注入少许麻药,再使针与切牙长轴平行,进入0.5cm,回抽无血,注入麻药0.3-0.5ml。注意:回抽无血方可注入麻醉。避免过深、过浅问题。(5)下牙槽N阻滞麻醉定义:将麻药注入下颌孔区神经干,以阻滞下牙槽神经干的各分支的痛觉传导,该方法分为口内、口外注射法;目前临床上均采用口内注射法。该方法适用于:同侧下唇、下颌骨、下颌牙和口底区的手术。具体操作如下::①体位:病人大张口,头稍后仰,下颌牙牙合面与地面平行。②注射标志:颊脂垫尖内侧,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0.3-04cm。③方法:牵拉注射侧口角,显露颊脂垫尖和翼下颌韧带,由对侧前磨牙区牙合面上方1cm水平刺入,刺入点为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0.3-04cm,进针2-2.5cm,直达骨面,回抽无血,注入麻药1-2ml。④麻醉舌神经,再后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入麻药0.5-1.0ml,麻醉颊神经也可边推针边注射。注意:注射点进针,找准角度,避免出现牙关紧闭和暂时性面瘫情况。四、局麻并发症及处理1.晕厥:2.过敏、中毒、特异质反应3.肾上腺素反应,4.血肿5.感染6.注射针折断7.暂时性面瘫8.暂时性复视或失明1、晕厥定义:晕厥是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是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主要是由于神经反射引起的一时性脑缺血、脑缺氧所致。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心悸、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短暂下降等。原因:患者心理过于紧张,患者空腹状态,患者体质较差等。处理:立即停止操作,放平座椅,置患者头低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可给予氨水刺激呼吸。预防:术前做好检查、问清既往史,并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应尽量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2、急性中毒定义: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麻醉剂的浓度超过集体的耐受力时而引起的各种程度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为:轻度中毒:兴奋性:多活动、眼球震颤、血压上升;抑制性:沉睡、脉弱、血压下降;重度中毒:肌肉痉挛,抽搐、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原因:局麻药大量入血所致。处理:轻度中毒者应立即停止注射,吸氧和注射安定。中毒中毒者注射地西泮,静脉注射硫喷妥钠。预防:术前做好检查、问清既往史,并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应尽量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3、血肿定义:指注射针刺破血管所致的血肿。临床表现为: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原因:局麻药大量入血所致注射针反复穿刺引起。处理:出现后应立即压迫止血,并予冷敷,并可酌情给予抗生素和止血药物,48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可促使血肿吸收消散。预防:注射针不能有倒钩,注射时避免反复穿刺,以免增加穿破血管机会。4、感染定义:局麻中注射针被感染,局部或麻醉消毒不严,或注射针穿过感染灶,均可将感染带到深层组织,颞下、翼下颌、咽旁间隙感染。临床表现为:注射后1-5d局部红、肿、热、痛。处理:初期应给予热敷和消炎药,后期感染严重,引起间隙感染,必要时切开引流。预防:注射器械及注射区的消毒一定要严格,注射时防止注射针的污染和避免穿过或直接炎症区注射。5、注射针折断定义:指口腔进行浸润或传导阻滞麻醉时,由于注射针太细或太短发生折断并误入组织内引起。多见于下牙槽神经组织麻醉时。原因:注射针质量差,修饰,缺乏弹性;注射针刺入组织后骤然移动,操作不当,使针过度弯曲所致;注射针刺入韧带、骨孔、骨管时用力不当。处理:应立即嘱患者不要做下颌运动;若有部分露在外,可用歯镍夹取;若完全埋于组织,应拍X线,定位后手术取出。预防:严把注射器质量关,注射时至少在组织外留1cm,注射时遇到阻力不要强行操作。谢谢!
本文标题:口腔麻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0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