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关于制定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1附件: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关于制定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是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新一轮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为进一步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式建设,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凝炼办学特色,使我院本科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院决定以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为契机,对我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为指导我院本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依据《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2〕5号)等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请各教学单位遵照执行。2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为指导,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院的办学定位及办学理念,按照“注重应用,加强实践,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思路,优化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凝炼培养特色,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开发,带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的深化改革,努力实现我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就业与创业竞争力。二、基本原则(一)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各专业要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对本专业领域技术和应用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新特点,以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参考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作为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基本依据。同时,还应以校本部和国内外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为参照,遵循我院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3定位,以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师资队伍状况、教学条件等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二)注重强化专业优势,凝练专业特色各专业应以本次修订工作为契机,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条件,系统分析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认真思考自身办学优势,科学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体系,有效组织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与过程管理,强化专业优势,深入探讨如何形成或凝练专业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人新我精”。(三)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构建的课程体系能否充分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灵活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在本次修订培养方案的工作中,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剖析,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重新构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具体要求如下:1.将所有课程按照普通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等三大模块进行划分,应注意把握好各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和结构关系,各门课程之间知识体系的前后衔接关系。42.对于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必须进行规范化设置,要参考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严格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对于目录中所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应全部开出,并在培养方案文字表述部分的核心课程处明确列出。3.普通教育课中的数理基础课程,学院按照不同的学科大类设置课程平台,各专业以够用为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合理选择。为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大学英语课程也根据不同学科需要分为几个层次,供各专业选择。4.对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应以适用、管用为原则,在保证课程内容系统、完整、严密的前提下,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进行适度精炼和浓缩。5.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选修课程的设置应具有多样性、稳定性和相对灵活性。各专业要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有计划地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开出适量、够用的选修课程,并且应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成体系、模块化进行配置。开设选修课时还应进行必要的论证,主讲教师应有足够的、与所开设课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如论文、科研项目等)。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与内容的安排,应充分体现专业领域技术和应用中的变化、更新、发展和方法。鼓励聘请企事业资深或5知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任专业课教师,开设专业选修课。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开设专业选修课或专题讲座。6.实践课程的设置应侧重体现应用性、实用性特点,并尽量与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需求相结合。最后一年的培养应依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现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为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的实际效益,相关专业也可在最后一年开设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另外,还可考虑开设方法论方面的选修课程,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7.课程体系的构建也要与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议各系要尽量保证每位教师能够承担1门专业核心主干课,1-2门专业选修课。对一些暂时没有能力开设、但对专业人才培养又至关重要的课程,可通过加大师资队伍引进力度,或组织现有教师到相关高校或单位进修学习的方式,以尽快开出。要停止开设一些已经过时并且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无足轻重的课程。内容重合度高的课程应考虑适当整合,以提高授课效益。相近专业都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可适当整合共享。要坚决杜绝因人设课。(四)强化实践教学,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6要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制定2013版培养方案时,要对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教学活动等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优化设计,确保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和效果,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面彰显我院办学特色。具体要求如下:1.按教高〔2007〕2号文件要求,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占总学分(学时)的比重,经管类专业不低于20%,理工类专业不低于25%,文法类专业不低于15%。针对我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求人文社会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得低于2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得低于28%。2.对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要从专业实际情况出发,适度、合理调整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缩减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3.优化实验课程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程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4.整合和充实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的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益。75.针对不同专业实际情况,第七学期可开设专业综合实践环节。6.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技能竞赛和相关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学分。7.对于某些特殊专业(如音乐、艺术类专业),通过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我所用,还可以使专业办学最大限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建设,因而,此类专业应以此为目的和出发点,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中可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特殊性和灵活性,对于一些形式灵活,确实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从专业实际特点出发,通过充分论证,规范管理,合理设课,将其纳入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做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补充。(五)积极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展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案例式和研讨式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和交流,有空间想象和思考。教学过程中力求“授之以渔”,在培养学生8养成基本行为规范的前提下,突出对学生能力、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课程资源的自我建设和引进力度,积极搭建课程建设平台、资源共享平台,自主学习平台。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开设在线网络课堂、混合式教学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讨能力。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六)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30条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有关精神,2013版培养方案将增加对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要求,将“第二课堂”培养计划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和各专业应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和各类竞赛,努力获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等,强化学生获取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学9生的创业学识和创业意识,使具有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七)充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只有通过对平时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1.对于各类课程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办法。可通过平时作业、随堂测试、单元测验、读书报告、调研报告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及时、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整成绩考核与评定办法,适度、合理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一般课程建议最多可增加到40%,有关专业部分课程最多可以增加到50%),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管理和考核力度。2.课堂考勤可以作为总评成绩的适当参考,可设置占总评成绩一定比例,但最多不得超过10%。3.对于最后一年的教学,应特别注重讲求实效,追求人才培养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形式。对于职业实践性强的专业可考虑尽早安排学生外出进行长周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对于综合性、设计性要求强的专业,可考虑统一管理,集中安排,开展毕业实习和10毕业论文(设计)。部分专业也可在第七学期开设相对灵活的综合实训、综合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加开必要的选修课,如结合教师个人科研方向的专题讲座等。4.在组织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各专业应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与安排,组织与监控,沟通、联络与指导,总结与分析,切实落实对两个重要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彰显我院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办学特色。教学管理部门与各系在此期间也要经常到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及时获取用人单位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成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八)科学合理安排课程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以及教学安排中应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序、更人性化。原则上各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应控制在165-175分之间,最多不得超过180分。各学期的课时分布应均匀合理,原则上每学期的周学时应控制在22-28之间,以24学时/周为适中。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给学生以充分的消化和理解的时间,并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时间和空间条件。11三、基本格式和基本内容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由文字表述部分、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两部分组成。(一)文字表述部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其文字表述是对某专业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学制和学位授予等方面的系统说明。主要包括: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知识基础,掌握***理论,具备***能力的某方面应用型人才。说明学生毕业后就业面向及所从事的工作领域。2.业务培养要求
本文标题: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关于制定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3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