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文言虚词优秀课件2018
宋代韩琦因身体原因申请回家乡任职,后在衙署后花园里修建一“昼锦堂”,嘱欧阳修写一篇《相州昼锦堂记》。文章写完送出后,欧阳修忽然发现原稿开头“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两句欠妥,就修改了一下,重新抄写一遍,派人飞马再送。修改后的两句,变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就这么两个虚词,加与不加有什么关系呢?①“仕宦至将相”五个字全是仄声,念起来就不好听。在句中加一个平声的“而”字,就大不相同了。语气感觉舒畅,有了抑扬顿挫,音调上多了一个转折,意思也加深了一重。②没有“而”字,句子意思是说做官做到将相,富贵荣耀地回到故乡,颇有几分志得意满的炫耀。而加上“而”字,意思就变成:做官累迁之后,做到将相;虽然已经富贵了,却不贪图富贵、不重名位地回到故乡。这样就更好地表达韩琦不慕虚荣、甘于淡泊的人生态度。1.连词。①表并列,“和”“并且”;②表递进,“而且”;③表承接(顺承),“来”“就”;④表转折,“却”;⑤表假设,“如果”;⑥表因果,“因而”;⑦表修饰,“地”。2、代词。⑧通“尔”,你,你的。3、词组。⑨“而已”,相当于“罢了”。⑩“既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⑾“而况”,何况。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①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②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③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④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⑤青于蓝。婉贞博学而⑥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⑦思也。众应之。既而⑧,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⑨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⑩;其行,乃巾帼英杰而⑾。①连词,表并列。③连词,表假设,如果。⑤连词,表转折。⑦连词,表修饰。⑨连词,表承接。⑾助词,相当于“耳”。②而况,何况。④代词,通“尔”。你,你的。⑥连词,表递进。⑧不久,一会儿。⑩相当于“罢了”。1、疑问代词。①为什么;②什么;③哪里;(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副词。④怎么;⑤多么;3、词组。⑥“何如”“如何”“奈何”:“(对)……怎么样(办),为什么”。⑦“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拿什么”。⑧“无何”:“不久,没多久”。⑨“何乃”:“何况”、“怎能”(何乃太区区)。“徐公何①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②也?其所据何③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其④大也!然何⑤人能忘情耶?何以⑥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⑦?①怎么。②为什么。③什么。④“何其”,多么。⑤什么。⑥即“以何”,相当于“拿什么”、“用什么”。⑦即“如何”,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1、语气助词。①疑问语气,“吗,呢,吧”;②推测语气,“吧”。③感叹语气,“啊,呀”;④用于句中的停顿;⑤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2、介词。⑥相当于“于”。(可翻译“在”“对”“比”等意义,详见“于”的意义和用法。)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①。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②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③,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而王胡为乎⑤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⑥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⑦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⑧?①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吧”。②介词,“于,在”。③④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啊”“呀”。⑤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⑥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⑦介词,“于,比”。⑧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1、代词。①你,你的;②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2、词组。③“无乃”,恐怕……。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恐怕这是你的过错吧?)3、副词。④于是,就;⑤才;⑥竟然,却;⑦只,仅仅;4、判断词。⑧是,就是;尝闻放翁(陆游)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⑥,无乃⑦自高耳。①副词,表承接,于是。②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③“是,就是”。④“竟然,却”。⑤“才”。⑥“罢了,而已”。⑦“无乃”:表推测,相当于“恐怕……吧”。1、代词。①他的,它的,他们的;②他,它,他们;③我的,我,自己;④那,那些;⑤其中,其中的;2、副词。⑥表推测语气,大概;⑦婉商语气,还是;⑧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⑨表祈使语气,千万,一定;(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⑩表假设,如果。(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其若是,孰能御之?)3、连词。⑪表选择关系,是…还是…4、助词。⑫音节助词,不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5、词组。⑬何其:多么。“何其衰也!”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⑫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⒀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①表推测语气,大概。③其中的。⑤反问语气,怎么。⑦⑧连词,表选择,是……还是……。⑨第三人称代词,它们。⑪祈使语气,一定。⒀音节助词,不译。②表假设,如果。④自己的。⑥它的。⑩指示代词,那。⑫表反问语气,难道。1、连词。①表并列:并且;②表递进:况且,而且;③尚且;④表转折,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2、副词。⑤暂且,姑且。⑥将,将要;3、词组。⑦“且夫”,况且,再说。“存者且①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②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③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且④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①副词,暂且、姑且。②连词,表递进,而且。③副词,将要。④表并列关系,并且。⑤表让步关系,尚且1、代词。①你,你们;②你的,你们的;(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连词③如果,假如;④或,或者;(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⑤这,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3、动词。⑥像,好像;⑦及,比得上。(“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⑧相同,相当;(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4、词组。⑨“至若”“若夫”,表引起下文之意(“至于”)。“若①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②人之思,若③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④等凡人可及也,吾亦远不若⑤也。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⑥龙之一爪也。若夫⑦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⑧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此,这。③副词,表推测,好像。④第二人称代词,你。⑤及,比得上。⑥或者。⑦再说,至于。⑧像。(一说“至于”)1、助词。①“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所字结构里面的“所”字,在任何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2、②……为……所:表被动;3、词组。所以:③表示原因,…的原因;④表示手段或目的,用来…。4、名词。⑤地方,处所。“吾所以①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②钦。以其所③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④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⑤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以⑥教人向上者也。①“所以”,表原因,“……的原因”。②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③“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④“所以”,表目的、手段,“用来……”。⑤所字结构,同③。⑥“所以”同④。1、语气词。①位于句尾,表疑问,译为“呢”。(前面一般有“何”照应)2、动词:②做,成为,担任,是,认为……(用法相同,意义各不相同);3、介词。③表被动;④为了,因为;⑤替,给;⑥跟,同,向,对。“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②桀亡。”此为③至理,当为④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⑤巫所惑。巫者,以诡为⑥业,其所为⑦皆为⑧利也。故为⑨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⑩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⑾?①②“因为”。③是。④“向,对”。⑤与“所”构成“为……所……”,表被动。⑥动词,作为。⑦动词,做。⑧“为了”。⑨介词,在……的时候。⑩介词,“给,替”。⑾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呢”。1、兼词。①于此,于之。积土成山,风兴焉。2、语气助词。②词尾。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面(多为叠词),相当于“然”(…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③陈述语气,用于句末,不译;④用于句中,表停顿;(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⑤疑问语气,句末,不译;(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代词。⑥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⑦表疑问,哪里,什么。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①,狭狭焉②,未料有伏焉③,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④,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⑤,骄而轻敌若此,焉⑥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⑦?但以其傲,斥焉⑧,则必无颜世上矣。①②词尾,“……的样子”。③兼词,“于此”,在那里。④词尾。⑤句末语气助词,不译。⑥疑问代词,怎么,哪里。⑦疑问语气,相当于“呢”。⑧代词,相当于“之”,他们。1、句末。①表判断语气;②陈述、肯定语气;③表感叹语气;④表疑问语气;2、句中。⑤表停顿,不译。“师道之不传也①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②?”“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③。”“汝之言,金玉也④。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⑤!”①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②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肯定语气。④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⑤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1、介词。①用,拿;②凭,依据;③把;④在,从;⑤因,因为;⑥依照,按照。⑦才;(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2、连词,相当于“而”。⑧表并列;⑨表顺承;(樊哙侧其盾以撞。)⑩表修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⑪表目的或结果,译为“来,用来”;⑫表结果,译“以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⑬表原因,译为“因为”;⑭连接上、下、东、西等字,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界限(现在还在用)。3、动词;⑮认为。(皆以美于徐公。)4、词组。⑯“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⒄“以为”(有“认为”或“以之为”两种不同用法)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后汉书·窦武传》5、副词。⒅通“已”,已经。注意:(不讲)(1)因,由于。介词(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在谓语动词前面)。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因为。连词(连接句子)。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秉烛夜游,良有以①也。”若以②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③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④书卷为伴,弃险以⑤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⑥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⑦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⑧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⑨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⑩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⑪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⑫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与⑬权贵交。以⑭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必用,忠不必以⒂”之叹。①名词,原因。③介词,凭借。⑤连词,表并列。⑦连词,表修饰。⑨介词,把。⑪连词,因为。⑭与“上”组合。②动词,认为。④介词,把。⑥连词,表承接。⑧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⑩介词,因为。⑫介词,在。⒂动词,被重用。①于是,就;②根据,依靠;(因人成事)③趁机;④经由,通过;⑤因为,由于;(因噎废食)⑥沿袭,动词。因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②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③。其常因④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⑤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⑥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⑦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⑧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⑨其有非常之量,
本文标题:文言虚词优秀课件201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2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