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ppt剖析
大学生正念、核心自我评价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报告人:仇禹指导老师:彭彦琴文献综述正念:一种有目的、不评判的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方法。核心自我评价:个体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和估计,包含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神经质以及控制点四个基本特质。主观幸福感: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三个特质。正念核心自我评价主观幸福感自尊自我效能感神经质控制点问题提出更好地自我察觉、优化思维模式、探索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价值观自我图式自我验证积极应对生活避免自我设障自我觉察自我接受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自我探索自我解放国内目前还没有直接对正念、核心自我评价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没有关于核心自我评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正念干预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以及主观幸福感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同时为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目前还没有直接的研究证明正念与核心自我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且,除了FengKong等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在正念与生活满意感提升之间的中介作用外,还没有人对核心自我评价在正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加以研究。本研究将正念、核心自我评价以及主观幸福感这三者结合起来探讨,有助于明晰正念与核心自我评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定核心自我评价在正念提升主观幸福感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实践意义国内研究表明,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状况并不理想,总体偏低;而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也较Judge之前的研究结果相比普遍偏低,这可能是由于我国谦虚内敛的文化内涵的影响。正念训练在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基础,并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团体训练形式,非常适合在高校中开展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念训练的形式探索提高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并以此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苏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正念水平、核心自我评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经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归纳正念、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前人研究及本研究中对正念、核心自我评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开展面向大学生的正念训练,搜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比较,选择《五因素正念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研究一大学生正念、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群体特征分析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苏州大学大学生群体的正念水平、核心自我评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研究假设大学生正念水平、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的各个水平差异显著。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问卷对苏州大学一至四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施测,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正念、核心自我评价以及主观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检验。研究二大学生正念、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在之前阶段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前人的研究发现,拟进一步分析大学生正念、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尝试探索三者之间复杂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中介模型。研究假设大学生正念水平能够显著预测其主观幸福感。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能够显著预测其主观幸福感。大学生正念水平能够显著预测其核心自我评价。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在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且存在如下的关系模型(见图).主观幸福感核心自我评价正念研究二大学生正念、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7.0对所得的数据(包括五因素正念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问卷的施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1)对三者变量进行相关分析;(2)对三者变量进行回归分析;(3)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之上检验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用AMO7.0构建三者变量作用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以进一步验证三者关系的研究结果。研究三基于提高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正念训练研究研究目的在考察大学生正念、核心自我评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基础上,编制正念训练方案,通过实施该方案,考察该正念训练对改善大学生正念、核心自我评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研究假设正念训练中个体正念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其核心自我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三基于提高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正念训练研究研究对象被试招募。通过在苏州大学校内张贴海报以及学校BBS上发招募帖招募自愿参加实验的被试,目标被试为苏州大学一到三年级的本科生。被试甄选。先进行集体讲座和个体访谈,讲座内容包括正念训练的背景知识及分析正念训练是如何对情绪调节起作用的。个体访谈是建立在听过公开讲座的基础之上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被试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及个人自由支配的可参加团体辅导的时间表);二是介绍正念训练的背景知识、团体辅导的目标、原则及团体活动的形式、时间频率及次数等,同时了解被试个人对团体辅导的期望及参与团体辅导的明确意愿。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在剩余的人中根据专业、性别、可参加团体辅导的时间将大学生匹配为2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预计每组人数为12-14人左右。研究三基于提高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正念训练研究研究工具五因素正念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问卷在正念训练开始前、结束后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问卷(同研究一)来研究正念训练的效果。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在训练前使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对参与者的性别、手机号码、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及先前的禅修经验等方面的调查。家庭练习记录表念练习量的测量主要使用家庭练习记录表。该表在每周训练结后发给团体参与者记录,下周训练时候上交,最后一次练习记录的上交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记录表的填写内容包括星期数、练习类型、练习时间长度、练习情况记录。过程评估表本研究通过对团体成员活动反馈的录音材料的整理以及指导者每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并请被试对正念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三基于提高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正念训练研究实验准备实验前测正念训练实验后测统计分析研究程序包括征募被试、甄选被试,填写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分组。填写五因素正念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问卷。整理资料,将被试填写的问卷施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填写五因素正念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问卷。每周训练一次,一次大约90分钟,一共为期6-8周。研究三基于提高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正念训练研究正念训练实验组每周训练一次,一次大约90分钟,一共进行为期6-8周的正念训练。对照组同样也是每周进行一次活动,活动日程与实验组相同,活动内容是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也未告知他们是对照组成员。实验组每次正念训练结束后,请被试对此次正念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在正念训练中,在征得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会进行录音,并在之后对录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指导者在每次正念训练后会为被试安排家庭作业,家庭作业需要每天进行一次,一次大约45分钟,并且完成家庭练习记录表。被试完成的每一周的家庭记录表在下一周正念训练时交给指导者。参考文献[1]李昌林,孙庆民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61—563.[2]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It].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3]李玉环.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及其相关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4]杨晓峰,许思安,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2):83-89.[5]吴明隆.(2009).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韦锐.(20l0).“正念”疗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根由及其理论缺失.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31:49-50.[6]杜卫,张厚粲,朱小姝.核心自我评价概念的提出及其验证性研究,心理科学,2007,30(5),1057-1060.[7]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622—627.参考文献[8]Akaike,H.(1987).FactoranalysisandAIC.Psychometrika,52(3),317–332.Anderson,J.C.,&Gerbing,D.W.(1988).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inpractice:Areviewandrecommendedtwo-stepapproach.PsychologicalBulletin,103(3),411–423.[9]Arbuckle,J.L.(2003).AMOS5.0updatetotheAMOSuser’sguide.Chicago,IL:Smallwaters.[17]Baer,R.A.,Smith,G.T.,Lykins,E.,Button,D.,Krietemeyer,J.,Sauer,S.,etal.(2008).Constructvalidityofthefivefacetmindfulnessquestionnaireinmeditatingandnon-meditatingsamples.Assessment,15(3),329–342.[10]Barnhofer,T.,Duggan,D.S.,&Griffith,J.W.(2011).Dispositionalmindfulnessmoderatestherelationbetweenneuroticismanddepressivesymptoms.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51(8),958–962.[11]Bowen,S.,Witkiewitz,K.,Dillworth,T.M.,Chawla,N.,Simpson,T.L.,Ostafin,B.D.,etal.(2006).Mindfulnessmeditationandsubstanceuseinanincarceratedpopulation.PsychologyofAddictiveBehaviors,20(3),343–347.[12]Bowling,N.A.,Wang,Q.,Tang,H.Y.,&Kennedy,K.D.(2010).Acomparisonofgeneralandwork-specificmeasuresofcoreself-evaluations.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76(3),559–566.欢迎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ppt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5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