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世界有哪三大宗教?佛教及其建筑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是释迦部落的王子。他29岁时开始修行,创立了佛教的教义。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佛教主张止恶扬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它的经典有许多,自古以来,大家最重视的佛经是华严经,称为经中之王。中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等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佛教建筑作品鉴赏《桑奇大塔》印度早期的佛教古迹。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19世纪发现,20世纪修复。该地现存4座佛塔,桑奇大塔仅指其中的1号塔。阿育王时期的桑奇大塔只是一个土墩式的砖构覆钵塔。塔直径36.6米,高16.5米,塔表覆有石片,顶立伞盖,塔周立栏楯。前1世纪时,围绕大塔建造4个牌坊式的石门,石门表面布满佛教内容浮雕和装饰浮雕,其中有六牙象本生故事、佛出家门、礼拜佛塔等。塔顶有呈正方形的一圈石栏杆,围着一座托名佛邸的亭子,冠戴着三层华盖。半球体内层是泥土,外面是用砖砌的,里面埋藏着舍利盒。从窣堵坡的造型来看,它的构思比较原始,以半球体象征印度神话中孕育宇宙的金卵,半球体之上的伞柱象征宇宙之轴;三层伞盖代表佛、法、僧三宝,大塔周围的四座塔门标志着宇宙的四个方位。整个大塔的造型单纯、浑朴,完整统一,具有明显的稳定感和重量感,加上四周又有玲珑纤巧的栏杆和门作衬托,同半球体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窣堵坡显得更加庄严隆重。《树神药叉女》东塔门北侧立柱与第三道横梁末端交角处的砂石圆雕托架像,被公认为桑奇乃至全印度古代雕刻中最美的女性雕像。这一雕像具有加固构架和装饰的双层作用。《婆罗浮屠佛塔》是佛教千年古迹,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婆罗浮屠村,边长123米、高42米。婆罗浮屠梵文意为“山丘上的佛塔”,约建于公元8世纪—9世纪初。像这样独特的建筑形态,意在创造一座立体的“曼陀罗”(佛教用语,意为“坛”或“坛场”)。实际上是佛与菩萨的修身养性之地,也是佛教徒心中的理想境界。设计者运用规则而完整的方形,圆形,意在表现这理想世界是秩序井然的境界。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产生时间为:一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它的经典是《圣经》。特点:博爱,人人平等。基督教及其建筑基督教教堂的建筑风格有拜占廷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拜占廷建筑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以及在这个体系支持下的集中式开放型空间。拜占庭时期建筑的特点,除了对穹窿的偏爱之外,就是马赛克技术的大量使用。把大面积的、色彩饱满的、精细的马赛克镶嵌画用在教堂内部的装饰上是拜占庭时期的特色。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公元537年,是拜占廷时期建造的一座罗马纪念馆。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三拱长方型建筑,教堂的圆顶高60米,相当于20层楼高,是世界有名的五大圆顶之一。柱廊上方的幕墙上穿插排列大小不等的窗户,中央穹窿圆顶基部环以40扇窗户,每当阳光透窗射入大厅时,绘有壁画和图案的半圆形穹顶犹如在空中飘荡,造成一种虚幻飘渺的神秘境界。《华西里。柏拉仁诺大教堂》(1555—1561年俄罗斯莫斯科)为纪念1552年俄罗斯最后战胜外族侵略者而建,是一座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它的风格属于拜占庭式与俄罗斯建筑风格的结合。华丽而又浓郁的装饰风格,突出了俄国历史上民族独立,人民胜利这一伟大的主题。罗马式教堂建筑特征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著名的宗教文化遗产,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比起教堂本身来说,比萨斜塔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其实,它只是比萨大教堂的一个钟楼,因其特殊的外形、历史上与伽利略的关系而名声大噪。并且历经多年,塔斜而不倒,被公认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些宗教建筑都对意大利11~14世纪间的教堂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大大提高了教堂的高度并开拓了内部空间,在形式上,复杂而精致,密集而垂直的柱群,在视觉上产生了飞腾的效果,具有高耸峻拔、轻盈灵巧的特点。另一典型特征是正门的立面有原窗花(有人称“玫瑰窗”),教堂内部广泛应用彩色玻璃窗画。(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科隆大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堂)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拱顶是因为使空间有延展性,有象征天堂之意,使信徒在教堂内能产生如若天堂般的共鸣。彩色玻璃在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会透过彩色玻璃射出绚烂的五光十色的色彩,充满神秘色彩。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哥德式教堂的庄严与堂皇,能激起心灵的伟大思想和情感,从而把人投向惬意、赞叹与向上延展的愉悦之中。《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塞纳河城岛,始建于1163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屋顶正中的尖塔高106米,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坐东朝西,正面塔楼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高度60多米。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法国夏特尔教堂》建筑风格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规模大得惊人,最高的钟塔楼高105米。内部彩色玻璃窗最为著名,共有176个,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此教堂融合12世纪的罗马风格及中世纪的哥特式风格,教堂旁有两座高耸的塔楼,左边卫哥特式,右边为罗马式,在我们看来是一种不平衡的美感。《米兰主教堂》是米兰(意大利)的象征,融合巴洛克和哥特建筑风格于一体。在大主教安东尼奥·达萨鲁佐的提议下,其建筑始于1386年,工程持续了500年,建筑全部是由白-粉色的大理石做外墙,有特征鲜明的135个尖顶和2200多个大小雕像装饰,内部可容纳直至4万人,长157米,宽66米,最高的尖顶109米。其平面是十字架形的,从教堂顶部的平台上可以观赏到城市及其周围的景色。《科隆主教堂》(1248—1880)德国科隆市北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完成于公元1322年。该教堂具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风格。科隆主教堂坐落在美丽的莱茵河畔,平面143×84米,西面双塔高152米,中厅宽12.6米,高46米,极为壮观。《兰斯主教堂》是当时法国国王的加冕教堂,钟塔高101米。该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纤巧著称。建造这座教堂前后用了近百年的时间,但整个建筑的格调依然十分统一,是法国盛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之一。哥特式建筑,在结构上,比过去历史上任何一种教堂或庙宇都更为空灵、纤瘦和高耸。在建筑外形上,教堂的外形高高向上,直指上苍,把基督徒的心灵引向“天国”。教堂下立面中间的如玫瑰形的窗户连同它的花瓣,代表着基督教《圣经》中所描述的“永恒的玫瑰”;玫瑰的叶子代表信徒们的得救的心灵。总之,哥特式教堂的外形以象征和隐喻的形象语言,表达了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故宫太和殿哥特式教堂观察分析:故宫太和殿与哥特式教堂在外观上有哪些不同?故宫太和殿内景观察分析:你对故宫太和殿内景与哥特式教堂内景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哥特式教堂内景试一试:通过上面的分析,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建筑是精神意识的产物”这句话的?伊斯兰教及其建筑伊斯兰又称伊斯俩目,在阿拉伯语有顺从、和平和安宁之意,英文写作Islam。这是一个顺从安拉、崇尚和平、祈求安宁的宗教。伊斯兰教喜爱的绿色就代表着和平之意。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所创传。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伊斯兰教主张和平,主张对人应有慈爱之心。伊斯兰教建筑主要表现普遍以拱券作为主要的结构手段,拱券的形式多种多样;屋顶多采用洋葱头形的穹顶;由于伊斯兰教反对以至禁止描画人与动物形象,建筑装饰以几何纹或植物纹、或阿拉伯文字为其主要特色。《泰姬陵》印度莫卧儿王朝帝王沙贾汉为爱妃泰吉·玛哈尔所造的陵墓。玛哈尔三十八岁死去,帝王悲痛欲绝,动用了几万工人,耗费巨资,花了十六年时间,才在1648年建成泰姬陵。印度诗翁泰戈尔说:泰姬陵象“一滴爱的泪珠”。泰姬陵始建于1631年,到1653年才完工,工期长达22年之久。陵区南北长580米,宽305米,中间是一个美丽的正方形花园。花园中间是一个大理石水池,水池尽头是陵墓。陵墓全部用洁白的大理石砌成,在清澈的水池中形成无比圣洁的倒影。《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位于西班牙南部古城科尔多瓦市内,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是西班牙伊斯兰教最大的神圣建筑之一。马掌式的拱门上有大理石或砖楔形拱石,天花板上平贴着木制板。它的大厅的装饰在卡里费奥式中最为豪华,包括围着拱门精心镶嵌的花叶图案、彩色圆屋顶及独一无二的装饰。
本文标题:宗教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0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