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点题 让你的文章亮起来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点题的可以是词语、句子,也可以是段落。作文的“点题”与通常意义的文章的点题并不完全相同,因为“题”的含义有区别,作文点的题是“话题”,而并非单指文章的主题,点题的主要作用在于表明自己的作文在话题范围内运作。语文教育家何永康教授说:应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就是说,应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是应试作文的大忌。”一、点题,是优秀作文的“锦上花”。二、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三、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开篇点题法点题第一招1、开篇点题,就是把题目中的词或词语,写进第一段中。点题老王(杨绛)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海燕(高尔基)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定位:写海燕与狂风乌云搏斗,歌颂海燕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开篇点题作用一:定位,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的感情态度。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开篇点题作用二:引出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出下文:有哪些“物外之趣”?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引出下文:为什么不能忘记点题:背影定位:因思念、感激而不能忘记大自然的声音某考生去年暑假时,我回到故乡,至今想起,仍然回味无穷,因为那里山青水秀,到处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声音。幸福原来无处不在某考生本人乃一介书生,日出而学,日落而息,如此已有八年有余矣。然尚不知何为幸福也。于是乎,寻幸福之念油然而生。乃告乡邻,乡邻语曰:“幸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点题第二招中间各段点题法1、点题句独立成段。点题的几个语句以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这应该是最醒目的点题方式。……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名利,铭记奉献。……忘记痛苦,铭记快乐。《忘记和铭记》中考满分作文2、段首明义。将点题的话语放在中间文段的开头,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脚踏实地,付诸实践……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勇于拚搏,精益求精……建造自己的房子,还需要持之以恒,至始至终……考场作文《建造自己的房子》挑战自我(第二段)时光如流,像树木沐浴阳光,砥砺风雨,我们慢慢成长,逐步成熟。闯进岁月的河流,往事像开了闸的洪水,向我奔涌而来,于是,那一次挑战自我的场面再一次清晰地浮现在我的面前,宛若昨天刚发生的一般。(第三段)……(第四段)……3、内容点题。(即内容与题目要有本质的联系)奉献自我成就他人圣人孔子奉献自我成就他人,孔子如此,西方的圣雄甘地也如此。圣雄甘地少年时被称为道法殿堂圣子,他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48年初,79岁的甘地,在德里做晚祷时,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击,中弹的瞬间,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刺死他的人祝福。后来得知,这位极端分子竟改邪归正。不知道是什么可以使这两位圣人如此奉献自我来成就他人?不知道是什么行动力使这两位圣人如此不计付出?那是一种奉献的灵魂驱使他们如此。4、例后点题(即事实论据后要围绕中心进行议论)点题第三招结尾点题法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闪耀出理性的光芒……(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的结尾)结尾点题要求:结尾点题首先必须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出警示,或议论升华等等。请你改一改妈妈我一生的感动我有一位特殊的老师,她既不用教科书上课,也不用粉笔写字,但她却教给我好多好多东西,诸如孝顺、守信、坚强……她教给我的东西,不在言语中,而是在一件件的事例里。孝顺,这是我首先学到的。当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妈妈常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我去探望奶奶。每当奶奶看到妈妈时,都会用小脚颤巍巍的挪步过来,眼睛也因为兴奋而眯成一条缝,微笑绽放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是那么甜蜜,那么欣慰。请你讲评、修改妈妈,是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但她有好多品质让我感动。妈妈的孝顺,让我感动。妈妈伺候奶奶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尽一份孝心。偶然一次,我发现奶奶很喜欢看书,而且看得特别快,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还嫌不足。奶奶猜透了我的心思,说:“傻孩子,我是在看图画呢!”这下,我明白了,于是每当去奶奶家,我都会画一两幅充满稚气的画给奶奶看,奶奶总是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真孝顺!”后来,奶奶离开了人世,看到常常暗流泪的妈妈,我记住了孝顺。守信,这是妈妈最大的亮点。一次,我看到一本精品作文书,但没带钱不能买。回家后一说,妈妈答应星期天一定给我买。结果,天公不作美,星期天大雨倾盆,老天仿佛对谁不满一样,不停地“哭泣”。我心想,这下完了,妈妈一定不会给我买了。可是妈妈回来时手竞拿着我喜欢的那本书。妈妈的守信,让我感动。原来她怕“爱书如命”的我等急了,所以才冒雨买来。我高兴又生气地问妈妈:“书又不会长翅膀飞了,您为什么不等雨停了再去买?”妈妈说:“书当然不会飞,但信用就飞了。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守信,如果不守信,以后谁还会相信你?”这一席话又使我对妈妈有了新认识,妈妈真是位好“老师”。坚强,是妈妈最突出的特点。我上初中后,妈妈开始给我讲述她的故事——她小时候很苦,家里穷,外公、外婆身体不好,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做家务,然后再写作业;年轻时,爸爸在城里工作,妈妈在乡下,耕田、播种、收割,全靠妈妈一人操劳。别说烈日炎炎的夏天,就是凉风习习的秋天,妈妈擦汗的毛巾都能拧下水来。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相信那么艰苦的日子,妈妈居然能挺过来。妈妈的坚强,让我学会了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当然,妈妈教给我的还有很多——做人的宽容、忍让、自信、体贴……妈妈——老师!妈妈的坚强,让我感动。当然,妈妈让我感动的,还有很多——宽容、自信、体贴……妈妈,我一生的感动!成果展示妈妈我一生的感动妈妈,是个平凡的妇女,但她有很多品质让我感动。妈妈的孝顺,让我感动。当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妈妈常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我去探望奶奶。每当奶奶看到妈妈时,都会用小脚颤巍巍的挪步过来,眼睛也因为兴奋而眯成一条缝,微笑绽放在满是皱纹的脸上,是那么甜蜜,那么欣慰。妈妈伺候奶奶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尽一份孝心。偶然一次,我发现奶奶很喜欢看书,而且看得特别快,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还嫌不足。奶奶猜透了我的心思,说:“傻孩子,我是在看图画呢!”这下,我明白了,于是每当去奶奶家,我都会画一两幅充满稚气的画给奶奶看,奶奶总是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真孝顺!”后来,奶奶离开了人世,看到常常暗自流泪的妈妈,那份感人至深的孝顺镌刻在了我的心中。妈妈的守信,让我感动。一次,我看到一本精品作文书,但没带钱不能买。回家后一说,妈妈答应星期天一定给我买。结果,天公不作美,星期天大雨倾盆,老天仿佛对谁不满一样,不停地“哭泣”。我心想,这下完了,妈妈一定不会给我买了。可是妈妈回来时手中竞拿着我喜欢的那本书。原来她怕“爱书如命”的我等急了,所以才冒雨买来。我高兴又生气地问妈妈:“书又不会长翅膀飞了,您为什么不等雨停了再去买?”妈妈说:“书当然不会飞,但信用就飞了。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守信,如果不守信,以后谁还会相信你?”这一席话又使我对妈妈有了新认识,她用“身教”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她的守信,深深地感动了我。妈妈的坚强,让我感动。坚强,是妈妈最突出的特点。我上初中后,妈妈开始给我讲述她的故事——她小时候很苦,家里穷,外公、外婆身体不好,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做家务,然后再写作业;年轻时,爸爸在城里工作,妈妈在乡下,耕田、播种、收割,全靠妈妈一人操劳。别说烈日炎炎的夏天,就是凉风习习的秋天,妈妈擦汗的毛巾都能拧下水来。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相信那么艰苦的日子,妈妈居然能挺过来。妈妈的坚强感动了我,让我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在成长的路上,妈妈让我感动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她做人的宽容、自信、体贴……妈妈,请让我悄悄告诉您,您是我一生的感动!3、首段点题(开头第一段点题)5、例后点题(事例后点题议论)4、段首点题(每段首句点题)实点明点全点点题方式2、内容点题(文与题有本质联系)1、标题点题(立骨点题)6、结尾点题(结尾点题)7、反复点题(标题、内容、段首、结尾等都点题)知识回顾点题具体的做法是:一要不断出现文题词语(命题作文则主要点标题或主题),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没有偏题。二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何谓关键处或醒目处?标题自然是,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是议论文的,在事例论证后也别忘了点题,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知识回顾综述:在考场上,作文切勿跟文题若即若离,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文题。当然,这里的反复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既不是乱点题,也不是滥点题,不宜也不必过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用作点题的话语可以设计五六处分别出现在段首,中间和文末,以便步步勾联,彼此照应,浑然一体,构成最优化组合。这样的点题设计既能使话题得以逐渐强化,升值,又可以让主旨不断呈现,深化,帮助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成就佳作,获得高分。高分作文就是这样练成的,努力吧!
本文标题:点题 让你的文章亮起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1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