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宗教文化 之 第四讲 伊斯兰教
第四讲伊斯兰教文化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介绍伊斯兰教的创始发展,经典、教义,礼仪信仰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对伊斯兰教有较全面地认识,清醒认识宗教信仰,重视民族团结与和平。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信仰礼仪。教学难点:伊斯兰教创始和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参考书目中外宗教概论圣训精华引言•伊斯兰教(我国旧称大食法、回教、清真教、天方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其使者为先知穆罕默德。尤其是在阿拉伯民族中盛行,大约有信徒13亿人,有40多个国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伊斯兰,意为“顺从安拉”“顺服安拉”,指顺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以求得两世(生与死)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安拉的人”,称在我国西部安拉为真主,其神职人员称作阿訇。•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等安拉一、伊斯兰教的历史源流1.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2.伊斯兰教传入中国⑴伊斯兰教的创立(公元610-632年)在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的历史最短,是最年轻,发展也最迅速的。也因此其产生地区和形成过程也最为清晰。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宗教组织。1.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安拉是阿拉伯人的古志神灵,麦加古莱什部落将它奉为主神,认为安拉是造物主,是盟誓和契约的监督者,是流落他乡人的保护神,是保佑人从危急中解脱的唯一神灵。•安拉是天地间唯一最高的神的观念,说明麦加已从多神教向一神教过渡,反映出阿拉伯人宗教意识受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较深。•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生于公元570年麦加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曾是麦加圣殿的管理人,父亲是商人,在他出生前就已去世。•穆罕默德早年由伯父收养,曾从事放牧和商业,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了解到基督宗教和波斯宗教的一些情况。•后来与麦加富孀赫蒂彻结婚,生活富裕安定。为他日后从事社会活动和创立伊斯兰教提供了便利条件。•穆罕默德经商,足迹踏遍了阿拉伯半岛。他目睹阿拉伯半岛部落之间的战争,高利贷对穷人的盘剥,奴隶的悲惨生活等,同时获得犹太教、基督教的各种知识,深入了解了阿拉伯半岛各地的社会发展、宗教文化和民众要求,立意凭借创立新宗教的途径发动社会变革。•40岁时,即公元610年,开始在麦加城北5公里希拉山的一个山洞里隐修,常夜思昼想,思考人生和社会的种种现象。穆罕穆德在传教途中•《圣训实录》记载,610年的一个夜晚,安拉差遣天使长哲布勒伊,首次向他启示《古兰经》文:“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而宣读,他曾用血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安拉授命穆罕默德作为他在人间的使者,教导人们信奉伊斯兰教。从此,穆罕默德就以安拉使者的名义开始了创立伊斯兰教的活动,告诫信奉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可分为两个时期:◆麦加时期◆麦地那时期•612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公开传教。他向人们描述末日审判的情景,对比火狱的恐怖和天国的幸福,告诫人们要止恶扬善,停止争斗和仇杀,主张限制高利贷,振贫扶弱,释放奴隶,受到下层人民的拥护,但由于直接损害了麦加古莱什贵族特权和多神教的利益,受到种种责难和攻击。尤其是619年其妻和伯父相继去世后,麦加贵族对他的迫害日益加剧,直接威胁到他的人身安全,传教陷入困境。这时发生了“登霄夜游”的奇迹。•穆罕默德于一夜之间就从麦加到耶路撒冷,并上升到第七重天又顺利返回麦加。这使耶城后来成为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穆罕默德意识到出走麦地那是使伊斯兰教发展的唯一选择。◆麦加时期•622年,受麦地那穆斯林的邀请,穆罕穆德躲过麦加多神教徒的搜捕,辗转到雅兹里布城(后改名“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并经过充分准备和部署,组织200多名穆斯林分期分批迁徙麦地那,受到了麦地那人欢迎。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希吉拉”(意为迁徙)事件,使穆罕穆德传教事业的重大转折点。•伊斯兰教历将公元622年定为纪元年,作为伊斯兰教新纪年的起点。◆麦地那时期•工作重心实现转移:▲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开展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斗争。当时当地主要有3个犹太人部落、2个阿拉伯人部落。一些阿拉伯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后,邀请穆作调解部落纷争的仲裁人。他首先调解了阿拉伯人两个部落之间的矛盾,打破氏族血缘纽带,强调“一切穆斯林皆兄弟”,告诫所有穆斯林应该不分部族家族和部落,共同团结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提出伊斯兰教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作为处理一切世俗问题的最高原则,规定信徒处理利害时先宗教后亲属。他最初主张阿拉伯人在信仰自由的基础上与当地犹太人和平共处,但犹太教徒持敌对态度后,决定凸显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特点,把礼拜的朝向由耶路撒冷改回麦加,并以武力打垮3个犹太人部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以缓和社会矛盾如减轻奴隶负担,摒弃溺婴陋习,施舍贫弱孤寡,从而最终使宗教革命取得了成功,并很快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统一政权——“乌玛”(意思为民族、国家),为伊斯兰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规制度、伦理规范和法律原则,凭借宗教力量和政权手段加以推行▲组织了穆斯林武装,以“为安拉之道而战”作为口号,主动向围周地区出击,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630年兴师麦加,迫使古莱什人屈服并皈依伊斯兰教,摧毁克尔白内所有偶像,只保留黑石作为穆斯林朝觐的圣物,使其成为伊斯兰教的大清真寺。许多部族也纷纷改宗伊斯兰教。632年,亲自率领10万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史称“辞朝”。他亲自确立了朝觐的一系列礼仪,在阿拉法特山上宣布完成了伊斯兰教的创立穆罕默德返回麦地那后不久因病去世,享年63岁,葬于麦地那先知寺内。•穆罕默德没有子嗣,又没有指定继承人,因而导致了权力纷争;许多皈依不久的异教徒也因此出现了离心倾向,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叛教暴动。所以,伊斯兰教上层先后推选了穆罕默德的4位弟子或密友担任“哈里发”(意为继承者、代理人,即执掌政教大权的领袖),伊斯兰教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⑵伊斯兰教哈里发时期(公元632-661年)•首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在位两年,进一步巩固了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除了平息叛乱外,还开始对外征服战争,首先出兵征伐叙利亚并取得胜利,并汇编了《古兰经》手抄本。•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继续远征,以伊斯兰教圣战为旗帜,分东西线出击。西部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东部打败波斯军,占领了从波斯湾到高加索、从伊拉克到波斯本土的广大地区。在新征服的广大地区,大批下层人民为免交人丁税、改变自己的统治地位,纷纷改宗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从单一民族宗教发展为多民族信仰的宗教。•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继续外征,最大的贡献是在手抄本的基础上,组织专人编纂成《古兰经》正式文本,这一文本历史上成为奥斯曼定本,就是流传至今的《古兰经》,对伊斯兰教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时期,阿拉伯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和教派分歧日益激烈,先后爆发三次内战,伊斯兰教内部开始出现分裂。661年阿里被刺身亡,标志着伊斯兰教发展史上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结束。•在近三十年中,平复了叛乱,提高了穆斯林的民族和宗教意识,巩固了伊斯兰教政权,使统治疆域大大扩展。在此期间,伊斯兰政权相继发生了一些内患,4位哈里发中有3位被人杀死。•倭马亚王朝:661年,叙利亚等地的阿拉伯贵族拥立倭马亚族的穆阿维什为哈里发,建立倭马亚王朝,中国史称“白衣大食”。他迁都大马士革,组建更为庞大的正规军,扩建海军,对外征服,实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集权制,并于679年立其子为哈里发继承人,改哈里发的传统选举制为世袭制。8世纪中叶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并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伊斯兰教,使其从民族宗教逐步演变成一种世界宗教。倭马亚王朝还建立了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阿拉伯穆斯林处在最上层,新改宗的穆斯林次之,受保护的异教徒又次之,奴隶和战俘处于最底层。由于阿拉伯贵族中南北部族成员之间的权力纷争,人民也起义,最后导致倭马亚王朝灭亡。⑶伊斯兰教两大王朝时期(661-1258年)•阿巴斯王朝:750年,艾卜.阿巴斯建立王朝中国史籍称“黑衣大食”。762年迁都巴格达,进一步加强了政权的宗教色彩,自称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并吸收各地新皈依的穆斯林参政,扩大了统治基础,在最初的100年里保持了经济、政治的繁荣与安定,尤其是伊斯兰教文化进入了黄金时代,使之成为伊斯兰教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学术文化中心。阿巴斯王朝后期,各式各样的伊斯兰教王朝不断出现,这些王朝不断向东非、西非、印度北部等地区传播伊斯兰教。1258年,蒙古军队攻占巴格达,阿巴斯王朝覆灭。•13世纪后期,已经皈依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于1453年征服了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成为伊斯兰教世界中一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伊斯兰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影响较大的宗教思潮和宗教运动,主要是提倡圣战,反对西方殖民侵略。二战之后,曾先后建立了三个国际性的泛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教大会,世界伊斯兰大会、伊斯兰世界联盟。1970年正式建立了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已达57个,其成为国际生活中的一种力量。•目前,伊斯兰教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较快,穆斯林的人数不断增长,20世纪末,伊斯兰教徒大约有11.5亿人占世界人口的18.3%,分布在162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分布在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等地。2.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唐宋时期传入唐高宗永徽2年(651年)传入中国。据记载,这年,大食遣使来唐朝贡。我国史学界一般以651年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年。610年,当穆宣布自己被安拉选为使者,并授命传播伊斯兰教时,正值中国隋代,当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为旗帜,完全成阿拉伯半岛统一时,中国已是盛唐时代。穆罕默德为鼓励穆斯林寻求友谊,增长知识,发出有名的圣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盛唐也随丝绸之路(海陆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波斯——阿富汗——新疆天山南北——河西走廊——长安;海上丝绸之路:波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广州、杭州等地)贸易往来,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唐高宗时期,落籍中国的大食(阿拉伯国家)、波斯的穆斯林与当地居民杂居通婚,繁衍子孙,土生蕃客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土生蕃客,是最早的中国回回先民,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肃等地、蒙古、东南沿海等。自1219年开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蒙古大军三次西征,吞并中亚,建立了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元帝国,元朝的版图包括广大的伊斯兰教地区。元代,准河流域是回回人屯垦的重要地区之一。元末,朱元璋起兵淮河流域,这一带的回回人纷纷响应,在建立明朝和削平群雄的战争中,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回族将领镇守之地,形成新的回回人聚居区。回回人通过长期共同的生活劳动,有着相似的人心理因素和习俗,以汉语为共同语言,在明朝最终形成民族共同体——回族。•元明时期回回民族形成伊斯兰教己为回回民族以外的几个少数民族所接受,回族穆斯林作为中国社会的成员和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使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在穆斯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中国穆斯林的先贤们开始注重和发展伊斯兰教育。陕西著名经师胡登州倡导的伊斯兰经堂教育的出现,对中原和西北的广大地区影响深远,使伊斯兰教宗教教育和伊斯兰文化在中国获得较大的发展。几乎与经堂教育同时出现的汉文译著活动,是中国伊斯兰学术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因而明清两代的王岱舆、马注、刘智、金天柱、马复初等一大批穆斯林学者被尊称为“中阿兼通的回儒,他们以儒诠经,著述和翻译了大量伊斯兰教经籍,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某些概念和思想解释伊斯兰教教义,从而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宗教哲学体系,促进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进程。•明末清初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成熟经学院的学生•目前中国伊斯兰教的分布目前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十个,他们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人口总数约2000万。我国穆斯林人口分布情况历来是“大分散,小集中”,全国现有清真寺34000多座,阿訇4500
本文标题:宗教文化 之 第四讲 伊斯兰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0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