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I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II目次前言.............................................................................................................11适用范围...............................................................................................22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24基本原则...............................................................................................35工作程序...............................................................................................36场地环境初步调查...............................................................................67场地环境详细调查.............................................................................128报告编制.............................................................................................14附录...........................................................................................................161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上海市《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及市政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管理办法》,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上海市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调查,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是上海市场地环境监管系列技术规范之一,包括: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规范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规范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本技术规范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定。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为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等环境介质的污染调查工作,为场地环境管理、环境监测、风险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等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本技术规范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场地环境调查。2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本。本技术规范发布后,如国家或上海发布新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则以新规范和标准为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试行上海市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试行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3术语和定义3.1场地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3.2场地环境调查environmentalsiteinvestigation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3.3敏感目标potentiallysensitivetargets指污染场地周围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商业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地点。33.4潜在污染物potentialpollutants根据调查确定的场地内现有的和历史上原有的工艺生产、原辅材料储存、污染处理及排放等过程中直接和/或间接产生的、可能对场地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3.6关注污染物contaminantofconcern超过相关环境质量标准或筛选标准的需要进行详细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4基本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场地的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经费等,结合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能力,分阶段进行场地环境调查,逐步降低调查中的不确定性,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5工作程序本技术规范将场地环境调查可分为两个工作阶段,分别为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和场地环境详细调查,调查的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5.1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和评估场地初步环境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和初步采样监测。若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存在可能的污染源,或者由于资料缺失、历史用地功能无法追溯等原因造成4无法排除污染源时,则需进行初步采样监测。初步采样监测工作包括制定初步监测工作计划、实施现场采样、正确记录水文地质信息、实验室分析测试、监测数据分析和污染评估等步骤,目的是初步确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5.2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和评估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和评估是在场地初步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详实场地环境信息并开展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详细调查监测的工作。同时开展场地土壤理化特征参数调查,获得满足健康风险评估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参数。根据场地初步环境调查证实的污染源,应进一步详实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信息,初步判断污染点位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制定详细调查监测工作计划、实施现场详细调查采样、记录详细调查采样过程中的钻孔信息、详细调查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估等步骤。5图1场地环境调查工作程序项目启动资料搜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制定初步采样分析工作计划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测试数据分析与评估编制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是否启动场地环境详细调查补充场地调查详细信息制定详细采样分析工作计划关注污染物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场地土壤理化特征参数的采样和分析数据分析与评估编制场地环境详细调查报告场地环境详细调查结束并启动风险评估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和评估场地环境详细调查和评估否是场地环境初步调查结束66场地环境初步调查6.1场地资料收集与分析6.1.1资料种类场地环境调查资料主要包括: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记录、相关政府文件、以及场地所在区域的自然和社会信息五部分。当调查场地与相邻场地存在相互污染的可能时,须调查相邻场地的相关记录和资料。6.1.1.1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包括①用来辨识场地及其相邻场地的开发及活动状况的航片或卫星图片,②场地的土地使用和规划资料,③场地利用变迁过程中的场地内建筑、设施、工艺流程和生产污染等变化情况的记录和信息,以及④其它有助于评价场地污染的历史资料,如土地登记信息资料等。6.1.1.2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包括:①场地环境监测数据,②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表,③环境审计报告,④地勘报告,⑤场地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记录,⑥相邻场地的环境资料,⑦场地与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等。6.1.1.3场地相关记录场地相关记录包括:①生产产品、原辅材料和中间体清单,②场地平面布置图,③生产工艺流程图,④地下管线图,⑤化学品储存和使用清单,⑥泄漏记录,⑦废物管理记录,⑧地上和地下储罐清单,⑨场地内危险废弃物堆放记录等。6.1.1.4政府机关颁布的环境资料政府机关颁布的环境资料包括:①区域环境保护规划,②环境质量公告,③企业在政府部门相关环境备案和批复,④生态和水源保护区和规划等。6.1.1.5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信息场地所在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信息包括:①自然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图、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气象资料等;②社会信息包括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区域所在地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与标准,当地地方性疾病统计信息等。76.1.2收集方法场地环境资料收集主要通过资料查阅、人员访谈、填写场地信息调查表等方式进行。6.1.2.1资料查阅对场地环境管理和监测类的档案进行查阅,以获得相关信息。查阅内容见6.1.1小节。6.1.2.2企业知情人员访谈当前企业和历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环保管理人员和工人等相关人员都应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企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化学品储存情况、废物管理情况、化学品泄漏情况等企业基本信息。6.1.2.3场地知情人员访谈对场地现状或历史的知情人进行访谈。包括:地方政府官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官员,场地过去和现在的不同阶段使用者和所有者,场地所在地或熟悉当地事物的第三方,如邻近场地的工作人员、过去的雇员和附近的居民。6.1.2.4调查表单如不能开展人员访谈和资料借阅等调查方式或获得的场地信息不够详尽,则可以采用电子邮件或电话交流的形式填写场地环境调查表。调查表单的格式可以参考附件A.1。6.1.3资料分析调查人员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资料和信息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如信息缺失影响判断场地污染状况时,应在场地初步调查报告中说明。场地初步调查报告见附件B.1。6.2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在现场踏勘前,调查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知识,装备必要的防护用品,现场踏勘时应注意安全防护。6.2.1踏勘范围踏勘范围以场地内部为主,包括场地的周围区域,周围区域的范围应由现场调查人员根据污染可能迁移的距离来判断。如无法判断,一般以500米辐射8范围为界。对于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辐射范围还应适当拓宽。在勘查场地时,除非受环境或障碍物所阻碍,或其它无法克服的原因,应尽可能详尽勘查场地地上及地下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等。6.2.2踏勘内容现场踏勘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工作内容包括如下三部分:6.2.2.1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踏勘和查证场地内现有的及场地过去使用中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异常迹象。包括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质的使用、生产、贮存或三废处理与排放以及泄漏状况,及场地过去使用中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异常迹象,如罐、槽泄漏,废弃物临时堆放污染痕迹等。6.2.2.2周围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观察和记录包括周围区域目前或过去土地利用情况,如住宅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地面上的沟河池、地表水体、雨水排放和径流及道路和公用设施;周围区域的废弃和正在使用的各类井;废弃和正在使用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以及化学品和废弃物的储存和处置设施。明确其与场地的位置关系。6.2.2.3区域的地形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和记录区域的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以协助判断周围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调查场地,以及场地内污染物迁移到地下水和场地之外。6.2.3踏勘重点现场踏勘的重点包括:场地内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处理、储存和处置的场所、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系统、储罐与容器、地上及地下管线、工业垃圾堆放场所、各类水井、留有恶臭、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污染和腐蚀的场所等。此外现场踏勘还应该观察和记录场地及周围是否有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商业区
本文标题:上海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7791 .html