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六讲 - 《中庸》选读
四书公选课2016年《中庸》选读《中庸》•四书的主要核心:仁•《论语》:仁学:全面展示仁的义涵•《孟子》:性善:展示仁的内在性•《孟子》:养气:展示仁的自觉性•《大学》:三纲八目:展示仁的伦理、政治性•《中庸》:天人关系:展示仁的终极根据•《中庸》选读提纲:1、《中庸》首章导读2、《中庸》论天道3、《中庸》论人道4、《中庸》论天人关系1、《中庸》首章导读•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中庸》论天道至诚悠久和平•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天道至诚•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3、《中庸》论人道人道来源于天道达天道须尽人道•《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庸》:天命之谓性。•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仁义礼智四德•智、仁、勇三达德•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达道•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如何尽人道以达天道?庸言庸行人伦之至•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4、《中庸》论天人关系尽己性以尽人物之性尽一切性以参赞化育•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天人互成;天人互益•结语:•天地之性,人为至贵•人性难得,珍惜人生•化成天下,积极充盈
本文标题:第六讲 - 《中庸》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3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