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人人类类类活活活动动动对对对自自自然然然灾灾灾害害害的的的影影影响响响组长:李丹丽组员:王惠,陈紫云,李妲,杨慧敏,蒋志杰,林伟,符传伟海口第四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年级:高二班级:3班第:4组课题名称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题组成员组长姓名李丹丽申报时间2009—2组员王惠,陈紫云,李妲,杨慧敏,蒋志杰,林伟,符传伟导师姓名吴靖任教科目地理课题研究目的意义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了解在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加注重身边的自然环境,加以防范自然灾害。课题研究内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防灾与减灾自然灾害的影响城市如何防灾减灾课题研究步骤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课题2规范开题报告3写开题报告4活动过程记录5评价:自评,互评,师评6有关附件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上网浏览有关信息.预期成果让同学们都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关注身边的环境,减少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活动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12月下旬研究课题讨论1月中旬分工合作讨论2月上旬结题报告讨论结题意见减轻灾害损失是全人类在踏入二十一世纪前夕共同的愿望.。人们除了要努力强化防灾,抗灾,救灾的手段外,也要防止人类活动所诱发的灾害,设法对自身行为作出调整,把盲目,短视,不科学,不合理的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其中过程,除了专家学者必须积极对这方面的理论加以探究外,也应过各种方法加以宣导和教育,尤其对环境保护,生态保育和认识法制方面,更需要藉学校和社会教育去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强化全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有效的增进大众抗灾能力.唯有全体国民能自觉地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对人类反扑的程度.由此可知,环境教育在整项工作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指导教师签名:吴靖2009年2月15日自然灾害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探讨缓解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心理影响、财产损失以及资源破坏,是联合国将20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灾十年的最终目的。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灾害灾情的时空分布与演化过程,加上生态环境破坏、全球变化等因素,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呈现出波动中家具的趋势。探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人类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但却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很难完全改造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等环境,但可以对地面状况施加影响进而改造局部地区的环境。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相反,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在扩大。由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所以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防灾与减灾减轻自然灾害,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认识自然灾害形成规律的首要目的。借助包括对地球观测技术在内的现代化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检测和中和评价,采取防御措施,是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灾与减灾是综合、系统地维护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有效措施。我国总结了多种与自然灾害斗争的经验与教训,其中“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减灾战略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进行一步探讨包括生态、环境治理在内的综合减灾途径,仍然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自然灾害反映了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城市化,这种相互作用越来越紧密,自然灾害也将越来越严重。1.人类活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人口的城市化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表明,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在不断地加速发展。1950年不到世界人口(25亿)的30%生活在城市;而现在,近一半的人口(25亿)生活在城市;到2025年,估计全世界83亿人口中将有60%生活在城市(图1)。从1950年到1995年,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目由83个增加到325个,差不多增加了3倍!这种趋势在第三世界国家尤为明显,同一时期城市的数目增加了5倍(表1)!图1、全世界城市化城市人口百分比世界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数目城市化的问题在中国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近的资料表明,城市化的趋势在中国和全世界是一致的(图2)。城市化很可能是解决农村问题和广大农民脱贫问题的根本出路。195019951995:1950第三世界342136.3发达国家491122.3总计833253.9随时间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社会财产价值不断增长,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灾害对城市造成的隐患和危害也越来越大。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更新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地球物理学为例,城市化问题使得传统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面临新机遇和挑战。二十世纪40-50年代,地球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勘探固体矿产资源,60-70年代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石油和天然气,80-90年代又增加了水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总而言之,二十世纪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自然资源为主。本世纪末的全球性城市化发展趋势,使二十一世纪的地球物理学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诸多的城市问题。最近提出的城市地球物理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地球科学国际研究前沿的新兴学科。传统地球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现象,而城市地球物理学则主要研究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城市地球物理学研究中,除了自然科学问题之外,还应强调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各相关学科的综合及与各社会部门的协调。2.地球的各圈层的剧烈变化,表现为自然灾害,影响生态环境,对人类形成威胁。地球的岩石圈、水圈、气圈不断变化。变化的类型往往有两种:一种是渐变,如地壳的缓慢变形;另一种是突变,地震造成的地貌变化则是突变的例子。前者与干旱,沙漠化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灾害有关,后者则与滑坡泥石流、飓风、海啸、火山和地震等快速的灾害有关。本文只讨论与那些快速自然灾害相关的急剧变化。这些灾害影响生态环境,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表2列出了二十世纪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多数造成了10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损失或造成10,000人以上的人员死亡。目前,不断增加的世界人口需要更多的资源,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水和土地污染。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对地球环境的干扰,就其大小和速率而言,已可以与许多自然过程相匹敌。我们已进入地球科学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研究机构正在把他们的重点从勘探和开发资源,转移到全球规模和区域范围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上。二十世纪一些重大自然灾害日期年国家和地区事件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百万美元)4月18日1906美国旧金山地震3,00052412月28日1908意大利Messina地震85,92611612月18日1920中国甘肃地震235,0001月9日1923日本东京地震142,8002,8007-8月1931中国长江洪水140,0005月30日1935巴基斯坦Quetta地震35,0002510月16日1942印度和孟加拉龙卷风61,0002月1953英国风暴潮1,9323,00011月12日1970孟加拉台风300,000635月31日1970秘鲁地震,滑坡67,0005507月28日1976中国唐山地震240,0005,60012月7日1988亚美尼亚地震25,00014,0004月29-30日1991孟加拉台风139,0003,0001月17日1994美国北岭地震6144,0001月17日1995日本阪神地震6,348100,000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使得自然灾害袭击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现代社会遭受自然灾害的易损性(Vulnerability)方面,变得越来越脆弱。从表2可以看出:在二十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种趋势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统计资料看出来。例如,分别对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每十年的自然灾害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和表4。二十世纪后50年,每十年重大自然灾害的统计二十世纪后50年,每十年自然灾害的相对比较1950-591960-691970-791980-89灾害数目2027476382经济损失(亿美元)38569012421929535890:8090:7090:6090:50事件数目比1.31.73.04.1经济损失比2.84.37.813.93.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灾害反映了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方面。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说明了这种相互作用越来越强烈。经济发展和自然灾害之间是否存在定量的关系呢?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可以作为社会财富的一种度量,经济越发达,GDP就越高。世界银行的年度统计报告中提供了全世界以及各个国家的社会财富多少。另一方面,从全球再保险公司可以获得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3]。1980-1996年间的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将这种结果用图表示,则如图3所示。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全球GDP(1980-1996)表中以美元(1999年不变价)为单位,只取两位有效数字。图3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全球GDP(1980-1996)的关系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GDP(1012)1011111112121416181921222324262728经济损失比363.020113.01315205230384552597715243自然灾害的影响(一)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1.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2.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3.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4.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5.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二)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影响的时间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尽快适应仍然是未知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持续一年。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城市如何防灾减灾因城市人口剧增、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和其它发达的国家一样都非常重视城市的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和减灾工作的管理。城市减灾管理既是一门系统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科学,其中构造适合城市发展和灾情特征的减灾模式是减灾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减灾管理模式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学、减灾管理学、系统工程学多种学科,到行政、专业和社会等三类灾害管理系统。针对城市灾情特征、发展趋势和城市减灾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实施综合减灾管理是在对灾害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和减灾工作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理性选择,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城市减灾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化城市基础单元和设施,是城市减灾管理重点对象之一。1.城市的减灾管理与智能建筑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灾害事故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城市重大自然、人为灾害和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并且一些新的致灾隐患还可能不断出现:二是原有的致灾隐
本文标题: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3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