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我国通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度方法及其实证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通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度方法及其实证研究姓名:刘立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白玉20080401我国通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度方法及其实证研究作者:刘立志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3条)1.学位论文罗艳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2007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安全各方面的公共享用的物质技术条件,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及其形成的资本为对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及结构的特点,并量化了中国基础设施资本及基础设施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基础设施涵义的不同理解,提出了本文所研究的基础设施范围,即广义的基础设施投资,并根据基础设施的特性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对其进行重新分类。接着,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及结构;通过纵向的分析比较,指出了基础设施水平、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及结构的特征。最后,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分析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合前人研究,推导出测算基础设施资本及基础设施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1978~2005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指出了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及结构存在的问题。结论对评价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5年中国基础设施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对各类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除邮政外,各类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弹性均为正。其中,通讯基础设施的弹性最大,其次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弹性最小的为邮政基础设施。实证分析还表明,1978~2005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对1985~2005年中国各类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的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其他投资的影响则不显著。2.期刊论文施莉.胡培.SHILi.HUPei信息技术对中国TFP增长影响估算:1980~2003-预测2008,27(3)本文参照国外相关研究对IT业的细类划分,首次采用双推法(dualmethod,又称pricemethod),估算1980到2003期间,计算机硬件、软件业、通信业生产效率提高对中国TFP增长的贡献.估算结果证明,1980年以来,中国TFP增长得益于IT的生产与使用,并且随着近年来中国IT业的快速发展,IT对TFP增长的推动更为显著.但是IT对中国TFP增长的拉动明显不均衡:贡献集中在硬件部门,而软件业的贡献明显低于发达国家.3.学位论文杨向阳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效率研究2006以克拉克为代表的产业结构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无论是就业比重还是国民收入比重,均有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库兹涅茨,钱纳里和塞尔奎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上述论断。于是,“发达国家已超越了工业社会,服务化是发展方向”这样一种观点应运而生,这也使得许多人逐渐将服务业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更长时期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实践都证明,工业部门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部门的迅速膨胀并非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经济长期衰退甚至危机的结果;且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通常是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和比重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在服务部门迅速膨胀时期的萧条,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农业和工业部门而实现的高速增长,以及新兴工业国通过工业部门带动的快速发展即是明证。由此我们看到,一方面是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是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种种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时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这引发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对服务业增长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这体现在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上升,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3年的33.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事实上,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是十多年来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之一。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始终维持在1/3左右,产业结构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这一现象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有的认为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主张应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这是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特别是不能简单地按照国际比较的结果认为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一种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当前的主流观点,这可以从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上得到某种程度的验证。但这并不表示上述争论已经有了定论,事实上,这一争论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中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会引发有关学者更多的讨论,究竟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只能由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检验。尽管如此,有一点仍然是值得肯定的,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从理论研究与经验证据两个层面来研究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现状与质量,在此基础上寻求加快中国服务业增长的有效途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一个方面,根据前文的产业结构转变规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长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资源日益紧缺、社会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对服务业的依赖性日益严重、中国入世后服务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一系列问题也对中国服务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如何保持中国服务业的快速高效增长就成了紧迫的现实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中国服务业的增长王见状究竟如何,怎样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其发展水平?特别是中国服务业增长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中国服务业增长的效率如何?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目前要素投入对中国服务业增长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不同要素对中国服务业增长的作用是否存在明显差异?二是中国服务业增长过程中,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哪个更重要?进一步地,影响其产出效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研究将通过严格的实证分析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客观地评价中国服务业的增长现状与发展水平;考察中国服务业增长的效率与变化状况,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和原因。本研究既是对效率分析方法应用领域的扩展,也是对该方法的检验、发展与完善;同时,研究结果也有助于从数量上评估中国服务业增长的质量与潜力,从根本上分析和理解中国服务业的增长过程,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有关部门制定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根据上述目标,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效率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关于中国服务业的增长:第一,从总量来看,中国服务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与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基本持平,且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但是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体部分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第二,从结构来看,中国服务业各行业均取得了迅速发展,但行业差异也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增加值结构和对服务业增加值贡献率方面的变化并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就业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与此形戍对比的是,资本的投入结构不仅未发生相应变化,反而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加强,突出表现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服务业资本投入中的比例逐渐上升,而所有制结构的情况则是,国有经济的比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集体经济则有所下降,而其他经济则只取得了比较有限的发展空间。(2)关于中国服务业生产率与规模报酬:第一,在决定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两种主要投入要素中,劳动的边际产出弹性在绝对数值上始终大于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因此劳动投入的作用显著大于资本投入,但劳动投入对中国服务业增长的贡献是逐渐下降的,并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资本投入的贡献也在逐步下降,并在1993年后起阻碍作用,制约了中国服务业的增长;第二,劳动边际生产率呈不断增加趋势,而资本边际生产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且劳动边际生产率显著地大于资本边际生产率;第三,中国服务业的规模报酬弹性一直大于1,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第四,劳动与资本的要素替代弹性系数始终大于1,且在逐渐增大,这意味着两者可以很越来越容易地相互替代。总体而言,资本和劳动对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3)关于中国服务业的技术效率:第一,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技术效率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的增加幅度有逐步减小的趋势,只是这种趋势还比较微弱,且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服务业技术效率也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从总体上看,这种上升幅度还比较小,且地区之间的上升幅度存在一定差异;第二,中国省级服务业技术效率均存在显著的收敛性,即技术效率低的省份的服务业技术效率增长率要大于技术效率高的省份。(4)关于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第一,从全国总体水平来看,1990-2003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12%,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其平均增长率为O.72%;而同期技术效率则为负增长,其平均增长率为-0.28%,但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第二,从分地区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还是地区内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上,只有东部地区与全国总体水平保持一致,即主要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并且保持正增长;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则均为负增长,中部地区技术效率有小幅提高,但技术进步下降幅度较大,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所下降。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f0e09f5-a5e1-447f-9003-9df5008fa009下载时间:2010年9月18日
本文标题:我国通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度方法及其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